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48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51.
底栖蓝藻在全球淡水水域内广泛分布,在河流、湖泊、湿地、泉水水域等均有发现。相比于浮游蓝藻,底栖蓝藻因其隐蔽性、采样困难等关注度较低。针对近十几年有害底栖蓝藻不断过量繁殖的情况,本文对有害底栖蓝藻种类、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有害次级代谢物及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阐述了在有害底栖蓝藻生物量集聚过程中,光照、温度、营养盐、基质、水流等主要环境因子间的交互关联,并指出藻垫小生境内有害底栖蓝藻与微生物群落间作用的重要性。分析了不同属种有害底栖蓝藻的代谢物种类及影响代谢物产出的因素,总结了目前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害底栖蓝藻的方法并指出其不足,对预测、定位高水平的有害底栖蓝藻提出了建议。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有害底栖蓝藻异常增殖机制和有效防控方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52.
血清是细胞培养基常用的添加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动物血清是胎牛血清。随着现代细胞生物学在细胞和组织培养方面的进步以及细胞培养方法的标准化,人们更多的注意到了胎牛血清收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按照3Rs的原则,科学家希望通过减少血清用量和开发使用血清替代物的方法来减少每年对血清的需求;另外由于血清成分并不明确,考虑到改进细胞和组织培养方法的要求,很多无血清细胞培养基陆续开发成功,成为替代胎牛血清的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3.
茎秆是玉米植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植株倒伏、籽粒产量密切相关.研究我国玉米茎秆性状变化趋势,探讨不同年代茎秆性状演变规律,为我国玉米抗倒伏及高产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0世纪60-90年代65个代表性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调查植株茎高、穗位高、茎节数、穗位节、茎粗、茎秆含水量、茎秆含糖量7个茎秆性状,及其衍生的穗位系数(...  相似文献   
454.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基因(ghrelin)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的相关性, 研究以两个尼罗罗非鱼群体(快长群体和基础群体)的DNA样本各40份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ghrelin基因序列。通过Dnasp v5和MEGA 5.0分析序列多态性、筛选有效SNP 位点; 采用Snapshot法对两个群体子代ghrelin基因中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然后分析SNP位点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快长群体ghrelin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数(S)比基础群体要少, 而核苷酸多态性(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要略高于基础群体。共筛得3个有效SNP 位点(S1、S2和S3), 均分布于第1个内含子中。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3个SNP 位点在两个群体的子代中均为低度多态性位点(PIC0.25), 但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快长群体子代中3个SNP 位点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样性参数均小于基础群体子代的相应值, 3个SNP 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同一群体中高度一致, SNP 位点之间完全连锁。两个群体子代中3个SNP 位点处的优势基因型相同, 但快长群体子代中优势基因型频率要明显大于基础群体子代中相应基因型频率。对两个群体子代的生长性状与SNP基因型进行关联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个体的多项生长指标(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和尾柄高等)在不同基因型中存在显著差异(S1:GG AG, S2:TT AT, S3:AA AT)(P0.05)。D1双倍型(S1:GG, S2:TT, S3:AA)所对应的尼罗罗非鱼个体的多项生长指标(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和尾柄高等)显著高于D2双倍型(S1:AG, S2:AT, S3:AT)。以上结果表明, 尼罗罗非鱼ghrelin基因3个SNP 位点完全连锁, D1双倍型与快长性状密切相关, 可作为尼罗罗非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455.
