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1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是泛第三极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等6国交界的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生态区和保护地分布开展研究。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总面积902843.76 km2,跨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全球重要的生物地理区域,分布有14个生态区,其中有55处保护地。保护地由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组成,主要分布在东喜马拉雅亚高山针叶林、喜马拉雅亚热带阔叶林和东喜马拉雅阔叶林3个生态区内,面积为159063.30 km2,占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总面积的17.62%。保护地中有41处国家公园,占保护地总数的74.5%;有25处为多国毗邻,占总数的45.45%。保护地的地理集中指数都大于完全平均分布值(37.796),空间分布呈集聚状态;其中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不均衡度高于国家公园,分布在中国,尼泊尔和印度三国境内。核密度分析显示中尼边境与中印边境区域的保护地分布集中度高。20世纪3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来各国建立保护地,目前已经形成全球著名的保护地集群带。对于进一步推进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国家公园跨境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本工作的目的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小猫脊髓神经元摄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途经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将出生后1—10天小猫脊髓在体外培养8—30天的神经元,移放在去血清的199培养液内再培养1小时,然后在含0.25%或0.6%HRP的199培液内36℃温育5—20分钟。用2.5%戊二醛固定,经3,3′-二氨基联苯胺(DAB-HCl)和过氧化氢混合液对过氧化物酶进行酶反应后,用锇酸再固定,制备超薄切片标本。电镜观察在树突末端的生长锥、丝状足和充满小泡的丘状隆起(VFM)等处有内吞的HRP颗粒较多,这些HRP颗粒位于一层由质膜包裹的小泡、短管和杯形的细胞器内。在核周质内除有较多含HRP的小泡、短管和杯形的细胞器外,还有含HRP的多泡体,并看到这种细胞器与溶酶体联合的现象。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内并没有HRP颗粒。 相似文献
103.
【背景】近年来骨化醇类化合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肿瘤治疗、免疫调节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药用价值显著,但目前化学合成法制备困难,因此高效制备骨化醇类化合物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利用假诺卡氏菌(Pseudonocardiasp.)转化骨化醇类底物分子并提高转化率。【方法】从化学合成方法常用的原料及中间体中筛选能被有效转化的底物分子,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到阿法骨化醇(Alfacalcidol,1α-(OH)VD3)、艾地骨化醇中间体(Eldecalcitolintermediate, AD-M07)、帕立骨化醇中间体(Paricalcitol intermediate,PC-M07) 3种底物分子,分别被转化为骨化三醇(Calcitriol,1α,25(OH)2VD3)、艾地骨化醇中间体(Eldecalcitol intermediate,AD-M08)、帕立骨化醇(Paricalcitol,PC)。确定最优转化条件:蛋白胨20.0 g/L,葡萄糖15.0 g/L,部分甲基化的β-环糊精(PMCD) 0.5%(质量体积比),转化温度25-30°C,接种量5%-10%(体积比),转化时间72、72、96 h,底物浓度1.2、0.6、0.6mg/mL,初始pH6.0-8.0。在此条件下3种底物的最高转化率分别达到85%、96%、75%。【结论】通过转化条件的优化3种产物的转化率大幅提高,为更加快速高效地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制备骨化醇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覆盖及其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探究其时空变化以及对生态因子的响应,对区域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辽宁省分为3个生态地理区(西北农牧交错区、中部农业区、东部农林区),基于遥感、植被、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了辽宁省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各驱动因子对辽宁省植被NDVI分布格局的影响强度和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0年,辽宁省NDVI年均值在0~0.92,呈现东部高西部低、内陆高沿海低的分布格局。植被覆被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NDVI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农牧交错区和东部农林区;NDVI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农业区与东部农林地区的交界处,以及东部农林区沿海一带。3个生态地理分区的年均NDVI变化各不相同,其中,西北农牧交错区NDVI整体偏低,但呈缓慢上升的波动趋势;东部农林地区NDVI整体偏高,NDVI年际变化基本稳定;中部农业区的NDVI高值和低值错落分布,NDVI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3个生态地理分区中,自然因子是NDVI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其中,积温和降水的影响最大。各因... 相似文献
105.
棒花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繁殖期形态特征包括体长、头长、头宽、头高、眼间距、鼻间距、背鳍基长、胸鳍长、胸鳍腹鳍间距、尾柄长、尾鳍长和体重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雄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多于雌性个体,雄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胸鳍腹鳍间距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头长、头宽、头高、眼间距、鼻间距、背鳍基长、胸鳍长、尾柄长和尾鳍长显著小于雄性个体,雌雄两性体重不存在显著差异。棒花鱼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偏相关分析显示,当控制第三者恒定时,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棒花鱼存在个体大小和其他局部特征显著的两性异形,雌性个体主要通过腹腔容积的增加提高个体生育力。棒花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是性选择和生育力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107.
本工作观察了性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的影响。利用多杯法培养了82例人子宫内膜。绝大部分是增生期内膜。培养液基本成分为75%人工培液“T8”或“199”加25%小牛血清,青霉素100单位/毫升,链霉素500单位/毫升。所加的性激素为黄体酮和雌二醇,按培养浓中所含激素不同,分为四组培养液。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体外培养三天的增生期内膜有明显的变化。有些标本在未加激素的培养液内培养,内膜提早转化为分泌期内膜,腺上皮细胞出现核下空泡,PAS 反应显示糖元颗粒,基质细胞出现前蜕膜反应。但有些标本需要在培养液内加适量黄体酮或黄体酮配伍雌二醇条件下,增生期内膜才转化为分泌期内膜。由此看来,人子宫内膜在体外短期培养条件下,能反映有机体内在的性激素和外源的性激素的影响;并认为利用这种器官培养方法,可在同一标本分别加入不同条件来研究子宫内膜的变化是较为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