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21.
不同品系小鼠的 2 细胞期胚胎 (二倍体 ,2n) ,经电融合后 ,获得发育的 4 细胞期四倍体胚胎 (4n)的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将不同品系小鼠的 2n、 4n胚胎分别配对作聚合 ,所获 2n 4n聚合胚的发育结果表明 :在着床前 ,2n 4n聚合胚的获得率因胚胎品系组合的不同而异 ;胚胎移植后 ,聚合胚在与 4n胚胎相同或相近品系的移植受体中 ,其着床率较高 ;在着床后胎儿及出生仔鼠的获得率上 ,采用遗传杂合性的 2n胚胎所组成的 2n 4n聚合组合较高。上述结果提示 :小鼠的遗传背景可影响到 4n胚胎及相应 2n 4n聚合胚的制作效率。以GFP标记跟踪2n 4n聚合胚 4n细胞着床后的发育命运 ,发现 :妊娠中后期的孕体中 ,4n细胞限制性地分布至胚外组织  相似文献   
622.
松树萎蔫的成因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已报道的松树萎蔫枯死类型有多种,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其发生及严重与否涉及多种生态因子,是立地环境、感病松树、媒介昆虫、病原线虫、病原微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生态学的可持续有害生物管理应是防治松树萎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23.
624.
常绿阔叶林植被分类一直是植被生态学研究中的难题,尤其是基本单位——群丛的分类。该文以地形因子和物种组成数据为变量的多元回归树方法,将浙江古田山24hm2森林监测样地的森林群落分为3个群丛。所得群丛既反映了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间断分布,也符合植被分类基本单位的特点,为常绿阔叶林的群丛分类提供了新思路。并首次引入了指示值算法,解决了以往指示种无法量化的难题。最终以优势层优势种为主、下木层指示种为辅的命名原则,将3个群丛命名为:1)石斑木(Raphiolepis indica)+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格药柃(Eurya muricata)+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木荷(Schima superba)+甜槠(Castanopsis eyrei)群丛;2)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灰白蜡瓣花(Corylopsis glandulifera var.hypoglauc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甜槠群丛;3)短尾越桔(Vaccinium carlesii)+毛花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杨梅叶蚊母树(Distylium myricoides)+浙江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木荷+甜槠群丛。  相似文献   
625.
新疆伊犁地区驴脑组织亨德拉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新疆伊犁地区草原放养驴群中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中枢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核酸片段的方法对采自新疆伊犁地区草原放养、未接种HeV疫苗的65例驴脑组织进行HeV核蛋白(N)基因片段检测。结果65例驴脑组织成功进行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未检出阳性样本。结论目前尚未发现我国新疆伊犁地区放养驴中存在HeV中枢神经感染的证据,提示该地区出现HeV感染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626.
采用组织块法、胰酶差速消化法分离了人溶菌酶(hLYZ)转基因山羊的乳腺上皮细胞,建立了转基因羊乳腺上皮细胞(TGMEC)的体外培养体系,并对其生长与体外分泌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其体外生长曲线符合典型的S型,传代期间二倍体染色体数正常;通过免疫荧光染色、RT-PCR发现该细胞能表达上皮细胞所特有的角蛋白18,并能表达内源性乳蛋白(酪蛋白与乳球蛋白);进一步通过酶联免疫试验发现该乳腺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持续稳定地分泌重组人溶菌酶.由此获得的人溶菌酶转基因羊乳腺上皮细胞系为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细胞膜型.  相似文献   
627.
千岛湖雀形目鸟类群落嵌套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4月至2007年11月, 采用截线法对千岛湖20个岛屿上的雀形目鸟类种类组成进行调查, 检验其群落是否符合嵌套式分布的格局。此外通过野外直接记录与辨认法对岛屿上的植物种类组成进行调查, 同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获得鸟类体长、分布宽度和生境专属性等生活史特征参数, 以及采用GIS分析测定岛屿面积和隔离度参数, 进而分析和探讨雀形目鸟类群落嵌套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千岛湖岛屿雀形目鸟类群落呈现显著的嵌套结构, 岛屿面积、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生境专属性对其嵌套结构具显著性的影响。千岛湖岛屿雀形目鸟类存在着选择性灭绝过程; 植物物种丰富度和鸟类生境专属性则通过影响鸟类在不同生境下的分布对鸟类群落嵌套结构产生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千岛湖岛屿雀形目鸟类群落嵌套格局同时受到栖息地和物种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为此我们认为应更多地关注那些面积较大和植物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岛屿, 以及生境专属性较高的种类等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28.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世界上主要植被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我国,其中以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常绿阔叶林森林生 物多样性维持机理,按照CTFS (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的标准,于2004年11月~2005年9月在浙江开化古田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常绿阔叶林24 hm2永久样地。该文对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了古田山森林样地(Gutianshan (GTS) forest plot)的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 群落的区系类型以热带成分比较多,在属的水平上53个是热带分布,44个是温带分布。共有159 种,隶属于49科103属,总计140 700株,以常绿树种为主(91个物种,占总优势度的90.6%,重要值为85.6%,占样地总个体数的85.9%);样地 群落有明显的优势物种和大量稀有种(Rare species,每hm2个体数小于1)。甜槠(Castanopsis eyrei )、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在群落中占有主要优势; 稀有种占总物种数的37.1%(59/159);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的相关特征,较好地代 表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由林冠层(63个种)、亚乔木层(70个种)和灌木层 (26个种)组成。样地所有木本植物物种总径级 分布呈倒“J"形,群落更新良好。几个优势种空间分布随着径级增大,聚集程度降低;并且它们的分布表现出与生境紧密关联,不同的物种表 现出对生境不同的偏好。该文最后系统地比较了大样地方法与传统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629.
健康仔猪肠道乳杆菌黑龙江地方株的鉴定与种属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从健康仔猪肠道中分离筛选用于研制微生态制剂的乳酸杆菌菌株,选择黑龙江省大庆、哈尔滨及宝泉岭地区部分猪场,采集12-60日龄健康仔猪肠道粪样64份。选用MRS乳酸杆菌专用培养基分离培养乳酸杆菌,通过分离株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筛选出革兰阳性,厌氧,无芽胞杆菌48株。再通过生化试验鉴定和PCR种属分析,确定18株为乳酸杆菌。其中,罗伊乳杆菌7株,嗜酸乳杆菌5株,约氏乳杆菌2株,短乳杆菌1株,干酪乳杆菌假植物亚种1株,植物乳杆菌1株,詹氏乳杆菌1株。  相似文献   
630.
木材上的微生物类群对木材的分解及其演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木材上的微生物类群以及各类群在木材生物分解过程中的演替规律 ,并解释了活立木心材能够发生腐朽的原因。结果表明 :能够生长在木材上的微生物类群有木材腐朽菌、木材软腐菌、木材变色菌、污染性霉菌、细菌、放线菌等多种。这些微生物类群共同合作完成对复杂的木质有机物质的生物分解。它们按一定次序进行作用 ,在木材生物分解的不同时期显示出明显的菌种协调与演替规律。一般情况是细菌、一些半知菌、接合菌和子囊菌等先驱微生物首先侵入 ,然后草本对策的木材腐朽菌开始出现 ,最后由竞争对策或忍耐对策的木腐菌取代草本对策的木腐菌 ,这时木材的分解过程就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 ,最后使木材分解或腐朽。木材腐朽最终是腐殖化阶段 ,这时微生物群落被土壤习居菌如毛霉、青霉、木霉、镰刀菌及细菌与放线菌等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