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利用改良的MRS培养基,从鸡粪样本中分离到多株产β-半乳糖苷酶的乳酸菌菌株。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菌株1-1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在37℃~60℃相对稳定,37℃酶活力达到183.9NLU/g菌体干重。进一步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菌株1-1为阴道乳杆菌(Lactobacillus vaginalis)。扩增分析β-半乳糖苷酶编码基因lacL和lacM,结果发现LacL亚基有642个氨基酸,LacM亚基有321个氨基酸,与罗伊氏乳杆菌MM2-3相应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86%和84%。  相似文献   
42.
大型海藻龙须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Bory)Daws)中分离获得了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S)-1-O-棕榈酸-3-O-β-d-吡喃半乳糖甘油酯(1)、(2S)-1-O-棕榈酸-2-O-棕榈油酸-3-O-β-d-吡喃半乳糖甘油酯(2)、(2S)-1-O-棕榈酸-2-O-...  相似文献   
43.
滇楸种质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滇楸种质生长和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程度及遗传多样性大小,提出合理的杂交育种策略。本研究对滇楸20个无性系进行了连年的生长性状测定,测量了其叶长、叶宽、皮孔长、皮孔宽、皮孔密度等表型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滇楸种质1、3、4和5 a树高及1~6 a胸径在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树高遗传变异系数和重复力随年份变化波动较大,胸径遗传变异系数和重复力年份间较为稳定,且重复力较高。表明滇楸种质胸径受遗传控制程度较大,且稳定性更高。滇楸种质叶长和叶宽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016和2.012。皮孔性状遗传变异系数较高,皮孔长、皮孔面积和皮孔密度表型变异系数均超过20%,遗传变异系数均超过15%。说明滇楸种质表型变异较为丰富,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基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皮孔密度与生长呈负相关,皮孔大小与生长呈正相关。聚类分析将滇楸种质划分为4类,第Ⅰ类皮孔面积最大,密度最小;第Ⅱ类生长最慢,叶长最大;第Ⅲ类生长最快,叶形最宽;第Ⅳ类叶柄最长。  相似文献   
44.
为了明确不同群体间和群体内砂生槐天然种子富含生物碱含量与组成的差异,该研究选取来自西藏“一江四河”流域、海拔2 900~4 100 m范围内10个群体的砂生槐种子作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个群体300个单株种子重要生物碱(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含量,应用SPSS软件分析了地理分布特征与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及群体遗传变异关系,以筛选生物碱含量较高的群体,为砂生槐药物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0个群体的砂生槐种子中均含有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和槐果碱,含量依次为:氧化苦参碱(46.18~64.08 mg/g)>苦参碱(1.14~9.82 mg/g)>槐果碱(0.08~1.16 mg/g),其中氧化苦参碱占生物碱总量的90%以上,且群体4中含量最高(64.08±7.37 mg/g);其他微量生物碱在群体3中含量最高;群体间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和槐果碱均差异极显著(P<0.01)。(2)氧化苦参碱群体内和群体间变异相对较小,苦参碱和槐果碱群体内和群体间变异系数均较大,而且氧化苦参碱和槐果碱的群体间变异均大于群体内变异,苦参碱的群体间变异小于群体内变异。(3)氧化苦参碱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117*),苦参碱与海拔、经度和纬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 < -0.326**),其他关系不显著。氧化苦参碱与苦参碱和槐果碱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 <-0.162**),而苦参碱与槐果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0.789**)。(4)聚类分析将10个群体聚为4类,各类间的距离差异比较大,且大多与地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5.
韦薇  戴霞  韦春  麻晓君  罗祖纯 《蛇志》2015,(2):233-235
目的探讨改良微格教学法对临床护理实习生操作培训中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实习的临床护理实习生100名,采用便利取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干预组采用改良微格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在生命体征、壁式氧气吸入法、肌肉注射及静脉输液四项操作培训干预前后的成绩,并采用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培训前后两组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结果两组实习护生在生命体征测量、壁式氧气吸入法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实习护生在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及自我效能感分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微格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生的自我效能感及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46.
正国际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美国等发达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起步早,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因为美国是种植转基因作物时间最早(世界第一例转基因食品——Flavr Savr转基因番茄)、面积最广(2016年种植10.9亿亩)、国内消费最多的国家(75%转基因玉米和42%转基因大豆在国内消费),所以选取美国的转基因安全监管体系与中国进行对比,有利  相似文献   
47.