Pi3k/Ak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参与细胞增殖、调控的重要通路,Pi3k激活可介导多种细胞功能,Pi3k由p85a和p110构成。该研究通过干扰p85a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小鼠大脑皮层投射神经元迁移中的作用。首先,构建p85a基因的对照质粒(scramble)、siRNA质粒(sip85a-1、sip85a-2)和过表达质粒(OEp85a);接着转染N2a细胞,48 h后,用定量PCR方法检测p85a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随后,将sip85a-1、sip85a-2、OEp85a质粒分别转入小鼠大脑,4 d后,借助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皮层神经元的迁移情况。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转染sip85a-1、sip85a-2均能显著降低N2a细胞中p85a基因的mRNA表达,抑制效率约为40%(P〈0.05);而转染OEp85a质粒后,能显著增加p85a基因mRNA的表达,约为对照组的12倍(P〈0.01)。胚胎电转结果中,各区EGFP阳性神经元数目定量分析显示,sip85a-1、sip85a-2、OEp85a质粒均能显著抑制神经元的迁移(P〈0.05)。大脑发育阶段中,p85a基因在适当范围内,对平衡神经元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6.
应用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 (L.) G. Don)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对天麻素进行了生物转化反应研究.经过8 d培养形成一个转化产物,应用光谱方法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为对羟基苯甲醇,为天麻素水解后形成的甙元.  相似文献   
457.
目的:探讨PTEN基因与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维吾尔族妇女正常或炎症的宫颈组织30例、CINⅠ30例、CIN Ⅱ/Ⅲ30例、宫颈鳞癌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结果:PTEN的蛋白表达率在正常或炎症的宫颈组织、CIN Ⅰ、CIN 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分别为83.3%、73.3%、56.7%、23.3%,SCC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减少,与前三组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PTEN蛋白水平表达减少,其与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呈负相关关系;是宫颈组织恶变的信号.  相似文献   
458.
中国野蚕一种强抗病毒蛋白的基因分析和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最近报道的家蚕抗病毒蛋白基因为线索,从中国野蚕(Bombyx mandarina Moore)中肠内克隆了抗家蚕BmNPV病毒的SP-2 cDNA(GenBank登录号:AY945210),基因大小855bp,编码28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29.6kD,基因组全长1376bp,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该基因的表达仅限于中肠,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幼虫龄中表达水平较高,而在眠期和熟蚕没有表达.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发现其C端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家蚕相应序列差别较大,有8个氨基酸完全不同.通过体外重组技术,由高效基因表达系统获得大量重组蛋白,发现该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家蚕BmNPV活性,与家蚕对应的抗病毒蛋白BmSP-2相比,其抗BmNPV活性高1.6倍.初步认为,该蛋白质C端序列差异可能是造成家蚕与野蚕抗病毒活性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9.
HIV-1蛋白酶的表达、纯化及其抑制剂体外筛选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HIV-1 ⅢB病毒RNA经RT-PCR得到HIV-1蛋白酶编码序列,克隆到pet28a质粒中构建HIV-1蛋白酶表达载体.阳性克隆转染E.coli BL21 DE3,经IPTG诱导,蛋白酶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40%.包涵体经Triton X-100洗涤后溶解于8M尿素,溶解后的蛋白溶液经sephacyl s-200 H.R分子筛柱纯化后纯度达到90%以上,收集蛋白酶峰稀释复性并通过超滤进行浓缩.经检测,纯化的蛋白酶具有较高的活性.用荧光标记的蛋白酶底物检测不同浓度indinavir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  相似文献   
460.
LRP16作为macro domain 家族成员,可识别、结合poly(ADP-ribose),参与DNA损伤修复的早期反应. 但究竟LRP16通过其何种氨基酸位点识别、结合poly(ADP ribose)(PAR)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首先通过对LRP16蛋白的结构分析,查找LRP16结合PAR的候选氨基酸位点,然后利用丙氨酸扫描技术构建系列LRP16(点)突变体, 并且进行原核蛋白表达与纯化,将获得的蛋白质进行斑点杂交实验,检测LRP16突变体蛋白与PAR的结合活性.测序结果显示,LRP16点突变基因序列成功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斑点杂交实验显示,LRP16中第160位D和第161位I突变成A后,其与PAR结合能力明显减弱,而第181位G、183位V、184位D同时突变为A,LRP16与PAR的结合活性有部分减弱. 结果表明,LRP16中第160位和第161位的氨基酸是其与PAR结合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