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革质花盘亚组野生种参与了栽培牡丹的起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牡丹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了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国特有的野生牡丹资源,本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记录,在全国尺度上对革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革质花盘亚组共有5个野生种和1个杂交种,分布在秦巴山区、陕甘黄土高原和川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其中陕西省野生牡丹资源最为丰富,并在陕西省商南县和旬阳县发现了卵叶牡丹新的原生地分布点;同时对革质花盘亚组的种群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革质花盘亚组种质资源的药用、观赏和油用潜在利用价值和濒危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2.
明确了粮食和食物安全领域的科研需求,梳理了资源的类型、来源及其整合组织与建设,设计了粮食和食物安全专题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展示了平台的技术架构、系统功能及部署,并从运维管理制度规范、学科馆员和专题平台建设与服务推广运维队伍、运维管理系统等方面介绍平台运维管理工作,保证专题服务平台稳定、高效、可持续的运行。构建的面向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科研领域的专题知识服务与支撑技术平台可满足粮食和食物安全领域科研用户个性化、深层次、嵌入解决科学问题全过程的专题知识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3.
黑果枸杞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 2材料类别带腋芽的嫩茎段. 3培养条件诱导分化培养基:(1)MS 6-BA 1.0mg·L-1(单位下同) NAA 0.2,(2)MS 6-BA 0.5 NAA0.2;芽增殖培养基:(3)MS 6-BA 0.5 NAA 0.1(4)MS 6-BA 0.5 NA 0.2;生根培养基为:(5)1/2MS NAA 0.1.以上诱导分化及增殖培养基均加2.5%蔗糖和0.8%琼脂,生根培养基的蔗糖和琼脂量减半,pH 5.8~6.0.培养温度为23~25℃,光照时间10~12 h·d-1,光照度为2000 1x.  相似文献   
84.
MGF(Mechano-growth factor)是一种IGF-1变体形式, 研究发现该因子具有应力敏感性, 并且具有促进肌肉肥大、再生以及神经损伤修复的功能。通过RT-PCR从拉伸刺激的人成骨细胞中克隆MGF cDNA序列, 并去除5'端9 bp的序列, 使N端缺少对肠激酶(Enterokinase, EK)具有抑制作用的脯氨酸, 将截短型MGF (des(1-3) MGF) cDNA序列克隆入pET32a(+)质粒,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转化E. coli BL21(DE3), 在30oC培养下以可溶形式表达融合蛋白Trx/ des(1-3)MGF,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Ni2+金属亲和层析, 获得纯度95%以上的融合蛋白。再对融合蛋白EK酶切, rpHPLC分离获得纯度达98%的des(1-3)MGF, SDS-PAGE电泳及质谱分析蛋白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生物活性实验显示, 所制备的des(1-3)MGF比des(1-3)IGF-1更显著的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值和迁移。  相似文献   
85.
昆虫嗅觉神经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平台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在昆虫嗅觉神经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经荧光标记的神经组织采集系列光学切片并进行三维重建,在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蜚蠊目昆虫中均有进展。触角叶是昆虫的初级嗅觉中心,触角叶的解剖学图谱是识别不同种和雌雄虫间嗅球体特定功能的先决条件。了解构成嗅觉传输途径的主要神经元的形态和空间关系是理解气味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编码的基础。三维重建昆虫的嗅觉神经,对于探讨昆虫嗅觉在其寄主选择、觅食以及寻找配偶等行为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雄、雌蟹血淋巴与肌肉内的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淋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立即达到峰值 ,药物开始向肌肉等组织中运转 ,血药浓度在 1h内迅速下降 ,而肌肉中的浓度达到峰值 ;此后无论是血淋巴还是肌肉中的盐酸环丙沙星浓度均缓慢下降 ,到第 12 0h雌、雄蟹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均在 1μg·mL-1(g-1)以下 ,到 2 16h均不能检出。研究表明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药物浓度可用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描述 ,雄、雌蟹的消除半衰期 (T1/ 2 β)分别为 40 .34± 1.48h和 2 2 .0 7±0 31h ;中华绒螯蟹的性别对盐酸环丙沙星在其体内的代谢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区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邢韶华  林大影  鲜冬娅  崔国发 《生态学报》2009,29(10):5299-5312
为促进北京市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建设与布局,以2001~2006年间在北京市13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或者风景名胜区内实地调查的1168个样地数据为基础,根据在北京市分布的25种珍稀濒危植物种,以及丰富度高的群落类型、面积较大的天然森林群落类型和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森林群落的评定结果,采用等级赋值的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从植物物种和植物群落方面综合评定了北京市山地植物多样性的优先保护地区.评定出综合优先保护地区总面积为184474.64hm2,约占市国土面积的11.25%,其中一级优先保护地区总面积24850.50hm2,二级优先保护地区总面积78606 60hm2,三级优先保护地区总面积81017.54hm2.优先保护地区主要分布于怀柔区、延庆县、房山区和密云县等远郊区县,结合北京市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提出了北京市自然保护区建设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8.
川西亚高山采伐迹地草坡群落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 OTC),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采伐迹地草坡群落物候、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对模拟增温的初期响应.生长季中OTC内日平均气温较对照(CK)增加2.2 ℃,5 cm土壤温度增加0.8 ℃.和CK相比,建群种牛尾蒿和糙野青茅萌动期、花蕾期和花期均显著提前,而枯黄期显著推迟.群落各种群高度、密度和重要值增加、减少或无影响,生物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群落结构发生一定变化.OTC内糙野青茅和牛尾蒿地上生物量较CK分别增加46.3%和42.0%.中华羊茅和其它草类植物地上生物量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地上总生物量增加34.0%.  相似文献   
89.
香椿不同种源和优良单株的种子品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13个省份14个产地香椿(Toona sinensisRoem.)种子的播种品质和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分析,发现14个种源香椿种子的长度(6.07~8.22 mm)、宽度(3.68~4.65 mm)、千粒重(7.86~15.37 g)和发芽率(36.00%~96.00%)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单株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播种品质与场圃发芽率较好的种源为河北邢台、江西崇义、江西九连山和湖南洞口;江西九连山种源的5个单株中,种子品质最好的为5号单株。各种源香椿种子的蛋白质含量为12.514~97.150 mg.g-1,可溶性糖含量为0.048~0.084 mg.g-1,淀粉含量为0.576%~1.41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545~3.226 mg.g-1,粗脂肪含量为26.407%~38.158%,表明不同种源香椿种子的营养成分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0.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对植被影响的研究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林线交错带糙皮桦(Betula utilis)光合特性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 与对照样地相比, OTC内日平均气温(1.2 m)在植物生长季中增加2.9 ℃, 5 cm土壤温度增加0.4 ℃。增温使糙皮桦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分别增加17.4%、21.4%和33.9%, 但对糙皮桦幼苗叶片的水分利用率(WUE)却没有明显影响, 而对糙皮桦的叶氮浓度却表现为显著的负效应。同时, 增温能显著增加糙皮桦幼苗的最大同化速率(Pnmax) (+19.6%)、暗呼吸速率(Rd) (+14.3%)、表观量子效率(AQY) (+7.9%), 但对其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却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 增温使糙皮桦幼苗叶片的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电子传递速率(J)分别增加了12.3%和11.7%, 而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和CO2补偿点(CCP)对增温却并不敏感。该研究表明, 模拟增温对林线糙皮桦光合生理总体上表现为正效应, 这有可能帮助该物种对未来气候变化更快更好地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