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48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8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7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研究PTEN与PIK3-Akt通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55例)及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组织(26例)中PTEN、P13Kp110α及p-AKTSer47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组织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的PTEN表达缺失率,P13Kp110α及p-AKTSer47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且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肌层浸润深度增加,PTEN表达缺失率增加(P0.05)。结论:PTEN的表达缺失及P13Kp110α与p-AKTSer473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尤其是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讨乳酸堆积和二氯乙酸钠(DCA)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和bax、bcl-2 表达及caspase-3 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体 外培养HepG2,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模型,配制成终浓度分别为0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8.0 mmol/L的乳 酸培养液以及在不同浓度乳酸组中加入终浓度为10-3mmol/L DCA 培养液与HepG2共同培养,其中以0 mmol/L 乳酸组为对照 组。采用MTT法检测乳酸对HepG2 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乳酸和DCA 对HepG2的凋亡百分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 bax 及bcl-2 mR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aspase-3 的活性。结果:乳酸对HepG2 的IC50值为13.6 mol/L,与对照组比较,随 着乳酸浓度的增加,HepG2 凋亡率增加,bax mRNA 表达升高,bcl-2 mRNA 的表达降低,caspase-3活性增加,其中1.0 mmol/L 乳 酸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2.0 mmol/L,4.0 mmol/L 和8.0 mmol/L乳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DCA 后,HepG2 凋亡减少,2.0 mmol/L 乳酸+DCA 组、4.0 mmol/L乳酸+DCA 组、8.0 mmol/L乳酸+DCA 组与同浓度的乳酸组比较, bax mRNA 表达减少(P<0.05),bcl-2 mRNA 表达增加(P<0.05),caspase-3 活性减低(P<0.05)。结论:乳酸可诱导HepG2凋亡,且随 着乳酸浓度的增高,HepG2 的凋亡率增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bcl-2 及bax mRNA 表达的改变以及激活caspase-3 活性而实现, DCA可以降低HepG2 凋亡,对乳酸堆积造成的HepG2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3.
黑曲霉脂肪酶是重要的工业用酶,在食品、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获得黑曲霉脂肪酶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菌是该脂肪酶规模化应用的前提。通过全基因合成对目的基因进行分子改造和人工组建是实现基因高效表达和体外分子进化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主要针对一步法长片段基因合成中复杂结构的非特异性配对和过多的PCR引入碱基错配等问题,采用二步法(组装PCR和酶切-酶连)合成了黑曲霉脂肪酶基因lipA。首先在DNA2.0和Gene2Oliga软件辅助下对lipA基因密码子及RNA二级结构进行优化并引入ClaI(237位)和PstI(475位)酶切位点;通过组装PCR分别合成lipA基因的各片段F1(237bp)、F2(238bp)和F3(422bp);通过该基因内的ClaI和PstI限制性酶切位点连接成完整的全长lipA基因。本方法有效地降低了长片段合成过程中寡核苷酸片段的非特异性配对、复杂的二级结构以及碱基突变对DNA合成的影响,提高了长片段合成的成功率。经密码子优化后的脂肪酶基因(lipA-syn)在毕赤酵母GS115中经诱导表达72h后,发酵液酶活达176.0U/mL,蛋白质含量为143.7mg/L,较出发基因分别提高了10.8倍...  相似文献   
964.
中国动物园动物种类与种群大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我们开展了中国动物园物种编目与易地保护抽样调查,抽样调查了68家动物园。抽样动物园饲养了789种[(包括虎(Panthera tigris)和金钱豹(P.pardus)的亚种]野生动物,比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动物园饲养的600种野生动物,增加了180多种;抽样动物园饲养展出野生动物中有国外野生动物种类267种,比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动物园饲养的100种国外野生动物,增加了160种。抽样动物园展出的中国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种类数分别占中国哺乳类(607种)、鸟类(1332种)、爬行类(384种)和两栖类(302种)种类总数的25.0%、28.2%、22.7%、4.0%。这些抽样动物园饲养了23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254种CITES附录物种,其中,饲养的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占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总数的70.57%和47.09%;饲养的列入CITES附录Ⅰ、附录Ⅱ及附录Ⅲ的中国动物分别占列入这些附录的中国动物总数的64.21%、60.86%和50%。中国动物园成功繁殖了大熊猫(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雪豹(P.unicia)、华南虎(P.tigris amoyensis)和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等濒危物种,也成功繁殖了从国外引入的猎豹(Acinonyx jubatus)、大猩猩(Gorilla gorilla)、美洲狮(Puma concolor)等动物。然而,调查发现,(1)抽样动物园仅饲养了四分之一左右的中国哺乳类、鸟类及爬行类动物种类,饲养的两栖类更少;(2)抽样动物园饲养种群小,多数物种没有形成可繁殖种群。抽样调查的动物园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种群大小分别为5.09(±2.15)只、5.69(±4.28)只、15.00(±6.63)只和10.08(±2.91)只;(3)一些动物园,特别是小型动物园动物饲养空间小,一些动物表现出刻板行为;(4)中国动物园饲养繁殖的大熊猫、华南虎、鹤类已经建立了谱系,其他一些物种的谱系正在建立之中,然而,多数动物还没有谱系;(5)一些小型动物园存在笼舍不清洁,仅饲养了单只动物,展出动物名牌错误等问题。动物园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重视动物园的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更多动物建立谱系,加大动物园的投入,增加动物种类,增大动物园面积,丰富圈养环境,发挥大型动物园的示范作用,以充分发挥动物园的动物展示、科学普及与物种资源保存功能。  相似文献   
965.