不同浓度卡那霉素、潮霉素对楸树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不同质量浓度的卡那霉素、潮霉素加入楸树培养基中,研究卡那霉素、潮霉素对楸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确定抗生素对楸树茎段分化与生根的敏感质量浓度。方法:待楸树继代、生根培养基灭菌后温度降至30~50℃,将不同质量浓度的卡那霉素、潮霉素经抽滤式灭菌加入培养基中,在培养基中接入楸树组培无菌茎段培养,观测茎段继代(增殖芽数、芽长、叶数等)、生根(发根数、根长、芽长等)生长指标并统计分析。结果:楸树组培继代培养基添加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组培瓶苗生长缓慢,浓度为150 mg/L时叶片大部分发白并干枯,茎段基部无愈伤组织形成,瓶苗基本停止生长,楸树继代瓶苗对卡那霉素耐受性范围为100~150 mg/L;添加潮霉素质量浓度为5 mg/L时瓶苗生长较为缓慢,浓度为10 mg/L时叶片开始干枯,茎段基部愈伤组织较小,瓶苗基本停止生长,楸树继代瓶苗对潮霉素耐受性范围为10 mg/L左右。楸树组培生根培养基添加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大部分茎段干枯,少部分为绿但未分化芽与根,浓度为150 mg/L时大部分茎段干枯,极少上部为绿,基部干枯,但未分化芽与根,楸树组培瓶苗生根培养苗对卡那霉素耐受性范围为100~150 mg/L;添加潮霉素质量浓度为5 mg/L时少部分茎段干枯,浓度为10 mg/L时大部分茎段干枯,少部分为绿,茎段未出现芽的分化与根的萌发现象,楸树组培瓶苗生根培养苗对潮霉素耐受性范围为5~10 mg/L。结论:卡那霉素、潮霉素对楸树组培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抗生素浓度呈负相关,但低质量浓度(1 mg/L)的潮霉素对楸树继代分化芽数有促进作用;同一抗生素对楸树不同无性系间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8.
2010年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选择海拔为2350、2700、3150和3530 m的4个分布地点,研究了巴郎山海拔梯度对奇花柳叶片13C、光合、CO2扩散导度、氮含量、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和比叶面积(SLA)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海拔的升高,目标树种叶片氮含量(尤其是单位面积氮含量)及PNUE增加,叶片13C值也随之显著增加,且海拔每升高1000 m,13C增加1.4‰;CO2扩散导度(气孔导度和叶肉细胞导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叶片13C值随海拔升高,但不足以改变13C值随海拔升高的趋势;羧化能力是羧化位点与外界CO2分压比(Pc/Pa),甚至13C的限制因子.在海拔2350~2700 m,奇花柳光合系统内部氮素分配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2700~3530 m的光照作用可能更大.奇花柳的SLA随海拔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9.
用能生产不同GLA含量的油脂的被孢霉为试验材料,研究菌体所产油脂的GLA含量与菌体的微粒体膜结合的苹果酸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粒体膜的苹果酸酶活性与菌体油脂的GLA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苹果酸酶原位产生的NADPH是微粒体膜磷脂上脂酰基完成会饱和作用的关键所在,胞基质中的NADPH在脂肪酸的延长和去饱和中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为分析梓属5个种干旱胁迫响应程度,为梓属耐旱树种的筛选、抗旱育种及栽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梓属的黄金树、滇楸、灰楸、梓树和楸树为试材,将其在浇水量为700 mL和400 mL的水分条件下培养50 d,测量其苗高、地径、叶水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比叶重等指标,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2种水分条件下,生长状态最好的为楸树,梓树相对较差。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除黄金树外,其他各树种的叶片水势(ΨL)都降低,最大气孔导度(Gs)均增加。不同种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均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升高。除滇楸和楸树外,各树种的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随干旱胁迫而增加。除灰楸外,干旱胁迫增加了其他树种的比叶重(LMA)。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旱性的结果为:灰楸>梓树>滇楸>楸树>黄金树。说明梓属不同树种间有着不同的抗旱能力。综合分析,楸树和灰楸的抗旱能力较强,滇楸和梓树的抗旱能力次之,黄金树的抗旱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