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31.
以次生代谢物质萜烯类、黄酮类以及单宁等为基础的自身化学抗虫性一直是植物化学防御的核心。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许多作物获得了一种新的化学防御形式,即以表达外源基因产物来进行防御。外源抗虫蛋白与内源抗虫物质的协调性问题,在利用外源基因工程改良植物抗虫性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和生态学评价的重要方面。转基因植物中外源与内源抗虫系统间的协调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综述了离体条件下和在转基因植物体内,外源抗虫蛋白Bt和GNA等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以及各抗虫蛋白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研究各抗虫因子交互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kynurenine pathway,KP)是色氨酸代谢的主要途径,参与机体多个病理生理过程.色氨酸2,3-双加氧酶(tryptophan 2,3-dioxygenase,TDO2)是KP的初始限速酶之一,能够催化色氨酸(tryptophan,Trp)使其转化为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  相似文献   
33.
毛乌素沙地柠条群体分子生态学 初步研究:RAPD证据   总被引:46,自引:12,他引:34  
毛乌素沙地柠条群体是一个杂种带。为了进一步阐明分子变异和基因流与生境或生态过渡带的联系,应用RAPD标记开展了柠条群体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根据RAPD数据利用Shannon信息指数估计了6个柠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大部分的分子变异存在于柠条群体之内(82.4%),只有少部分的分子变异存在于群体之间(17.6%)。又利用Nei指数统计了RAPD数据,也证实了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之内。柠条锦鸡儿群体与中间锦鸡儿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都很小。以上结果都肯定了柠条群体间和种间的基因流动。无论是从多态位点比率还是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来看,硬梁和硬梁覆沙群体是最小的,滩地覆沙群体则具有较高的水平。某些RAPD扩增片段的频率在柠条群体间有规律的变化也许具有着特殊的生态学意义,更可能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得出下列结论:①通过比较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的统计结果,可以认为,对于异交植物来讲,Shannon指数在统计RAPD数据方面有用。②毛乌素沙地柠条群体之间存在着强大的基因流,物种的杂交性与生态过渡性一致  相似文献   
34.
本文分析了脉冲发光二极管(LED)光源的研究进展,制作了不同波长的脉冲LED光源面板;测量了灯面板下方25 cm处光合光子通量密度(PPFD)随光源波长、频率和占空比的变化;在固定光源工作周期条件下,研究了光合速率随频率的变化,发现在不同波长下,植物光合速率具有最佳频率;在固定光源频率条件下,研究了光合速率随占空比的变化,发现在不同的占空比下,植物的光合速率有其最佳的占空周期;由于在固定频率或固定占空比条件下,其PPFD不能随着占空比和频率的变化而保持恒定,因此提出了光碳能力的概念(光碳能力=光合速率·PPFD-1=Pn·PPFD-1,其中Pn为光合速率,其生物学意义是一个光子能量转换多少二氧化碳分子进行光合作用);在固定光源占空比条件下,研究了光碳能力随频率的变化。每种光源,均有对应优化的频率,对应得到此种光源下最大的光合速率;每种光源,均有对应优化的频率,对应得到此种光源下最大的PPFD;每种光源,均有对应优化的频率,对应得到此种光源下最大的光碳能力。本文通过提出光碳能力来衡量植物光照参数与碳减...  相似文献   
35.
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特征,临床中较常见的包括肝纤维化、肾纤维化、心肌纤维化和肺纤维化等。持续发展的纤维化可破坏组织正常结构并影响其功能,甚至引起器官衰竭和死亡,目前尚无有效治疗策略。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sirtuin3, SIRT3)是一种线粒体去乙酰化酶,已被证明参与线粒体代谢和体内平衡的多个方面,保护线粒体免受各种损伤。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SIRT3在心脏、肝、肾、肺等多种器官纤维化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通过调节线粒体代谢、细胞凋亡、自噬等生物过程,参与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文就SIRT3在纤维化疾病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河西走廊县域城市竞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位理论,用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和生态位宽度来反映各城市对所在群落中的资源占有和利用程度,通过聚类分析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划分对河西走廊20个县域城市的竞合关系进行了评价。结论表明:2001—2013年间,河西走廊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城市生态位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降,综合发展水平值与生态位宽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说明各城市对资源的占有和利用程度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嘉峪关市和金川区生态位始终位于河西走廊20个县域城市前列,为第Ⅰ类城市,凉州区、肃州区和甘州区为第Ⅱ类城市,阿克塞县、玉门市、敦煌市和肃北县为第Ⅲ类城市,其余11个城市为第Ⅳ类。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位错位、扩充、协同发展等理论,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出了相对应的基本竞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7.
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2853个县(区)的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YEEH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 GIS 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揭示中国陆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关系和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逐渐好转,呈现出东北地区好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好于中、东部地区的空间格局,反映出当面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之间总体上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状态从1980年的低于均值聚集模式发展变化到2010年的高—低两种聚集模式共同分布;(3)中国陆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当前整体上趋于好转,但在区域分布上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需大力发展经济,而东中部地区则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持与修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8.
黄河三角洲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盐渍群体的耐盐性高于附近的正常群体。群体内个体间耐盐能力差别很大。盐渍群体有比最耐盐的栽培大豆(G.max (L.)Merr.)品种耐盐能力高得多的个体,也有对盐相当敏感的植株。同工酶分析表明群体内高水半多态性,但酶谱与抗性没有相关性。盐渍与正常群体间的遗传一致性高达0.96。用改良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10个引物扩增得出群体内多态位点百分数为68/188=0.36。看来,绝大多数位点与耐盐能力无关。上述资料说明,盐渍条件下野大豆自然群体的高度遗传多样性和发育变通性,可能足对盐胁迫强度随时随地变化的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39.
在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软件的支持下,采用圈层分析、景观指数、城市扩展强度指数等方法,以武威市凉州区1985、1995、2005和2015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源,对凉州区1985—2015年城市用地扩展的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东北(NE)、东南(SE)、西南(SW)和西北(NW)4个方向,并以3 km为缓冲半径作覆盖整个研究区的23个圈层,分析了凉州区城市空间扩展时空演变特征、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凉州区的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0~3km的区域范围内;1985—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正东方向和东南方向是城镇扩展的主方向;凉州区城镇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形状简单,受人类活动干扰,斑块个数不断增加,破碎度加剧,且距离城镇经济中心越近斑块集中度越高。  相似文献   
40.
黄升海  魏伟  云云 《微生物学报》2009,49(2):239-245
【目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7和3是两个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分别通过识别病毒的单股和双股RNA而活化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能被TLR7和TLR3识别。在RSV感染致病的早期阶段,对肺中TLR7、TLR3的表达动力学和表达丰度进行研究,并探讨其表达与肺部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我们以活RSV滴鼻感染BALB/c鼠诱导急性肺炎,在RSV感染0,1,4,8,16和24h的不同时间点,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鼠肺TLR7、TLR3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的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肺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我们发现,RSV感染早期能快速上调TLR7和TLR3的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其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并与RSV感染之间存在时间依赖关系;TLR7的反应(RSV感染1h)早于TLR3(RSV感染4 h)。肺中NF-κB在RSV感染的4 h即可被活化。RSV介导的TLR7和TLR3早期转录反应与RSV肺炎的严重程度是平行的。【结论】TLR7和TLR3确实可通过识别病毒RNA参与RSV肺炎的发生和发展,表明感染的器官在识别病毒感染和激发前炎反应时,可能经由多个TLRs。这将对开发制剂用以调节治疗性TLR配体的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