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5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922.
923.
924.
叉头盒蛋白M1 (forkhead box protein M1, FOXM1)是细胞分化和增殖的重要调节因子,目前已经证实FOXM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然而其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为了揭示FOXM1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关系,本研究检测了5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邻近非癌组织中的FOXM1表达水平。此外,应用FOXM1 siRNA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并考察FOXM1敲低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2.45%的结直肠癌组织为FOXM1高表达(49/53),18.87%的相邻非癌组织为FOXM1高表达(10/53),FOXM1在不同组织间差异显著(χ~2=58.141, p=0.001)。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FOXM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邻近非癌组织(p0.05)。此外,siRNA敲低SW620细胞中FOXM1的表达后,CCK8检测显示FOXM1沉默显著降低SW620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测定和细胞划痕愈合结果显示,FOXM1沉默显著降低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表明FOXM1可能介导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其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分子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925.
对中国毛茛科乌头属植物57种、5变种的种子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1)种皮微形态特征在属内颇为稳定,种子表皮细胞多为长方形(仅露蕊乌头的种子表皮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疏密不一的瘤状纹饰;(2)种子形态在亚属水平上有较大区别,特别是其中的单型亚属——露蕊乌头亚属的种子表面具有较为复杂的网状凹陷,与牛扁亚属和乌头亚属的种子(表面相当平滑)明显不同;(3)种子形态在牛扁亚属和乌头亚属中都有明显的分化,所观察的牛扁亚属的种子可分为两个类型,乌头亚属的种子可分为4个类型.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乌头属种子形态的分类和系统学价值.  相似文献   
926.
【目的】筛选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简称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并探索该类菌的促生作用,有助于研发微生物肥料,实现农业增产。【方法】以ACC为唯一氮源,从土壤中富集和分离ACC脱氨酶产生菌;测定ACC脱氨酶的比活力,对酶活性最强的菌株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进行分类鉴定;分别采用菌液培养接种法与菌液浸种接种法初步研究该菌株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促生作用。【结果】筛选得到6株ACC脱氨酶阳性细菌,其中菌株ACC 30酶活性最高,为0.217 U/mg,根据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结合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ACC 30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促生试验表明,ACC 30可促进紫花苜蓿幼苗根伸长,菌液培养接种法与菌液浸种接种法两种处理方法下ACC 30分别使幼苗根相对伸长135%、136%,促生作用均明显且基本一致。但是,两种方法处理下ACC 30均抑制幼苗下胚轴伸长。【结论】筛选获得ACC脱氨酶活性菌株ACC 30,其酶活性较高且促生作用明显,有望进一步研发成为微生物肥料。  相似文献   
927.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喜欢画画,可以说是他们的天性。"通过信手涂鸦表达对这个世界初步的认知,反映内心世界的感情。在众多的画种中,版画的构图、刻画、拓印集手脑并用而促进左右脑的开发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它的创作手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通过动动手、动动脑培养与促进儿童的发散性思维的提高有别于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8.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浆D-二聚体和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LMWH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熏吸香烟法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LMWH干预组于COPD模型建立后皮下注射LMWH,检测各组大鼠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气道黏液细胞数的变化.结果:COPD模型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气道黏液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而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二者较COPD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气道黏液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946,P=0.04).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在改善凝血功能的同时可以减少COPD气道黏液分泌,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转归.  相似文献   
929.
目的:对吗啡依赖大鼠实施双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NAc-DBS),分析NAc区△FosB的表达变化,为NAc-DBS治疗药物依赖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包括DBS组(n=6,实施颈静脉插管和电板植入手术,吗啡给药,DBS),Sham组(n=6,实施颈静脉插管和电极植入手术,吗啡给药),Control组(n=6,实施颈静脉插管和电极植入手术,给予生理盐水),观察DBS组大鼠在高频电烈激期(160 Hz,1 h/d,7d)的觅药行为变化,然后进行取脑,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伏隔核区△FosB的表达.结果:成瘾大鼠在高频电刺激期,觅药行为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到DBS组大鼠NAc区△FosB的表达相对于Sham和Control组明显减少.结论:双侧NAc-DBS抑制吗啡成瘾大鼠的觅药行为以及NAc区△FosB的表达,证实△FosB可能是慢性成瘾转换机制的关键分子的观点.  相似文献   
930.
为了解分枝杆菌噬菌体在自然界的生存环境,深入研究噬菌体在微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以含柠檬酸和磷酸氢二钠的溶液为提取剂,从50份不同性质土壤中分离、纯化分枝杆菌噬菌体,电镜观察初步确定其分类;统计分析土壤类型、酸碱度、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碳含量对噬菌体分离率的影响。共分离纯化到13株尾病毒目肌尾病毒科的分枝杆菌噬菌体。3种类型土壤的分枝杆菌噬菌体分离率分别为暗棕壤(41.2%)>黄棕壤(25.0%)>褐土(16.7%);土壤pH值、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对分离率影响呈规律性:pH值和含水量分别在7.45—7.95和13.7%—21.7%时分离率最高;当阳离子交换量为20.8—28.6 cmol/kg时,分离率随之升高而升高;未见有机碳含量对分离率的影响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