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结节(PSN)和胎盘部位过度反应(EP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免疫表型,对3例PSN及4例EPS病例进行分析,并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PSN和EPS临床表现为末次妊娠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产后大出血或妊娠合并子宫不全破裂等.镜下见PSN由圆形到卵圆形的中间型滋养细胞结节组成,并伴致密玻璃样变间质.EPS绒毛附着的蜕膜区及其下浅肌层中见单核的多边形或梭形中间型滋养细胞浸润细胞呈片块状或条索状穿插于子宫肌层平滑肌束间.免疫表型PSN和EPS示广谱CK(AE1/AE3)均强阳性,但PSN中PLAP、P63、a-inhibin也呈强阳性,而EPS中hPL强阳性;两者hCG、CEA均局灶阳性或阴性,SMA、vimentin阴性,Ki-67指数均小于5%.治疗手段以刮宫及全子宫切除术,预后较好.结论 PSN和EPS是罕见的中间型滋养细胞(IT)良性病变,二者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比较相似,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2.
为阐明糖链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寻找高灵敏度和高分离度的微量分析方法对糖 类物质的分析至关重要.近几年来,荧光标记方法作为糖类物质的色谱定量及辅助结 构分析的最佳选择,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荧光标记法分为柱前标记和柱后标记 两种,且灵敏度高、分离度好、有多种标记试剂可供选择.本文根据不同糖类物质的 结构特点,分别对中性糖和氨基糖以及含有唾液酸、糖醛酸、硫酸基的酸性糖的荧光 标记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近年来报道的荧光标记试剂的特点和反应 机理进行了比较和总结,以期为糖类物质微量分析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3.
目的 制备胎盘脱细胞基质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探讨其作为组织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分娩废弃物胎盘组织,进行病毒灭活、脱细胞处理、冷冻干燥得到胎盘脱细胞海绵状基质材料,HE染色观察脱细胞效果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微观结构。同时,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9只,体质量120~150 g,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及对照组。对构建的基质材料进行大鼠皮下植入实验,实验1组植入基质材料,实验2组植入基质材料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于手术后第3、5、7天进行动物血常规检测,分析淋巴细胞、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数量;于手术后第1、2、4、8、9周取材料植入处及周围组织样本进行HE染色分析。结果 构建的胎盘脱细胞基质肉眼观呈乳白色海绵状,HE染色未见细胞残留,电镜观察材料内部空隙比较明显,材料交联度较好,总孔隙率为(77.54±2.53)%。皮下植入之后,切口处愈合良好,血常规结果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增多;术后7 d植入材料切片HE染色即可见血管形成,且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加入能够加快材料与机体的融合,促进细胞的深入生长及血管化。结论 胎盘脱细胞海绵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理想来源。  相似文献   
204.
吉林省蓝藻门三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自吉林省五女峰的蓝藻门3个新种:集安蓝柄藻、紫红柄球藻、扩展真枝藻。  相似文献   
205.
家蚕五龄幼虫后部丝腺细胞EST的测定和基因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C108蚕品种五龄第1天和第5天的后部丝腺为材料, 依靠EST分析探讨了有关后部丝腺细胞合成分泌丝素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问题. 研究结果发现, 测得的9948条EST序列, 经序列拼接分析得到2861个一致性序列, 其中, 重叠的EST群有911个, 单条序列有1950个; 被注释的一致性序列达1335个, 未被注释的一致性序列达1526个; 55.89%, 共5560条与Mita等人发表的家蚕后部丝腺细胞EST没有同源性; 五龄第1天得到的重叠的EST群数和单条序列数都要比五龄第5天的多约1倍; 重叠的EST群组成大小大于50的基因仅占所有一致性序列的0.5%左右, 基因表达的频率开差非常大, 主要表达的基因是与丝素组成和丝素分泌合成有关的基因; 五龄第5天基因表达量与第1天相比, 丝素重链基因高18倍, 丝素轻链基因高9倍, 丝素P25基因高8倍; 经功能注释分析, 被赋予担负细胞组分功能的基因达508个, 担负酶功能的基因达315个. 结果暗示了五龄第1天的基因表达除了作用于丝腺细胞的生长外, 主要是为丝素蛋白合成分泌作准备, 五龄第5天的基因表达主要是合成分泌丝素蛋白; H链、L链和P25蛋白实际可能并没有按6︰6︰1比率构成复合体, 或H链结构特殊, 不易通过EST技术检测到. 在2861个基因中将有相当部分基因参与丝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说明家蚕后部丝腺细胞合成、分泌丝素蛋白这一生命过程比以前了解的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206.
