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15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悉生蚕是指蚕体内外栖息的其他生物体是已知的蚕,不仅培育方法较哺乳动物简单,且彻底克服蚕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饲育限制,为蚕在实验动物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悉生蚕作为生物反应发生器或转基因工程动物的应用已逐步进入实用化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62.
我们以前的研究建立了五株猕猴饲养层细胞系来支持猕猴胚胎干细胞(rESCs)的生长:一岁猴耳皮肤成纤维细胞(MESFs)、两岁猴输卵管成纤维细胞(MOFs)、成年猴卵泡颗粒成纤维样细胞(MFGs)、成年猴卵泡颗粒上皮样细胞(MFGEs),以及MESFs的克隆成纤维细胞(CMESFs)。我们发现MESFs、CMESFs、MOFs和MFGs,而不是MFGEs支持猕猴胚胎干细胞(rESCs, rhesus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生长。通过半定量PCR的方法,我们在支持性的饲养层细胞中检测到了一些基因的高表达。在本研究中,我们运用Affymetrix公司的GeneChip® Rhesus Macaque Genome Array芯片来研究这五株同源饲养层的表达谱,希望发现哪些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在维持rESCs中起到重要作用。结果表明,除MFGE外,包括GREM2、 bFGF,、KITLG,、DKK3、GREM1、AREG、SERPINF1 和 LTBP1等八个基因的mRNA在支持性的饲养层细胞中高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很多信号通路在支持rESCs的未分化生长和多潜能性方面可能起到了冗余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C亚型是世界上流行的HIV-1主要亚型,带有HIV-1 C亚型env区的SHIV和相应的非人灵长类模型是研究人类艾滋病的有效工具。SHIV-1157i及其衍生病毒能够成功地通过黏膜途径感染恒河猴和猪尾猴,并诱发艾滋病类似症状,而且恒河猴缓慢的发病进程与人类感染HIV-1相似。因此,掌握SHIV-1157i及其衍生病毒感染恒河猴的发病规律并探索其机制,将对研究人类HIV-1感染和发病机制,以及评价HIV-1 C亚型env区为靶点的艾滋病候选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原核表达人41型腺病毒(Ad41) 蛋白 V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人肠腺病毒Ad41被称为难养腺病毒,其难以培养的特性可能与次要核心蛋白V(Ad41 protein V,pV)表达不充分有关。本研究拟表达纯化Ad41 pV抗原,免疫动物制备抗血清,为研究Ad41难养性机理打下基础。方法 以野生型Ad41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pV,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测序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固化金属亲和层析(IMAC)方法纯化,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将获得的抗血清用于Western blot检测Ad41感染各细胞系后pV的表达。结果 克隆得到包括完全编码区的pV基因,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菌株,使用1 m mol/L IPTG 37℃诱导4 h,pV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或使用0.5 m mol/L IPTG 25℃诱导8 h获得可溶性表达。利用皮下多点注射包涵体的方法免疫小鼠,得到抗pV抗血清;使用纯化的可溶性pV作为抗原对抗血清进行了鉴定,表明该抗血清可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等量野生型Ad41感染293或293E12细胞(一株稳定表达Ad41 E1B55K基因的293细胞)后,pV在293E12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293细胞。结论 成功克隆了Ad41 pV基因,表达纯化了重组蛋白,获得了可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的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Ad41难养性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中粒咖啡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甜  魏强  李广林 《植物学报》2016,51(2):235-250
萜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作用和药用价值,萜类合成酶(TPS)是合成萜类化合物的关键酶。通过整合中粒咖啡(Coffee canephora)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43个萜类合成酶全长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分子进化、结构、复制、表达及功能分化的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中粒咖啡萜类合成酶基因可以分为5个亚家族(a、b、c、e/f、g),不同亚家族的基因结构差异很大;串联复制是基因家族扩增的主要原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萜类合成酶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明显;中粒咖啡萜类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调控元件可能与基因的功能分化相关;不同亚家族之间的功能差异主要由亚家族特异的氨基酸决定。  相似文献   
66.
旱地黄芪育苗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黄芪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药用价值,特别是黄芪的育苗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为北方旱地黄芪生产提供一项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67.
樊春燕  魏强  郝志强  李广林 《遗传》2014,36(12):1226-1234
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s(Long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s, lincRNAs)是位于蛋白编码基因之间的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s, 在动物中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免疫监视、胚胎干细胞分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但是lincRNAs在大多数植物中的功能尚不清楚。MicroRNAs(miRNAs)是真核生物中一类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介导基因沉默的21 nt左右的内源性单链小非编码RNAs分子, 通过序列互补的方式调控靶标基因的表达。目前miRNAs的靶标研究主要集中于编码蛋白的基因, 而对于靶标为非编码RNAs的研究较少, 尤其在植物中的研究更为少见。为了系统挖掘植物中lincRNAs的功能, 文章整合miRNAs数据、cDNAs数据和降解组数据,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337个成熟miRNAs在2708个lincRNAs上的可能结合位点, 构建了miRNAs-mRNAs-lincRNAs调控网络, 并根据竞争性内源(ceRNA)假说预测lincRNAs的功能, 为进一步阐明植物中miRNAs对lincRNAs的调控机制以及lincRNAs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SIVmac251的MID100为32TCID,而SIVmac239的MID100高于320TCID。体内滴定感染成功的5只猴(SIVmac2513只,SIVmac2392只)和用ZMID100SIVmac251感染的7只猴感染后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并出现规律性的血浆病毒血症和抗体反应。SIVmac251感染的7只恒河猴和2只食蟹猴的淋巴结和脾脏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现规律的SIVmac感染后的组织学变化。上述结果表明两株SIVmac均能诱发SIVmac感染猴的系列表现和变化,可应用于抗艾滋病药物猴体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对SHIV特异性CD8+T细胞毒性效应的影响。方法定时采集16只SHIV感染恒河猴的外周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测定CD8+T细胞绝对数,并且体外检测经IL-21刺激SHIV特异性CD8+T细胞后其IL-21R、CD107a及胞内穿孔素(perforin)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外周血病毒载量和CD8+T细胞绝对数之间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体外实验结果表明SHIV特异性CD8+T细胞经IL-21刺激后其细胞表面表达的IL-21R显著上调,而且perforin+CD8+T细胞和CD107a+CD8+T细胞的百分比上升,同未经刺激的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IL-21能够促进SHIV特异性CD8+T细胞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70.
呼肠孤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中.水产动物呼肠孤病毒感染曾见于鱼、贝、蟹.近几年随着对对虾病毒病害研究的日益重视,在对虾中也发现呼肠孤病毒的感染.Tsing等[1]最早于1987年在法国南部养殖的日本对虾(P.japonicus)幼虾中发现呼肠孤病毒感染.Krol等[2]于1990年在试验感染的南美白对虾(P.vannamei)中发现呼肠孤样病毒与对虾杆状病毒混合感染.中国大陆养殖的中国对虾自1993年全面暴发流行病以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对虾流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诊断和防治方法的研究,部分学者曾在中国对虾(P.chinensis)中观察到呼肠孤样病毒颗粒[3],但未报道较详细的电子显微镜观察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