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为了阐明双氟沙星在健康与处于患病状态下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utus gibelio)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为双氟沙星的正确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人工创伤感染的方式采用最佳浓度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异育银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双氟沙星在健康异育银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对照,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氟沙星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以鱼体重的20 mg/kg口灌给药后,双氟沙星在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与健康异育银鲫体内的总药时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开放性二室模型,其药动学方程分别为C=6.227e-0.109t-8.074e-2.752t+1.847e-0.006tC=110.295e-0.331t+1.533e-0.01t-111.828e-0.412t,但与双氟沙星在健康异育银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比,双氟沙星在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速度减慢,其在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体内的分 布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吸收速率常数、曲线下面积分别增加了4.25 h、36.17 h、2.34/h和74.52 mg·h/L,达峰时间延长了5.75 h,峰浓度降低了61.16%,且未出现重吸收现象。本研究证实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够导致异育银鲫肝肾功能损伤,因而双氟沙星在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均会减慢。  相似文献   
412.
实行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无疑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领域,不仅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而且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在此项改革推进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出了改革支付方式、降低或取消药品加成、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设立独立于医院外的药品管理中心等4种医药分开的实现形式。后以药补医时代,政府责任主要在:通过约束公立医院的逐利性缓解“看病贵”;促使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回归价值以改善“看病难”;通过合理财政投入、有力政策保障,主导公立医院落实公益性。  相似文献   
413.
目的:建立一种real-time PCR,快速准确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方法: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 rfbE为待检靶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探针5’端用FAM基团标记,3’端用TAMRA标记。通过重组质粒的构建,建立并优化了大肠杆菌0157:H7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在人工污染样本无需富集的情况下,检测的最低DNA浓度是10拷贝/反应(3CFU/mL);特异性检测实验中,0157菌株检测结果均为rfbE阳性,而非0157:H7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实验中,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结论:实验结果显示此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对分离的可疑大肠杆菌0157:H7菌株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414.
目的:构建表达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的双调控选择增殖型溶瘤腺病毒SG502-SEA及对照组携带超抗原SEA基因的非增殖溶瘤腺病毒DC318-SEA,并探讨其潜在的抗膀胱肿瘤作用.方法:将超抗原SEA基因片段经SpeⅠ和SalⅠ双酶切后,克隆入非增殖溶瘤腺病毒载体pSG218中,将鉴定正确的腺病毒载体命名为pDC318-SEA.同样方法将超抗原SEA基因片段克隆入双调控特异性增殖溶瘤腺病毒载体pSG502中,将鉴定正确的腺病毒载体命名为pSG502-SEA.将以上两种携带SEA基因的病毒载体与病毒骨架质粒PPE3-ccdB共转染293细胞,9~14d出现病毒空斑,经过3次病毒空斑纯化,提取腺病毒DNA,应用PCR进行鉴定,经鉴定正确的腺病毒分别命名为DC318 - SEA和SG502-SEA.大量扩增后,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腺病毒,测病毒滴度.结果:经PCR及酶切鉴定,SEA基因成功克隆到两病毒载体中,可以表达SEA基因,且病毒滴度为2.5×101pfu/ml.结论:成功构建表达超抗原SEA基因的双调控增殖型溶瘤腺病毒SG502-SEA及对照组携带超抗原SEA基因的非增殖溶瘤腺病毒DC318-SEA,为下一步抗膀胱肿瘤体内外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15.
鸟鹏颖  时磊 《四川动物》2022,41(1):42-51
趾长比是指动物不同趾长的比值,常被认为是早期雄激素或雌激素暴露的标记物之一.本文通过测量新疆敏麻蜥Eremias arguta 3个地理种群的雌雄成体各趾长并计算趾长比,探究不同地理种群趾长及趾长比的两性差异.结果表明,伊犁地区雄性后肢的第2趾显著大于雌性(P<0.05);富蕴县雄性前肢、后肢的第2、3、4、5趾长均显...  相似文献   
416.
【目的】为探索适用于愈纹萤叶甲Galeruca reichardti成虫的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方法,并筛选其防治的有效药剂。【方法】分别采用浸虫法、浸叶法和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了8种药剂对其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浸虫法测得除虫菊素对愈纹萤叶甲成虫的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68.24 mg/L;浸叶法测得氟啶虫胺腈的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111.11 mg/L;胃毒触杀联合法测得氟啶虫胺腈的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67.94 mg/L。其中,除虫菊素毒力值变化最大,浸虫法毒力是浸叶法的28.97倍,胃毒联合法毒力是浸叶法的17.83倍。蛇床子素、苦参碱在3种生测方法中毒力较低。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62.5 g/hm2防治效果达94.90%,对韭菜苗保苗效果为81.45%,且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结论】3种毒力测定方法均可用于该虫的毒力测定,而从此虫的为害特点来看,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更能显示药剂的毒力性质。在愈纹萤叶甲成虫盛发期选择氟啶虫胺腈喷施可以有效减轻该虫为害。  相似文献   
417.
目的: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极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肺部炎性假瘤的患者为病例组,并于同一时期随机选取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各种影像学特征与肺部炎性假瘤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刀切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叶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Spearman的秩相关分析发现,刀切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与肺部炎性假瘤诊断呈正相关关系(r=0.738,0.829,0.763,均P0.05),分叶征与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呈负相关关系(r=-0.791,P0.05)。结论:CT影像学表现中的刀切征、分叶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对肺部炎性假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肺部炎性假瘤的重要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418.
急慢性肝损伤、肝硬化和肝癌等肝脏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也是肠道内容物及细菌代谢产物进入体内循环的必经之路。虽然由肠道吸收的很多细菌代谢产物对肝脏有伤害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菌产生的维生素K2对于肝脏具有保护作用。本文综述近几年来维生素K2在肝癌、肝硬化、肝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总结了维生素K2可能的作用机制,使我们看到了维生素K2防治肝脏疾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419.
仙湖苏铁种群年龄判断及年龄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苏铁类植株体残存的营养叶叶基数、开花痕数以及生长单元发生率等茎干特征, 建立了仙湖苏铁种群年龄判断方法,计算出该种群年龄. 进一步采用年龄结构图、年龄分布 曲线和曲线估计等方法,从基株和无性系水平探讨了仙湖苏铁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年龄结构 图显示,仙湖苏铁无性系种群为稳定种群,基株种群为衰退种群;年龄分布曲线和曲线估计结 果则表明仙湖苏铁无性系和基株种群均为衰退种群. 综合3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仙湖苏铁 种群为衰退种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420.
为了考察右美托咪定对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枸地氯雷他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10只。建立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后,分别用枸地氯雷他定和右美托咪定治疗大鼠14 d。检测用药前后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Ig E含量。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鼻粘膜组织中IL-1β、IL-5和TNF-α的表达,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大鼠的病理变化。研究显示,经相应药物治疗后,枸地氯雷他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的行为评分均显著低于建模后,且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在用药5 min后,右美托咪定组大鼠的SBP、DBP、HR和MAP水平均比用药前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模型组和枸地氯雷他定组未见明显变化。HE染色病理评分显示,枸地氯雷他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的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经相应的药物治疗后,枸地氯雷他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的IL-1β、IL-5和TNF-α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本研究证实,右美托咪定除了具有较好的镇静作用外,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同样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过敏性鼻炎大鼠的症状和疾病进展,其治疗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Ig E、IL-1β、IL-5和TNF-α的合成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