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鸡胚成纤维细胞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是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主要细胞材料,而构建CEF的cDNA表达文库是筛选IBDV在CEF中的细胞受体,研究细胞嗜性的基础平台。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CEF的表达文库,避免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cDNA,能够解决常规方法构建cDNA文库的技术缺陷。该技术将CEF的mRNA分离纯化后,以5′端生物素标记的Oligo(dT)primer为引物反转录后连接Adapter,层析柱纯化,通过BP重组反应构建cDNA入门文库,其平均滴度为1.1×106cfu/mL,文库总容量为1.2×107cfu,平均插入片段为2243bp,重组率为100%。通过LR重组反应将入门文库转换为表达文库,经测定平均滴度为5×105cfu/mL,文库总容量为5.5×106cfu,平均插入片段为2411bp,重组率为100%。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文库具有较高的重组率和较大的库容量,可作为较高质量的文库来研究IBDV的相关基因,为研究病毒受体和病毒入侵途径,进一步了解IBDV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疗程12周。观察其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每博量(sv)、每分博出量(CO)、射血分数(EF)和舒张功能指标(E/A)等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Y)等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的显效率为28%,总有效率为96%,改善心电图的的显效率为22%,总有效率为84%,速效扩冠药物停减率为60.62%,经统计学处理均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LDL.C及hs—CRP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烟草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数据中的SSR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中分别获得186和578个SSR位点,SSR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838 bp和745 bp.在SSR的分布区域上,绝大多数SSR位点分布在UTR(尤其是5’UTR)区域;在SSR重复碱基类型上,主要集中在二、三碱基重复,二者占总SSR位点的90%以上,其中三碱基重复类型丰度最高.利用全部657对SSR引物在供试的10份烟草材料中进行扩增,发现所有引物均能获得目的片段,但在普通烟草内品种间并未检测到多态性,而在烟草种间有26对叶绿体基因组SSR引物和178对线粒体基因组SSR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表明来源于烟草叶绿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的SSR标记适合用于烟草种间进化、分类、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与烟草赤星病抗性连锁的6对SSR标记和随机选取的21对SSR标记,对33份具有不同赤星病抗性的烟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3个烟草赤星病抗性QTL两侧的6个SSR标记可以较好地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区分开来。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44的水平上,可将33个烟草品种分为4个类群:具有净叶黄(国内)和Beinhart-1000(美国)赤星病抗源的烟草品种聚为一类(Ⅰ类);抗赤星病的CV系列烟草品种聚为一类(Ⅱ类);长脖黄、G140、NC82等感病品种聚为一类(Ⅲ类);香甜烟草(N.suaveolens)单独聚为一类(Ⅳ类)。基于随机选取的SSR标记的聚类结果则不能看出与赤星病抗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已克隆的抗病基因(resistance-gene, R基因)与病程相关蛋白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PR2)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从海岛棉品种海7124基因组中成功分离了79条核苷酸结合位点(NBS, nucleotide binding site)类R基因类似物(RGAs, resistance gene analogs), 21条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 Serine/Threonine kinase)类RGAs和11条防卫基因类似物(DGAs, defense gene analogs). 将NBS类RGAs与棉花中已经克隆的该类RGAs进行序列分析, 鉴定了1个新的亚族. 具有连续ORF的48条NBS类RGAs和20条STK类RGAs分别可以划分为TIR-NBS与non-TIR-NBS两个亚类和A与B两个亚类. DGA中有4条具有连续的ORF. 对这些具有连续ORF的序列进行表达分析发现, 6条NBS类与1条STK类RGA受黄萎病菌诱导表达, 1条DGA经黄萎病菌诱导后表达量明显提高. 随机选取的4条TIR类与4条non-TIR类NBS类RGAs中有3条呈现2~3条杂交带, 其余的都有5~10条或以上的杂交带. 可见, NBS类RGAs大多数以多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 另外, 有3条non-TIR类NBS类RGAs出现了一样的杂交带型, 可能这3条RGAs在基因组中成簇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表达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MmmSC)中国分离株HVRIⅩ脂蛋白Q(LppQ)N末端基因,将该基因经PCR扩增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经酶切、PCR、测序证实获得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Escherichia coliBL21(DE3)菌,经IPTG诱导后获得可溶性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53.7%,用Ni-NTAHis.Bind纯化试剂盒纯化后,蛋白纯度达95%以上。表达蛋白经Western blot检测其抗原活性,结果表明纯化蛋白可与CBPP标准阳性血清发生强烈的反应,而与阴性血清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鸡法氏囊B淋巴细胞中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 VP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用IBDV VP2蛋白为诱饵蛋白,筛选鸡法氏囊B淋巴细胞cDNA表达文库。将表达文库质粒转化含IBDV VP2诱饵质粒的酵母感受态细胞,检测报告基因在相应的营养缺陷型培养基 (SD/-Leu/-Trp/-His) 上表达情况,进一步经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检测,筛选到16个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质粒,经测序分析获得5个原鸡基因序列,分别是:线粒体DNA、蛋白质O位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转移酶、肿瘤  相似文献   
18.
原核表达的IBDVGx-VP5蛋白经纯化后免疫8周龄的BALB/c雌性小鼠,三次基础免疫后,融合前加强免疫,取脾细胞在PEG(MW1500)的作用下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三次亚克隆筛选,获得稳定分泌抗VP5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4B4、6D12、3E8,以三株杂交瘤细胞制备的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5×104、3.5×104、3×104,特异性实验表明三株单抗能与IBDVGt株反应。以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达Gt-VP5的VeroE6细胞,可以见到特异的荧光,能做为特异性的检测VP5蛋白的工具,为今后IBDVVP5蛋白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原核表达免疫原性良好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 )gp90蛋白,并制备抗gp90蛋白高效价多克隆血清。【方法】利用PCR技术,以pMD18T-env为模板,扩增得到REV的gp90蛋白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中,将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gp90,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 BL21 (DE3) 感受态细胞,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进行gp90蛋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技术,以pPrpo-VP1为模板扩增得到鸡贫血病毒的衣壳蛋白基因(VP1),以T4多聚核苷酸激酶磷酸化处理、纯化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 )中,从而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0-VP1。将pET30-VP1转化至感受态细胞E.coli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可见约45kDa的目的蛋白获得表达。该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6-8w的雌性Balb/c鼠,三次免疫后,采血分离血清,制得抗VP1的多克隆血清。以纯化的VP1为包被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制备的血清效价达12800×以上。以Westernblot检测,该血清可与目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VP1蛋白的成功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VP1蛋白的功能及开展CAV疫苗及诊断制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