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柳萍飞  包健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2):180-182, 186
目的探讨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益生菌对该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SHE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检查无明显肝胆胃肠道病变和急慢性炎症性疾病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低盐饮食和护肝降转氨酶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次,2次/d,温开水送服,连用6周。观察两组对象肠道菌群数量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少于对照组,而大肠埃希菌数量多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而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调节SHE患者肠道菌群紊乱,重建肠道菌群屏障,同时能调节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控制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2.
柳萍飞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4):444-446, 450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肠道菌群及血清干扰素(INF)-γ和白介素(IL)-4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50例在我院就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哮喘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全部入选对象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并检测血清INF-γ、IL-4水平,比较两组对象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哮喘组患儿肠道肠杆菌和酵母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1 7、2.432 4、2.386 0、2.391 2,P=0.023 6、0.018 7、0.021 3、0.020 5)。哮喘组患儿血清INF-γ水平为(18.69±3.32)ng/L,低于对照组的(69.82±15.26)ng/L;而IL-4水平为(82.94±16.85)μg/L,高于对照组的(16.99±4.0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11 4、7.270 5,P=0.000 3、0.000 2)。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异常,应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3.
利用CID型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不同NaCl浓度下杠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光能利用率(LUE)生理参数的光响应过程,阐明盐分胁迫下其对光照响应的规律,探讨有利于杠柳正常生长的盐分浓度和光照条件。结果表明:(1)各盐分浓度下杠柳叶片光补偿点(LCP)在21.89~65.05 μmol·m-2·s-1之间变动,介于阴性植物与阳性植物之间;杠柳随土壤盐分的不同,其光合作用参数对光照强度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塑性;50 mmol·L-1盐分浓度下杠柳光合同化能力最强,最有利于其干物质的积累,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2)轻度的盐分胁迫(小于50 mmol·L-1)可以提高杠柳叶片的PnGsWUELUE,而盐分胁迫对杠柳的Tr有抑制作用,并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愈强烈。(3)维持杠柳正常生长的土壤盐分浓度小于50 mmol·L-1,最佳PAR为1 000~2 000 μmol·m-2·s-1;而保持杠柳最大WUELUE的光照强度分别为800和100 μmol·m-2·s-1。  相似文献   
164.
【背景】原料乳质量控制是乳制品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沙门氏菌是污染原料乳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用于快速检测原料乳中沙门氏菌的实用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可视化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visual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V-LAMP)和实时荧光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F-LAMP)方法快速检测原料乳中沙门氏菌的实效性。【方法】建立沙门氏菌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对比V-LAMP和RF-LAMP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及其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的效用。【结果】采用V-LAMP和RF-LAMP方法检测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其结果均为阳性,检测非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其结果均为阴性;该两种方法的检出限为13 CFU/mL,检测重复率均为100%;经检测10份人工污染样品,该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实际结果高度一致;经检测73份实际样品,相对于标准方法,该两种方法其相对特异性分别为94.12%和92.65%,相对敏感度分别为100%和100%,相对准确率分别为94.52%和93.15%,一致性χ2值分别为2.25和3.20,与标准方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LAMP和RF-LAMP方法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原料乳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5.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源抑菌蛋白Reg3A,经包涵体的复性和纯化获得有体外抑菌功能的活性抑菌蛋白,并对其体外抑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构建Reg3A原核表达载体PET-32a-Reg3A转化补充稀缺tRNA基因的表达菌株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阳性重组子采用诱导培养基诱导5h后,采用超声破碎的方法提取包涵体蛋白,经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和透析复性后通过Ni-NTA亲和层析交换柱,获得纯度达95%的蛋白质。Western blot鉴定显示在15 kD处有特异性条带。使用纯化后的蛋白进一步进行抑菌圈实验和抑菌活性实验,对获得蛋白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评估,从而为进一步进行Reg3A蛋白功能的评估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6.
常熟沿江湿地物种资源现状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常熟沿江湿地的资源现状,提供湿地保护依据,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方法,从区域大尺度及生境小尺度获得湿地动植物物种科属组成、分布特征和物种生物量等信息;并对物种间的相关性和浮游生物与水质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区植被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菰(Zizania latifolia)、蔗草(Scirpus planiculmis)为优势种;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和铜锈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浮游植物中的优势种;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多样性较低,渔业资源相对丰富;植被、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相关性显著,而长江汛期水质与浮游生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在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生物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下,应从恢复湿地面积、加强动态监测和建立科学开发模式3个方面保护沿江湿地.  相似文献   
167.
研究了25个sh-2甜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15个sh-2型F_2籽粒的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特点、杂种优势、亲子回归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除籽粒还原糖含量外,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F_2籽粒品质有明显影响.F_2籽粒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近低亲遗传,而蔗糖含量近高亲遗传.杂种F_2籽粒可溶性总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普遍介于双亲之间,杂种优势不强;还原糖含量普遍表现为低亲,没有超亲优势;蔗糖含量以超亲为主,有明显杂种优势.亲本对F_2杂交籽粒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正效应;除还原糖品质外,其他品质性状受父本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了解sh-2甜玉米亲本营养品质性状,能很好的预测其F_2籽粒营养品质性状,使育种更有目的性.  相似文献   
168.
目的:对已构建的含有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融合基因的重组菌株进行鉴定和表达条件优化。方法: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含ST1-LTB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同时用SDS-PAGE检测不同条件下ST1-LTB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XSL1含有ST1-LTB融合基因且阅读框架正确,以IPTG为诱导剂诱导ST1-LTB融合基因表达的优化条件是:培养基pH7.5,培养温度37℃,IPTG浓度0.8mmol/L,菌体生长密度OD600达到0.8时加入IPTG,诱导时间5h,此时ST1-LTB融合蛋白表达量达35.2%。结论:实现ST1-LTB融合基因的高效表达,为大肠杆菌肠毒素双价基因工程菌苗的生产工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9.
目的:分析应用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 Inter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 1年8月我科共收治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07例,均采用InterTan髓内钉系统进行治疗,其中男45例,女62例;年龄34-93岁,平均73.05岁.受伤肢体左侧63例,右侧44例.按AO分型,31-A1型32例,31 -A2型59例,31-A3型16例.记录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并发症、死亡率、骨折愈合时间、末次复查Harris评分,并对比患者健侧及患侧术前、术中及术后1周的颈干角变化.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持续时间为66.69分钟.颈干角:术前健侧:140.66±9.08度,术前患侧:118.00± 15.49度,术中患侧:135.16± 7.08度,术后1周患侧:137.51±15.21度.术前患侧颈干角与其他三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健侧、术中复位后患侧、术后1周患侧颈干角之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3例患者于随访过程中死亡,6例患者失访.9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22个月,平均8.6个月.2例患者发生头钉切出,3例患者术后练习后出现股骨疼痛症状,未发生股骨干骨折.9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41-92分,平均78.5分,优良率80.6%.结论:髓内钉InterTan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急性肾出血介入微创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8例急性肾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微弹簧圈、聚乙烯醇(PVA)等栓塞剂栓塞出血动脉,规范性做好介入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除2例肉眼血尿持续10天,其他36例病人全部在术后3天内尿液由介入前全血尿转为淡红色,并在7天肉眼血尿彻底消失。结论:规范化护理是确保介入微创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顺利完成及成功的重要环节,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明显减少介入微创栓塞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提高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