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野生罂粟COR基因克隆及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罂粟幼叶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到可待因酮还原酶基因COR的cDNA序列,所获得的cDNA序列全长966 bp,具有完整的ORF,编码321个氨基酸.Blast分析表明,该片段与GenBank中的可待因酮还原酶基因(COR)家族相似性很高,其中与基因COR1.1的一致性最高可达98.96%,该片段命名为COR(GenBank,登录号为FJ624147).以中间载体pHANNIBAL和植物表达载体pART27为基础,构建了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含可待因酮还原酶基因片段反向重复序列的RNAi双元表达载体pARC,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近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选取172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56例)和非MACE组(n=116例),记录两组之间的入院时血清NT-pro BNP及hs-CRP水平及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将NT-pro BNP及hs-CRP水平按照四分位分组(Q_1、Q_2、Q_3和Q_4组),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T-pro BNP及hs-CRP水平与MACE发生的关系,用ROC曲线评价血清NT-pro BNP及hs-CRP预测MACE发生的价值。结果:MACE组和非MACE组在血清NT-pro BNP及hs-CRP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MACE组两指标高于非MACE组;两者四分位分组之间MACE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T-pro BNP Q_4组和hs-CRP Q_4组中的MACE发生率高于NT-pro BNP Q_1~Q_2组及hs-CRP Q_1~Q_2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 BNP及hs-CRP是STEMI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T-pro BNP Q_1~Q_4组及hs-CRP Q_1~Q_4组之间风险值(OR)逐渐增大。ROC曲线提示血清NT-pro BNP及hs-CRP预测MACE发生的ROCACU分别为:0.887、0.797;灵敏度分别为91.1、85.6;特异度分别为82.6、75.2。结论:血清NT-pro BNP及hs-CRP可能是STEMI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崩岗是地质构造、地貌条件、气象水文、植被、人类活动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复合侵蚀地貌,崩岗的形成与发展已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方式、优化景观格局是防治红壤区崩岗侵蚀的重要手段。如何从斑块类型水平揭示景观格局与崩岗侵蚀的关系,对于控制崩岗侵蚀、提高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安溪县为例,运用ArcGIS水文分析工具和DEM数据将该区域划分为53个子流域,以崩岗面积与密度为响应变量,景观格局指数为解释变量,采用冗余分析(RDA)法和通径分析法,从斑块类型水平探讨景观格局指数与崩岗面积与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崩岗侵蚀的景观格局指数主要由土地利用类型决定,其中林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对崩岗特征的解释度最高(63.82%),其次为耕地(49.19%)和建设用地(42.01%);耕地景观类型面积、林地聚集度、建设用地景观形状指数和林地斑块连接度4个指标显著影响崩岗特征,对崩岗特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1.5%、26.9%、9.2%和6.1%,且4个指标对崩岗特征的累积解释度达到66.2%;通径分析发现耕地景观类型面积、林地斑块连接度、林地边缘密度、林地斑块类型面积百分比和建设用地边缘密度的综合作用对崩岗面积变化和密度变化的解释程度分别为71%和85%,其中耕地景观类型面积和林地斑块类型面积百分比对崩岗面积和崩岗密度的影响最大,通径系数分别是0.499、-0.440和0.608、-0.342。总体而言,科学合理的规划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升景观类型整体生态效应,对抑制崩岗侵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对于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控制红壤区崩岗侵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