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不同居群唐古特白刺叶片解剖特征对生境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潇  李毅  苏世平  赵小仙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0):1986-1993
以河西走廊不同生境的3个天然居群(WMX、ZGL、JGC)唐古特白刺为研究对象,对叶片进行解剖观察,测定其叶片长、宽、厚,表皮毛长、宽及密度,气孔器长、宽、面积及密度,角质层厚,表皮细胞厚,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主脉直径,支脉直径,含晶细胞直径,粘液细胞长、宽,贮水组织长、宽;并对栅海比(P/S)、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疏松度(SR)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同一指标在3个居群间的差异,以探讨其叶片的形态解剖特征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3个天然居群唐古特白刺除叶片长、宽、长宽比及下表皮毛宽外,其余各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其中叶厚、叶面积、上下表皮毛长度及密度、上下气孔器长度及密度、上表皮细胞厚度、上下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P/S、CTR、维管束直径以及粘液细胞长宽在3个居群间均显著差异。(2)3个居群的综合指标变异系数和可塑性指数的均值排序一致,指标均值的排序均为JGC>WMX>ZGL,表明3个居群唐古特白刺的生态适应性强弱为JGC>WMX>ZGL。(3)3个居群唐古特白刺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表皮毛、角质层的可塑性指数均相对较高,说明在应对不同环境时这些组织起着主导作用,这可能是唐古特白刺叶片解剖特征对不同生境条件的适应性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在具有胸痛症状的患者中构建冠心病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疑诊冠心病的胸痛患者7981例,分为典型心绞痛组3636例、非典型心绞痛组3420例和非心绞痛性胸痛组92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最终确诊。对相关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组合得出危险积分。研究三组人群最终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正确诊断率。结果:(1)30-49岁至≧70岁典型心绞痛组、非典型心绞痛组、非心绞痛性胸痛组3组男性冠心病比例分别增加26.9%、36.3%及38.4%,3组女性分别33.5%、41.0%及43.3%,典型心绞痛、非典型心绞痛及非心绞痛性胸痛患者比例逐渐增加。(2)青年至老年典型心绞痛组、非典型心绞痛组及非心绞痛性胸痛组3组低危组冠心病发病率分别增加41.6%、增加57.3%及增加39.9%,高危组分别由增加15.8%、增加6.7%及增加33.3%。典型心绞痛组、非典型心绞痛组及非心绞痛性胸痛组3组危险积分由1分至6分冠心病发病率分别增加45.3%、52.6%及54.4%。(3)冠心病预测价值排序:在典型心绞痛分组中,男、女及不考虑性别情况预测值由78.5%至53.0%、64.4%至24.3%及72.5%至39.5%;在非典型心绞痛分组中,男、女及不考虑性别情况预测值由71.8%至37.0%、53.6%至27.8%及64.2%至32.9%;在非心绞痛性胸痛分组中,男、女及不考虑性别情况预测值由64.1%至50.0%、51.4%至35.0%及58.8%至43.2%。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胸痛症状越来越不典型。同一性别及胸痛特征分组中,同一危险分层及胸痛特征分组中,年龄增加冠心病可能性增加。同一性别及年龄段分组中,中年低危及高危,青年高危情况,胸痛症状越不典型冠心病可能性越小。同一危险积分分组中,胸痛症状越不典型则冠心病可能性越小。同一年龄段及胸痛特征分组中,男性冠心病概率大于女性,高危比低危人群冠心病可能性增加。同一胸痛特征分组中,危险积分得分越?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烟草烟雾暴露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chemokine receptor 6(CCR6)表达的影响,探讨吸烟加重哮喘气道炎症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烟雾暴露组、哮喘组和哮喘+烟雾暴露组,每组10只。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和哮喘大鼠烟草烟雾暴露模型,采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气道CCR6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哮喘组(69.0±3.5;4.1±1.0;8.9±2.0)、哮喘+烟雾暴露组(86.7±5.2;2.2±1.0;19.0±2.8)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均高于对照组(10.1±3.8;1.3±0.7;2.2±1.1)、烟雾暴露组(47.7±6.8;0.5±0.3;2.7±1.4)(P均〈0.05);哮喘+烟雾暴露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高于哮喘组,嗜酸粒细胞低于哮喘组(P均〈0.05)。②哮喘组(8.15±0.88;0.452±0.013)、哮喘+烟雾暴露组(15.16±0.87;0.531±0.024)CCR6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1±0.52;0.299±0.027)、烟雾暴露组(5.55±0.54;0.442±0.018)(均P〈0.01);哮喘+烟雾暴露组明显高于哮喘组(均P〈0.01)。结论烟草烟雾暴露可通过促使气道CCR6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加重哮喘大鼠气道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贵州省6个世居少数民族线粒体9bp序列缺失情况.方法:采用PCR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技术检测线粒体基因组色素氧化酶Ⅱ和tRNAlys基因间非编码序列中含9bp序列缺失情况.