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抗旱性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燕  闵东红  高欣  王中华  王军  刘萍  刘霞 《生态学报》2019,39(8):2922-2934
为明确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Triticum aestivum L.)根系时空分布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抗旱性品种长武134、长旱58和干旱敏感性品种小偃22、西农979为材料,采用根箱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和充分供水条件下4个品种在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根系总生物量、总根长密度、根系在表层(0—20 cm)和深层(20 cm以下)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动态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品种产量显著高于干旱敏感性品种,其中长旱58产量最高,西农979最低;充分供水条件下,西农979产量最高,长武134最低,长旱58与小偃22之间没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各生育时期根系性状均有显著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和充分供水条件下,拔节期深层根生物量对产量有正效应,而成熟期总根长密度对产量表现为负效应。通径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根系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为开花期总根长密度(|0.54|)拔节期深层根生物量(|0.36|)成熟期总根长密度(|-0.31|);充分供水时,成熟期总根长密度(|-1.56|)拔节期深层根生物量(|0.83|)。研究表明,减少成熟期总根长密度,增加拔节期深层根生物量对抗旱性及干旱敏感性冬小麦品种产量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增加开花期根长密度有利于提高抗旱性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42.
冬季清凉峰山区小麂和野猪的生境选择及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2005 年11 月5 日至2006 年1 月21 日,为了评估小麂和野猪的生境选择及其差异,我们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共设置了248 个样方群。研究发现,两者都选择平缓坡的灌丛植被、草本密度小、离住宅较近和离隐蔽物距离适中的生境,表现了它们的生境选择有一定的重叠性。但是它们也表现出生境选择的一些差异,小麂选择乔木密度适中、灌丛密度大和郁闭度适中的生境,而野猪选择乔木密度小的生境,随机地使用各类灌丛密度和郁闭度的生境。小麂还选择北坡、离水源距离较远的生境,野猪只是随机地使用不同的坡向和离水源距离的生境。分析两者共存的机制,我们发现小麂采取隐藏策略而野猪采取逃跑策略来避敌和利用资源,即它们之间存在与反捕食策略相关的生境选择差异。
  相似文献   
43.
2022年3月—2023年2月,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围界内草坪地表昆虫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探究了与机场4种边界生境相邻的机场内草坪间、不同距离梯度处地表昆虫分布差异。(1)共鉴定出10目49科101属119种昆虫,优势类群为直翅目Orth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和双翅目Diptera。(2)不同边界生境相邻草坪间,地表昆虫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地表昆虫物种丰富度:林地相邻草坪(Ⅱ)>灌丛相邻草坪(Ⅰ)>农田相邻草坪(Ⅳ)>裸地相邻草坪(Ⅲ),Ⅰ、Ⅱ显著高于Ⅲ;地表昆虫物种多度:Ⅱ>Ⅳ>Ⅰ>Ⅲ,Ⅱ显著高于Ⅲ。(3)不同距离梯度下,地表昆虫丰富度、多度和多样性从机场围界向草坪内部呈递减趋势,而优势度则相反。(4)地表昆虫丰富度和多度夏季最高,冬季以直翅目和双翅目为主,夏、秋季主要为直翅目、膜翅目和鞘翅目。研究结果为机场昆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双峰驼IgG亚型包含IgG1、IgG2和IgG3,其中IgG2和IgG3为重链抗体,在结构上与IgG1存在显著差异。为获取双峰驼血清中的IgG1、IgG2和IgG3,并分析其抗原特异性和抗体特异性,本文交替使用Protein A和Protein G亲和层析柱,对其分离纯化,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鉴定;之后分别制备兔抗双峰驼IgG1、IgG2和IgG3的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对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进行测定;最后应用Western blot评估这三个亚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而对双峰驼血清中IgG1、IgG2和IgG3的抗原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Protein A和Protein G亲和层析柱成功分离纯化出双峰驼血清中的IgG1、IgG2和IgG3;并制备兔抗双峰驼IgG1、IgG2和IgG3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均在1∶10000以上,并且所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分别与IgG1、IgG2和IgG3之间均存在交叉反应,但兔抗双峰驼IgG1多克隆抗体较其它两个亚型多克隆抗体特异性低。结果证明,双峰驼IgG1、IgG2和IgG3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三者结构虽存在显著差异,但其抗原特性类似。  相似文献   
45.
采用索氏提取法,正己烷为溶剂,得到金银忍冬鲜果实提取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金银忍冬鲜果实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金银忍冬鲜果实提取物得率为0.77%。金银忍冬鲜果实提取物主要由烷烃类(35.75%)、酯类(27.34%)、酮类(10.89%)、酚类(1.76%)、醇类(0.73%)等化合物组成。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二十四烷(21.74%),其次为苯甲酸-2,6-双[(三甲基甲硅烷)氧基]-三甲基甲硅烷酯(13.06%)。2,4-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1.76%),具有抑菌、杀虫活性,为抗氧化剂的重要中间体。  相似文献   
46.
繁殖群体数量是中华鲟能否成功繁殖的重要影响因子, 建议作为长江生态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根据重要种群参数和历史数据, 基于稳态转换理论和方法, 确定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指标的评估基准值和等级, 670尾以上为“优”、400—670尾为“良”、200—400尾为“中”、50—200尾为“差”、50尾以下为“极差”。水声学探测结果显示, 1998—2001年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指标评级为“良”; 2004—2012年三峡工程蓄水后至向家坝蓄水前评级为“中”; 2013—2020年评级为“极差”。为了复壮中华鲟野生种群, 建议修复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功能, 大规模放流性成熟亲鱼和大规格个体, 建立国家级中华鲟保育中心。  相似文献   
47.
鱼类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水域生态环境良好的指示类群。为合理评估长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文章提出将土著鱼类物种数和珍稀特有鱼类物种数作为评价指标, 并建立了相关的评价基准和等级划分标准。以2010年和2020年为评价年, 评估了长江干流及代表性重点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结果显示, 当前长江上游干流和下游干流的生态环境质量优于中游; 支流赤水河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大型湖泊鄱阳湖的生态环境质量中等。从时间上看,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 长江干流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不同程度地好转。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8.
内陆水体鱼类多样性监测专项网(简称鱼类监测网)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内陆水体鱼类多样性监测网络。本文阐述了鱼类监测网的监测工作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对鱼类多样性监测和研究工作的展望和建议。鱼类监测网在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塔里木河、青海湖、黑龙江和珠江等八大水系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个体生物学、种群和群落的监测和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内陆鱼类多样性数据库,收集和保藏鱼类样本上万尾和重要流域1997–2022年的鱼类多样性数据。主要研究结果显示,过度捕捞、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导致重要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稳态变化;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繁殖主要受到水温和流量的影响,长江干流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造成下泄水温滞后和流量减小,严重影响中华鲟的繁殖活动,导致其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物种极度濒危;长江四大家鱼呈现2000年前后减少,近期资源增加的格局,水温和流量日变化是影响四大家鱼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放流亲鱼对四大家鱼资源恢复有重要作用;获得了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岩原鲤(P...  相似文献   
4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