盾叶薯蓣内生真菌Dzf13抗细菌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从盾叶薯蓣内生真菌菌株Dzf13中分离到两个具抗细菌活性的化合物1和2,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和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根癌土壤杆菌、黄瓜角斑病菌和番茄疮痂病菌等三种植物病原细菌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强.结果还表明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的抗细菌活性要比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强.  相似文献   
966.
从盾叶薯蓣根状茎中分离并鉴定了9株内生真菌,经悬浮培养14d,分别制备灭活菌丝和菌液浓缩物。其中,内生尖孢镰刀菌Dzf17能有效地提高盾叶薯蓣无菌苗和培养细胞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和产率,且灭活菌丝的诱导效果要强于菌液浓缩物。Dzf17灭活菌丝处理无菌苗,薯蓣皂苷元的产率为78.697mg/L,是对照(27.471mg/L)的2.865倍;用Dzf17菌液浓缩物处理无菌苗,皂苷元产率为41.822mg/L,是对照的1.522倍。Dzf17灭活菌丝处理培养细胞,薯蓣皂苷元的产率为1.391mg/L,是对照(0.691mg/L)的2.013倍;用Dzf17菌液浓缩物处理培养细胞,皂苷元产率为1.214mg/L,是对照的1.757倍。结果表明,在盾叶薯蓣无菌苗或细胞培养中添加一定量的内生真菌灭活菌丝或菌液浓缩物对于提高薯蓣皂苷元含量和产量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7.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盾叶薯蓣内生真菌Dzf12的挥发性成分,得率为菌丝鲜重的0.276%。用GC-MS鉴定出30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47%,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棕榈酸甲酯(22.63%)、(E)-9-十八碳烯酸甲酯(8.30%)、(E,E)-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8.12%)、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6.79%)、正十四烷(6.69%)、正十二烷(5.88%)等。测定了该挥发性成分对8种细菌的抑制活性,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在0.75mg/mL至2.00mg/mL之间,抑制中浓度(IC50)值在0.62mg/mL和1.55mg/mL之间。对番茄疮痂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MIC和IC50值分别为0.75mg/mL和0.62mg/mL。  相似文献   
968.
大型溞引导的沉水植被生态修复对滴水湖水质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4月-2008年1月,在滴水湖D港中段长950m(水量为10000m3)的修复区内投放大型溞(Daphnia magna),以滤除水华藻类等颗粒有机物,然后移栽伊乐藻、苦草、轮叶黒藻、光叶眼子菜和菹草等沉水植物,逐月监测水体中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总磷(TP)、活性磷酸盐(PO43--P)和COD等水质指标,分析沉水植被栽培对滴水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修复区水体TN、TP、NO3--N、NO2--N、NH4+-N、PO43--P和COD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溶解氧(DO)增加了50.4%,水体透明度(SD)平均在3.4~3.7m,水质达到国家Ⅱ~Ⅲ类地表水水质标准;2008年3月应用已构建的沉水植被群落对富营养化流水水体水质进行净化试验,7d后修复区流水水体除BOD外,TN、TP、NO3--N、NO2--N、NH4+-N、PO43--P和COD均显著降低(P0.01),DO增加了17.98%,SD提高了30cm.利用大型溞控藻后移栽沉水植物对滴水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69.
利用黄粉虫分离土壤昆虫病原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春生  由士江  高文韬 《昆虫知识》2006,43(2):260-261,F0004
利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作为寄主从土壤中诱感并分离昆虫病原真菌。结果显示,从吉林市的18个土样中分离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土样中的昆虫病原真菌检出率为77.78%。这表明利用黄粉虫分离土壤中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0.
嗜热拟青霉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嗜热真菌J18,经鉴定为一种新的拟青霉,暂定为嗜热拟青霉。该菌能够利用几种天然纤维质材料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小麦秸杆为最佳碳源。单因素优化试验表明:小麦秸杆粒度为0.3mm-0.45mm,初始水分含量83%,初始pH7.0,温度为50℃为最佳产酶条件。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培养8d产木聚糖酶的水平高达18,580U/g干基碳源。因此,嗜热拟青霉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将具有很大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