结果:在研究的6个少数民族中只发现标准型和缺失性2种多态性,仡佬族、仫佬族、畲族、毛南族、羌族、蒙古族线粒体DNA 9bp缺失频率依次为:26.9%、17.3%、23.1%、11.5%、7.7%、9.6%.结论:贵州省这6个世居少数民族线粒体9bp序列缺失频率较高,各民族的缺失频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慢性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条件性位置厌恶(CPA)建立前后、消退后及重建后,与成瘾密切相关的脑区杏仁中央核(CeA)内蛋白激酶A(PKA)蛋白表达的适应性变化,探讨阿片依赖戒断后厌恶动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①将雄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慢性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组,MN),对照组(慢性吗啡注射+生理盐水催瘾组,MS),慢性生理盐水注射+纳洛酮催瘾组,SN),每组24只。采用慢性吗啡注射(10 mg/kg,BID,ip)后给予一次纳洛酮(0.3 mg/kg)催瘾注射(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建立大鼠CPA模型。②在CPA建立前后、消退后及重建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eA内PK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N组在CPA建立前后、消退后及重建后CeA内PKA的蛋白表达出现适应性变化(P<0.05),建立后(Day7,134.43±4.481,P<0.05),消退后(Day13,141.01±3.360,P<0.01)及重建后(Day14,137.18±40.330,P<0.05)PKA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建立前(Day5,124.48±6.722)。而MS组(P>0.05)和SN组(P>0.05)在CPA的各个时间点PKA的蛋白表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①CeA内PKA蛋白的低表达导致的厌恶的中枢状态,可能是CPA建立的关键的神经机制。②CeA内PKA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物质依赖戒断后CPA相关神经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07.
基因沉默或RNA 沉默是植物、真菌以及无脊椎动物抵御病毒侵染的重要机制, 为了应对这种机制, 病毒编码RNA 沉默抑制子抑制宿主的基因沉默, 抵抗由基因沉默介导的宿主对病毒的抗性. 病毒编码的RNA 沉默抑制子, 又被称为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子, 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RNA 病毒和DNA 病毒以及部分动物病毒中. 近年来, 针对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 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子通过与宿主基因沉默通路中的RNA 或者关键蛋白分子相互作用, 发挥抑制宿主对病毒的抗性以及干扰宿主正常的基因表达调控的功能. 由于植物基因沉默通路的复杂性, 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子的作用机制也是复杂而多样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对贵州汉族、布依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为贵州少数民族基因多态性数据库的建立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贵州荔波汉族90例、布依族119例MTHFR基因两个单核苷酸(677及1298位)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结果 汉族、布依族MTHFR 677位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是22、8%,16.1%,x^2=1.561,P〉0.1;MTHFR 1298位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是28.9%,39、1%,x^2=2.075,P〉0.1;677CT/1298AC双杂合子的分布频率分别是16.66%,22.7%。结论 MTHFRC 677T和A1298C多态性在中国南方和北方人群存在群体差异;贵州汉族与布依族此两位点无显著性差异。贵州荔波布依族MTHFR 1298位有较高的C等位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109.
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又名番红花、西红花;藏药中称为苟日苟木.它是鸢尾科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我国长期以来把它作为珍贵的中藏药.其药用部位是柱头,有效成分主要是藏红花素、藏红花酸、藏红花醛和藏红花苦素.丁葆祖等于1979年首次从藏红花的球茎获得完整的植株[1].Sano等人1987年在离体条件下,诱导花柱-柱头状物再生获得成功[2],此后国内外不断有相关报道[3~7].但试验大多集中在由外植体直接或由愈伤组织间接诱导柱头状物,且花柱-柱头状物的频率低和数量少.我们试图先由藏红花花瓣诱导瓣状体,再定向分化花柱-柱头状物,来提高花柱-柱头状物的诱导频率和数量.从而为以后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光照对水母雪莲愈伤组织合成生物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水母雪莲(Saussurea medusa Maxin.)无菌幼苗的根作外植体,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光照对生物碱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在水母雪莲的愈伤组织培养物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比原植株中的含量低,但其组成成分比原植物丰富。并且秋水仙碱的含量也比原植物高,尤其是在光照培养的愈伤组织中秋水仙碱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