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误食裸鲤卵而致呕吐和腹泻的病例早已有报告,其作用来源于可引起平滑肌收缩的有毒成份。本文作利用卵磷脂和胆固醇形成的脂双层,在电箝位下首次观察到经Sephadex G50初步分离的裸鲤卵的有毒组分改变脂双层的膜电导,形成跨膜离子通道,这个组分至少含有两种分别可在脂双层形成阴离子和阴离子通道的成份。  相似文献   
42.
群落时空格局研究是后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基于2012年山东省新薛河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就新薛河上游典型溪流生境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底栖动物108种,隶属10纲,74属;短脉纹石蛾(Cheumatopsyche sp.)、长钝直突摇蚊(Orthocaldius vaillanti)、拟长跗摇蚊属一种(Paratanytarsus sp.E)、Neozarelia sp.为研究区域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分别为25.1%、9.8%、9.0%、8.6%。各河段优势物种组成、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差异。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和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从群落层面验证了不同河段群落结构的差异;且发现,流量越小,群落分化越明显。通过指示物种和双向聚类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物种组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总之,不同生境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栖境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抗凝血的低分子量肽类似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凝血药是一类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不同环节,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低分子量肽类似物对天然蛋白酶的酶解稳定性更好,拥有更高的生物活性,易被人体所吸收,是目前抗凝血药物研究中的热点.该文对抗凝血低分子量肽类似物的最新进展予以评述,着重介绍其活性、机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4.
从土壤里分离到两类在碱性培养基中生长并产生环状糊精葡糖基转移酶的细菌,一类与国外已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芽孢杆菌相似,另一类为无芽孢的杆状细菌,尚未见报道。两类细菌的代表菌株,芽孢杆菌32—2要求的产酶因子以酵母膏最好;无芽孢杆菌52—2号则用玉米浆最好。碳源和氮凉也有所不同。52—2产酶过程比32—2稍晚,酶反应条件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45.
46.
单调的饲养环境是导致圈养食肉动物表现刻板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减少圈养动物刻板行为的发生,探索便于操作、经济且有效的丰容方式是动物饲养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研究以狒狒圈舍废弃栖杠作为嗅觉丰容材料,对北京动物园小型(9种)、中型(4种)和大型(7种)食肉动物进行嗅觉丰容实验。在非投喂时段,采用扫描动物取样和瞬时记录法,分别对28只动物在丰容前后的5种行为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小型和中型食肉动物在丰容后对旧设施的使用频次显著下降(小型:P=0.026;中型:P=0.038),而大型食肉动物无显著变化(P> 0.05)。仅小型食肉动物的刻板性走动、休息和观望行为频次显著下降(走动:P=0.023;休息:P=0.023;观望:P=0.017),其他类群的各类行为均无显著变化(P> 0.05)。同时,丰容后小型食肉动物的行为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08),主要表现为动物花费较多的时间探究新的丰容设施;中型和大型食肉动物的行为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显著。结果表明,使用带有狒狒身体气味的栖杠进行嗅觉丰容,仅对小型食肉动物有效,对中型和大型食肉动物无效。研究认为,以其他动物圈舍的...  相似文献   
47.
福建大叶蝉科-新记录属及三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记述大叶蝉科1中国新记录属——晴大叶蝉属Seasogonin与1新种——红暗大叶蝉S.sanguinea Kuoh et Zhuo,及条大叶蝉属Atkinomieffa Distant新种——黑背条大叶蝉A.nigridorsurn Kuoh et Zhuo与红脉条大叶蝉A.rubricerosa Kuoh et Zhuo。均采自福建。  相似文献   
48.
川楝素在大鼠大脑皮层匀浆中的结合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驱蛔中药楝属植物根皮提取的一种三萜化合物──川楝素是一个选择性地作用于突触前的神经肌肉传递阻遏剂。根据它作用的专一性和不可逆性推测,突触前末梢应存在着川楝素的结合位点。本工作利用3H-川楝素进行的结合实验表明,大鼠大脑皮层匀浆中存在川楝素的结合位点;3H-川楝素与结合位点复合物的平衡解离常数(KD)约为2.0×10(-7)mol/L;皮层匀浆离心团粒(P2')的重悬液含川楝素结合位点约2.7×10(-12)mol/mg蛋白质;该结合位点的Hill系数为0.97。研究还显示,P2'重悬液经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得到的突触体组分是川楝素结合位点的富集亚细胞组分,其比结合活性是P2'重悬液的2至3倍。  相似文献   
49.
以云南省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天然分布区的11个种群的16个种实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思茅松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思茅松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着较丰富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54.76%)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0.44%),种群间平均分化系数为11.95%,分化程度相对较小。球果总种子数的平均变异系数最高(35.51%),其次是球果质量(35.1%),种子大小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8.86%),成为最稳定的种实性状;景谷县的表型多样性最丰富,景洪市则最小。球果和种子大部分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球果长和球果质量越大,种鳞长、种子长、种翅长、千粒重、球果总种鳞数和球果总种子数就越大。生态因子中,年平均气温对表型性状影响最大,其次是1月平均气温和>5℃积温。利用种群间聚类分析可以把思茅松的11个种群分为2类4个亚类,表型性状依据地理距离进行聚类,聚类结果与年降水量和>5℃积温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兔肝脏VX2肿瘤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残余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方法:超声引导下将VX2肿瘤组织块接种于23只新西兰大白兔肝脏中,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组,n=3),不行RFA治疗;余20只为实验组行RFA治疗,在超声引导下射频针插入肿瘤偏心位置,展开电极致损毁范围最大为肿瘤总体积的2/3,人为造成残存肿瘤组织。根据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点分为4组:0小时组(B组,n=5)、术后1周组(C组,n=5)、术后2周组(D组,n=5)、术后4周组(E组,n=5),行超声检查结束后处死大白兔,取肿瘤组织采取免疫组化法观察残存肿瘤组织中及未治疗肿瘤组中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RFA术后0小时、1周、2周、4周残存肿瘤组织中MMP-9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RFA治疗后残存肿瘤细胞中MMP-9水平表达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