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51.
动物极帽是两栖类囊胚期预定外胚层的部分,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诱导分化为中胚层和内胚层的组织或器官。动物极帽生物分析法(animal cap bioassay)在研究两栖类动物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近5年内动物极帽分析法在研究中胚层、血管和神经细胞分化分子调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2.
以总黄酮解吸率和滤液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有柄石韦总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总黄酮的优选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0.5 mg·mL-1,pH为6,洗脱剂乙醇浓度为50%,洗脱速率2 mL·min-1。该优化方法稳定可行,结果可靠,提取的滤液中总黄酮含量达76.40%。  相似文献   
153.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是一种重要的接头蛋白,在Toll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受体(TLR/IL-1R)超家族所触发的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与先天性免疫密切相关。文章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traf6的表达模式和初步的功能。在健康鱼中,traf6转录本广泛表达于所有受检组织中,在血液中表达水平最高,在肝脏中最低。在不同的胚胎发育阶段也检测到traf6的表达。在无乳链球菌体内感染后,大多数受检组织中traf6 mRNA的表达量上调。此外,LPS、Poly I:C和S.agalactiae可显著诱导尼罗罗非鱼巨噬细胞traf6的表达。此外,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表明,TRAF6分布于细胞质中,可显著提高NF-κB的活性。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表明,TRAF6可与IRAK1(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相互作用,IRAK1在TLR/IL-1R信号通路中也起重要作用。在体内,TLR2、TLR21和TLR13b的过表达可上调traf6 mRNA的表达水平,表明TRAF6参与了TLR2、TLR21和TLR13b介导的信号转导,提示TRAF6在病原体入侵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4.
山西省生态农业区域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根据省级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一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分区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系数,然后选择了星座图聚类,差别分析与多维灰色评种数学模型,对山西生态农业环境进行了划区分类,大大增强了区划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宏观指导山西省生态的  相似文献   
155.
絮凝酵母SPSC01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融合菌株,用其吸附水溶液中的重金属Cr(VI),可以大大降低生物吸附的固液分离成本。为了探讨SPSC01菌体絮凝蛋白对Cr(VI) 还原吸附的影响,对SPSC01与其亲本菌株的吸附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PSC01和其具有絮凝性状的亲本S. pombe的Cr(VI) 去除速率基本同步,远优于无絮凝性状的亲本S. cerevisiae;达到吸附平衡时,S. pombe、SPSC01和S. cerevisiae对总Cr去除率分别达68.8%、48.6%和37.5%;从而证明了絮凝有利于Cr(VI) 的还原、吸附,絮凝蛋白在Cr(VI) 的还原吸附过程中起促进作用。通过化学屏蔽方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分析,对SPSC01菌体表面吸附Cr(VI) 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SC01菌体表面吸附Cr(VI) 起主要作用的基团是氨基、羧基和酰胺基。  相似文献   
156.
桃褐腐病菌(Monilia fructigena)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桃褐腐病菌(Monilia fructigena)为供试菌株,研究了酶系组成、液体培养基、菌龄、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以及等渗液、固体再生培养基、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Fries(1/2)液体培养基培养24h,在10mg/mL崩溃酶+5mg/mL纤维素酶+20mg/mL蜗牛酶+10mg/mL溶菌酶的混合酶液中28°C酶解4h为桃褐腐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采用液体再生涂布平板法,以含Ca2+的STC为等渗液的液体培养基和含蔗糖及Ca2+的Fries(1/2)固体培养基为桃褐腐病菌原生质体再生的最佳条件。经过观察与测定,再生菌株保持了原有的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接种桃果实后发病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7.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vires,HSV-1)感染对人星形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感染复数(MOI)为5的HSV-1感染体外培养的U251细胞,在感染后24 h、48 h、72 h和96 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U251细胞的形态改变: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观察HSV-1感染对U25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①U251细胞在感染24h后开始出现细胞融合,48 h后开始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72h后超过80%的细胞出现CPE,.96h后细胞大部分死亡.②MTT法显示HSV-1感染U251细胞24 h、48 h、72 h及96 h的U251细胞OD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HSV-1感染U251细胞12h后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感染24h和36h后凋亡率比相应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④HSV感染12h、24h和36h后均可引起U251细胞S期细胞增多和G0/G1期细胞减少,24 h后G2/M期细胞比例开始增加.结论:HSV.1能感染体外培养的U251细胞,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影响其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58.
自然环境中T-2毒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自然环境中筛选和鉴定能够降解T-2毒素的菌株.[方法]取对虾养殖池水样、养殖池沉泥样品和对虾混合饲料中分离到的镰孢菌,于GYM产毒培养基中培养14 d后引入自然条件下气载细菌,继续培养至28 d,采用LC-MS/MS检测其中T-2毒素含量.然后结合稀释涂布、平板划线、革兰氏染色、镜检,从镰孢菌产毒培养液中毒素含量明显降低的菌悬液中筛选出T-2毒素降解菌,用16S rRN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菌种鉴定,并验证两菌株的降毒能力与不同基质中二者的联合降毒能力.[结果]以从对虾养殖环境中分离到的5株镰孢菌作为试验菌种,在其产毒培养过程中分离到2株T-2毒素降解菌,16S rRNA鉴定结果分别为弯曲假单胞菌和尼泊尔葡萄球菌,对T-2毒素的降解率分别为90.9%和85.5%,但两者降毒能力并无显著差异(P>0.05);其联合作用也有较好降毒效果,与两菌株单独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基质对其联合降毒作用影响不大(P>0.05).[结论]新的T-2毒素降解菌的发现为进一步探明T-2毒素降解基因和开发T-2毒素生物降解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辅助T细胞(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白介素6(interleukin,IL-6)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RA患者51例,根据RF测定分为RF+、RF-组,健康查体者(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h17细胞的百分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检者血浆中IL-17,IL-6的水平。结果:RA患者CD4+IL-17+T细胞,IL-17、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F因子阳性与阴性RA患者之间CD4+IL-17+T细胞,IL-17、IL-6表达水平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RA中不同RF型免疫反应和炎症表达的不同,可能与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60.
摘要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新生血管生成和血清两面神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 2020年2月期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GP化疗,n=40)和观察组(康莱特注射液联合GP化疗,n=40),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免疫功能、新生血管生成指标、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随访2年观察患者生存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24/40)、82.50%(33/4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一步下降,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进一步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JAK2mRNA、STAT3mRNA进一步下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统计学无差异(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GP方案用于晚期NSCLC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疾病进展,减轻免疫抑制,延长生存期,考虑可能与下调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