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2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199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2篇
  1965年   17篇
  1964年   13篇
  1960年   11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991.
[目的]囊泡病毒是一类体液传播的昆虫病毒,具有特殊的致病历程和良好的生防应用潜力.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Heliothis virescens ascovirus 3h,HvAV-3h)是我国分离的第一株囊泡病毒,其编码的3H-117蛋白被报道为HvAV-3h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方法]为了进一步探究3h-117基因...  相似文献   
992.
四药门花属及其近缘植物ITS区序列分析和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和分析了四药门花等13种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植物的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区)及58S编码区的序列。应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被分析的金缕梅亚科(Hamamelidoideae)植物形成一个单系类群,亚科内及其中的金缕梅族(Hamamelideae)内部呈复系演化(polyphyletic)的特征;支持秀柱花族(Eustigmateae)(含秀柱花属Eustigma、牛鼻栓属Fortunearia和山白树属Sinowilsonia)成立以及将蚊母树族(Distylieae)与弗特吉族(Fothergileae)合并的观点,此结果与Endres(1989)系统接近;金缕梅族中金缕梅属(Hamamelis)与弗特吉族中的弗特吉属(Forthergila)、银缕梅属(Shaniodendron)和水丝梨属(Sycopsis)系统发育关系密切;四药门花属(Tetrathyrium)与木属(Loropetalum)属于同一个单系类群,它们与Hamamelis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93.
从HeLa细胞提取的DNA经DNaseI酶解后,发现有两种抗酶组分(B和C),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组分B的分子大小要超过20000bp,而组分C的分子大小相当于40 ̄50bp。这两种组分在原子力显微镜下的形态都明显不同于标准的双链DNA,其中组分B与以前观察到的苷-DNA变异结构较为相似,组分C则未见报道,根据其分子的表观宽度和高度推测可能为四链结构,此外,荧光实验还表明这两种组分可与EB相互作用,使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就Ji科昆虫的起源,各亚科,族及属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大并根据各属的世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8种类型,文中还就中国Ji科昆虫的地理分布及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我国已知的2亚科4族20个属中,东洋区分布的有10个属,其中3布于我国;古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区分布的3个属,东洋-新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新北发布的有4个属,东洋-古北-新生-非洲区的有1个属,此外,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报道由天然植物提取的松三糖为原料,在三苯基膦-四氯化碳体系进行氯代反应.结果发现氯代只发生在伯羟基上,且有较高选择性.经元素分析、IR、H-NMR、~(13)C-NMR、FAB-MS谱测定了产物结构;并通过分子模型计算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   总被引:77,自引:4,他引:73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是根据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按照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联系的规律,将整个陆地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将不同类型的森林、草原、农田、荒山荒地、水域、城市、村庄等不同的巨斑块,以各斑块为生态点,以人类活动线、水量分布线、热量分布线为3条主线,以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为面而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种人、自然、社会的各自及相互间协调发展,立体多层次,具有一定格局动态的复合生态网络系统。该系统具有整体性、多功能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长期保持森林多功能、多效益、多方位整体作用的目的,从而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荒漠化得到控制和改善,减轻风沙、旱涝、台风、海潮等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提高国土保安能力,保障城镇及全国生态环境和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我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7.
香豆素的^1H—NMR检测及其在阿魏亚族化学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HNMR法检测中国阿魏亚族(FerulineaeDrude)8属27种3变种根部乙醚提取物的香豆素成分类型,其中主要为线型二氢呋喃型香豆素(Ⅰ)和角型二氢吡喃型香豆素(Ⅳ),线型二氢吡喃型香豆素(Ⅲ)和角型二氢呋喃型香豆素(Ⅱ)较少。据此,将8属分成4类:(1)阿魏属(FerulaL.)、球根阿魏属(SchumanniaKuntze)、簇花芹属(SoranthusLedeb.)和伊犁芹属(TalasiaKorov.)未测出(不含)香豆素;(2)弓翅芹属(ArcuatopterusShehetShan)和川明参属(ChuanminshenShehetShan)含Ⅰ类;(3)胀果芹属(PhlojodicarpusTurcz.exBes.)含Ⅳ类;(4)前胡属(PeucedanumL.)含Ⅰ类和Ⅳ类。上述结果支持将球根阿魏、簇花芹和伊犁芹3个属并入阿魏属,另3个寡种属与前胡属关系最密切。所分析的前胡属17种2变种可分成5组,其中不含香豆素的剌尖前胡和含Ⅲ类香豆素的紫花前胡及其变种最特殊,支持将它们分出前胡属的处理。  相似文献   
998.
将含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 基因c D N A 的重组转移质粒p S X I V V I+ X3 S1 . Holte 和p S X I V V I+ X3/4 S1 . Holte 分别与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Tn N P V S V I- G D N A( O C C- ,gal+ ) 共转染草地夜蛾( Sf9) 细胞,经空斑纯化得到重组病毒 Tn N P V( X3) S1 . Holte O C C+ 和 Tn N P V( X3/4) S1 . Holte O C C+ 。将重组毒株分别感染 Tn5 B1 细胞,并进行 S D S P A G E 与 Westernblot 检测。结果表明, Tn N P V( X3/4) S1 . Holte O C C+ 在感染的细胞中高效表达了 S1 蛋白, S D S P A G E 凝胶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病毒后72 h S1 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胞内总蛋白量的35 .8 % ,而 Tn N P V( X3) S1 . Holte O C C+ 感染的细胞内检测不出 S1 蛋白。经分析认为这一差异主要来自 S1 基因翻译起始位点及其附近的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999.
胃粘膜损伤中EB病毒感染与P53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应用PCR技术对166例胃粘膜损伤标本的EBVDNA进行检测.其中66例应用银染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了p53exon5~8突变情况,10例应用直接法原位PCR技术检测了EBV在组织中的感染情况。结果166例标本中EBV感染率为30.1%;EBV在细胞中感染大体是弥散型,主要存在于细胞核。66例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54.5%。对比分析,EBV阳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75%(21/28),EBV阴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39.5%(15/38)。结果表明,EBV对胃粘膜组织细胞具有易感性,p53基因突变在胃粘膜病变中是一个常发事件,EB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对癌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本记述采自云南昆明的小腹茧蜂属Microgaster Latreille一新种,云南小腹茧蜂Microgaster yunnanensis Xu et He,sp 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