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设置4.50×104、5.25×104、6.00×104、6.75×104、7.50×104株·hm~(-2)(分别用T1、T2、T3、T4、T5表示)5个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川中丘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茎粗、茎叶夹角和透光率显著降低;密度每增加1×104株·hm~(-2),茎粗分别降低1.4 mm(2015年)和1.3 mm(2016年),穗下、穗上第1叶夹角分别降低3.601°、1.440°,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底层透光率分别降低3.73%和2.82%;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降低,T5较T1在成熟期分别降低37.13%(2015年)、25.95%(2016年);而群体干物质随种植密度呈增加趋势,2016年T5较T1在吐丝后7天、成熟期分别增加了26.72%、23.41%;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6.00×104株·hm~(-2)下产量最高;该密度下玉米群体和个体功能达到协同增益,玉米产量构成(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协调,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隶属于蓝果树科(Nyssaceae)喜树属(Camptotheca),为抗癌药物喜树碱的主要资源,提高喜树碱的积累以满足临床需求是喜树碱开发的重要途径。该研究运用UV B辐射对2年生喜树进行每天8 h辐射处理,对1年生喜树分别设置每天2 h、4 h、6 h和8 h的辐射处理,连续处理12 d后分别测定各处理喜树叶的叶绿素、MDA、游离脯氨酸 (Fpro)含量和SOD活性,以及幼叶、幼枝和根中喜树碱含量,分析UV B辐射对喜树生理指标和次生代谢物的影响,以揭示喜树碱为喜树适应UV B辐射逆境的防御产物。结果显示:(1)2年生喜树经UV B每天8 h辐射处理12 d后,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而MDA、Fpro和喜树碱含量均增加,说明每天8 h UV B辐射对2年生喜树产生了较强的胁迫伤害。(2)1年生喜树经UV B辐射处理12 d后,随着每天UV B辐射时间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Fpro含量显著增加;每天2~6 h处理的MD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总体随处理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每天8 h UV B辐射的MDA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SOD活性随每天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说明每天8 h的UV B辐射对一年生喜树也产生了胁迫伤害。(3)1年生喜树幼叶、幼枝和根中喜树碱含量随着每天UV B辐射时间的延长均呈递增趋势,而且每天8 h辐射处理的喜树碱含量均最高,其中幼叶和幼枝中喜树碱含量显著高于根中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增强UV B辐射对喜树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喜树通过改变生理以及次生代谢机制,以进一步产生喜树碱来响应增强UV B的胁迫。  相似文献   
33.
数字切片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组织胚胎学实验课以观察玻璃切片为主,玻璃切片在实验教学使用中存在易褪色、不易永久保存和使用时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缺陷,利用全自动显微镜扫描系统将玻璃切片制作为数字切片,结合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和校园网络系统应用于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不仅能有效解决优质典型玻璃切片片源不足带来的教学问题,也有利于教师的备课讲解、学生的复习与讨论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推动了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和考试模式的改革。该文主要介绍组织胚胎学数字切片的特点、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4.
35.
利用EMS诱变筛选手段分离到一株拟南芥类似花药不开裂雄性不育突变体(like-defective in anther de-hiscence,ldad),其果荚干瘪,花药不能开裂且花粉败育。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的表型受2个隐性基因控制;细胞学观察发现,在花药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小孢子的降解;通过图位克隆初步对ldad的2个突变位点分别定位,一个定位在1号染色体上SSLP标记F22L4与端粒之间171 kb的区间,另一个定位在5号染色体上SSLP标记T10O8与端粒间150 kb的区间内;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此区间内未见育性相关的已知基因。该研究的结果对进一步克隆LDAD1&2基因及探讨其在花药发育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黄瓜抗白粉病QTL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黄瓜(Cucumis sativusL)自交系S94(中国华北型,感白粉病)和S06(欧洲温室型,抗白粉病)及其由它们构建的224个F6:7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分别在2005年秋和2006年春苗期温室喷雾接种,进行白粉病抗性遗传分析;并在已构建的相应分子标记遗传图谱上,使用复合区间定位方法检测白粉病抗性数量基因座位(QTL).结果显示,在两种环境里共检测到黄瓜白粉病抗性的4个QTL(分别是pml.1,pm2.1,pm4.1和pm6.1),分布于连锁群1,2,4和6上,单个QTL解释贡献率介于5.2%~21.0%之间.其中pm1.1,pm2.1和pm4.1在两种环境中被稳定重复检测到,pm6.1只在2005年秋被检测到.两种环境下检测的QTL解释表型变异总和分别是52.0%(2005年秋)和42.0%(2006年春).与QTL紧密连锁的标记(〈5cM)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抗白粉病黄瓜品种和抗性基因的分离和克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6种杀虫剂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卵、幼虫和成虫的毒力及其在温室番茄上的防治效果,为南美番茄潜叶蛾防治提供高效杀虫剂和施药技术。[方法]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卵、幼虫和成虫的毒力,田间调查毒力较高杀虫剂对温室番茄上南美番茄潜叶蛾防效。[结果] 6种杀虫剂中的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卵有毒力作用,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415、13.588和23.194 mg·L-1。6种杀虫剂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阿维菌素0.026 mg·L-1、四唑虫酰胺0.052 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057 mg·L-1、乙基多杀菌素0.072 mg·L-1、氯虫苯甲酰胺0.484 mg·L-1和呋虫胺2.039 mg·L-1。对于南美番茄潜叶蛾成虫,24 h时,仅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四唑虫酰胺对成虫有较高毒力;72 h时,6种杀虫剂对成虫的LC50分别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390 mg·L-1、乙基多杀菌素1.646 mg·L-1、四唑虫酰胺2.630 mg·L-1、呋虫胺5.577 mg·L-1、阿维菌素22.502 mg·L-1和氯虫苯甲酰胺39.636 mg·L-1。在成虫盛发期第4天施药,阿维菌素、四唑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在南美番茄潜叶蛾危害严重的温室番茄上防效达80%以上。[结论]阿维菌素、四唑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呋虫胺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卵、幼虫或成虫有较高毒力,其中阿维菌素、四唑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乙基多杀菌素田间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38.