哺乳动物精原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移植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指位于睾丸生精小管基膜上既能自我更新以维持自身群体数量恒定,又能定向分化形成精母细胞,最终形成精子的一类成体干细胞.鉴于其独具的生物学特性,SSCs的研究在干细胞生物学、医学、畜牧业等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其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对研究精子的发生机制、重建不育个体的生精功能等都有着重要意义.综述了哺乳动物SSCs的形态特性,增殖分化特性及其调控因素,简述了SSCs移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7.
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蛋白相比真核细胞具有成本低廉、大规模发酵容易、条件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通过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蛋白是一种高效、经济的途径,重组蛋白表达量可达到大肠杆菌总蛋白质量的50%。具有正常生化活性的重组蛋白通常为可溶性形式,因而对于以得到活性产物(如抗体、酶等)为目的的研究,通常采用可溶性表达途径。目前已有多种以可溶性重组蛋白为活性物质的治疗性药物经批准上市,但并非所有外源基因均能实现可溶性高表达,因此重组蛋白的可溶性高表达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在总结近年提高经大肠杆菌可溶性表达重组蛋白产率研究的基础上,从启动子的选择、SD序列的引入、信号肽的优化、宿主细胞的选择、共表达其他蛋白质,高密度发酵等方面阐释在大肠杆菌中提高可溶性重组蛋白表达产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8.
林冠是生物圈中物种最丰富却最鲜为人知的生境之一。它在森林与大气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林冠调查技术的限制, 林冠及生存在其中的附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塔吊在三维空间中作业具有“全方位、高精度、非破坏、可重复”的特征。林冠塔吊已成为当前林冠学研究的标志, 并为林冠附生植物研究提供了契机。国际上, 欧美国家利用塔吊技术对林冠层附生植物多样性与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文介绍了塔吊的构造、林冠塔吊建设历史和站点分布及国际林冠研究组织等概况, 并对依托塔吊开展的附生植物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此外, 还简要介绍了我国塔吊建设与林冠生态学发展情况。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附生植物研究现状基础上, 从附生植物多样性、附生植物空间格局与维持机制、生态适应性、与林冠动物的关系以及附生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5个方面对今后基于林冠塔吊开展附生植物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9.
蓝藻地衣是附生植物类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系统的2种原生和6种次生森林群落中, 以粉缘绵毛衣(Leioderma sorediatum)、天蓝猫耳衣(Leptogium azureum)、网肺衣(Lobaria retigera)和双缘牛皮叶(Sticta duplolimbata) 4种常见蓝藻地衣为对象, 共设立120个样地, 调查了它们在3600株树木0-2 m树干上的分布, 探讨其分布特征及与森林类群、宿主种类以及林龄等生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4种蓝藻地衣在森林群落间的分布模式明显不同。除双缘牛皮叶的盖度和频度在原生苔藓矮林中最高外, 其他3种蓝藻地衣的最高值均出现于次生林如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林和滇山杨(Populus bonatii)林中; 而哀牢山地区广布的原生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林中, 4种蓝藻地衣极为少见。4种地衣都能生长于10多个树种上, 但明显表现出对厚皮香、滇山杨和硬壳柯(Lithocarpus hancei)等树种的偏好性, 以及对小花山茶(Camellia forrestii)等的排斥性。森林群落的林龄、胸径、最大胸径、林冠开阔度、基面积、树木密度和树种多样性等因子的变化均对4种附生蓝藻地衣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但在景观尺度上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在不同森林群落内部却有各自的重要作用。其中, 林龄、林冠开阔度和宿主胸径是影响蓝藻地衣分布的最重要的生境因子。  相似文献   
210.
目的:获取人组氨酸磷酸酶蛋白PHPT1基因,并构建其C端GFP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瞬时转染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并研究其定位与细胞层状伪足形成的关系。方法:以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 cDNA为模板,PCR扩增PHPT1的全长编码基因,克隆到pEGFPN2载体中,构建pEGFP-N2-PHPT1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构建的载体转染到HeLa细胞中,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C端GFP连接的PHPT1的细胞定位,并进一步探讨其定位与细胞层状伪足形成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PHPT1的GFP融合表达载体pEGFP-N2-PHPT1,并在He La细胞中检测到了融合蛋白的表达,发现其定位与细胞层状伪足的形成密切相关,并可直接影响细胞的运动能力。结论:GFP融合形式表达的PHPT1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并且定位于细胞层状伪足的前沿,影响细胞层状伪足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