非洲菊新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分级及形态性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洲菊品种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分级研究,利用54个形态性状对22个非洲菊品种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数量性状可进行5个或者7个连续分布的分级,分别建立3~7或者2~8的不完整尺度;54个形态性状在22个非洲菊品种中检测到16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到3.0个,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目为2.0209(1.0000~3.9672);Shannon's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578(0~1.4650)。22个非洲菊品种相似系数分布在0.67~0.86,当相似系数为0.70时,22个非洲菊品种可分为3类。花序类型为单瓣的品种和外轮舌状小花上表面颜色数量为2种的品种能和其他品种有效的区分。  相似文献   
39.
庙岛群岛北五岛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岛由于自然特征的空间差异、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其景观格局空间分异性明显且生态效应趋于复杂。以庙岛群岛北五岛为研究区,基于现场调查和3S技术,从景观尺度、海岛尺度和区块尺度分析海岛景观格局空间特征,进而探讨景观格局与净初级生产力(NPP)、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尺度景观格局均表现出了空间差异。景观尺度上,针叶林、阔叶林和草地3类植被景观面积最大,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平均形状指数总体较高,建筑用地也具有较大规模,其斑块密度较高,平均形状指数处于最低值,裸地也具有一定规模,其各项景观指标处于中间位置;海岛尺度上,随着海岛面积、人口和GDP的增加,斑块密度和人为干扰指数均明显增大;区块尺度上,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平均形状指数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人为干扰指数与海拔和坡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海岛面积、地形和人类活动分别是北五岛景观格局的基本因子、重要限制因子和直接驱动因子。(2)海岛景观格局的生态效应与尺度密切相关。景观尺度上,各项生态效应指标在不同景观类型上均具有显著差异,海岛尺度上的生态效应指标对景观格局的响应不甚灵敏;区块尺度上,生态效应指标与景观格局指数表现出了显著的简单相关性和偏相关性,但二者结果具有差异。NPP和土壤水分主要受到景观类型和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同时受到景观类型和景观格局破碎度、边缘效应的影响,人为活动强度的增大地带来了各项生态效应指标的降低。控制建设规模、优化景观布局与改进开发利用方式是维系海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0.
干旱对夏玉米苗期叶片权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雪艳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18,38(5):1758-1769
叶片是植物对干旱响应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叶片性状变化及其权衡关系能够反映植物对资源的利用策略以及对干旱的适应对策。基于2014年6个初始土壤水分梯度的夏玉米持续干旱模拟试验研究表明,随着干旱的发展,夏玉米各叶片性状均会受到影响,但不同干旱程度的影响不一致。基于水分胁迫系数及干旱持续时间提出了干旱程度的定量表达,随着干旱的发生发展,干旱程度在0—1之间变化。当干旱程度小于0.21时,夏玉米叶片性状不会受到显著影响;0.21—0.76时,叶片性状大小受到影响,但变化趋势不会发生改变;0.76—0.91时,新叶形成补偿不了老叶脱落,有效叶片数、叶干重、绿叶面积和叶含水量等性状提前出现下降趋势;大于0.91时,叶片生长几乎停滞。夏玉米叶片性状在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生长本质上体现了其在快速生长与维持生存之间的权衡,但不同干旱程度下,夏玉米叶片性状生长的权衡策略不同:未发生干旱时,夏玉米倾向于维持较高的代谢活性,一旦干旱程度大于0,夏玉米就会降低叶片代谢活性;当干旱程度小于0.48时,夏玉米倾向于通过迅速增加叶面积来吸收较多的能量,以获得较大的生长速率,为生殖器官的生长及产量形成储备能量;当干旱程度大于0.48时,夏玉米会减小单叶面积以减少水分散失,倾向于资源贮存以提高其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