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1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通过测定在不同pH值饲料上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存活率、繁殖率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评价饲料pH值对桃蚜生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扩繁桃蚜饲料最适pH值。结果显示:不同pH值人工饲料饲喂桃蚜,其存活率3d后即呈现显著差异,在试验调查时间内,饲料pH值为7.0处理的存活率、单雌产蚜量和内禀增长率均为最高;不同处理桃蚜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处理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24h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有所下降;饲料pH值为7.0和7.2两处理的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在48h后接近正常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扩繁桃蚜较适合的人工饲料pH值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2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干扰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干扰的基本规律,得到了描述林隙干扰状况的一些重要参数。结果表明扩展林隙在阔叶红松林中所占的面积比例是27.36%,而实际林隙所占的面积比例为13.05%,林隙干扰的频率每年约为0.15%;林隙的分布格局是均匀式的。形成林隙最重要的方式是掘根风倒,其次为干基折断;大多数的林隙都是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主要是由红松、水曲柳、蒙古栎和紫椴组成;阔叶红松林的主林层乔木在直径为40~60cm和高度为25~30m时,形成林隙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23.
随着质谱技术和NMR等仪器测定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大规模质谱技术可以得到海量蛋白质的质谱数据。同时,利用NMR技术也可获得蛋白质的精确三维结构数据。这些数据以及面向这些数据的分析方法使得蛋白质组研究迅速发展,其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都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利用信息工程技术辅助生物学家开展面向质谱技术的高温量蛋白识别,面向NMR的蛋白质三维结构识别,以及功能发现研究,已经成为蛋白质组中的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研究的热点和挑战问题。本文侧重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4.
人工纯林的长期经营会引发连栽障碍,影响森林的可持续发展,解决途径是引进更新树种形成混交林。为了指导四川岷江上游人工纯林更新树种和混交比例的选择,尝试通过针阔叶树种林地腐殖质土壤及其枯落物的客置和混合原位培养试验,探讨不同树种种间关系的协调性。结果表明:(1)连香树、云南松和云杉林地经过各种客土混合后酶活性普遍都有所提高,而在糙皮桦林地,经云南松土壤客土混合后酶活性普遍有所下降,经云杉土壤客土混合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蔗糖酶活性却有所下降;(2)连香树和云南松林地经过各种客土混合后,加速了C和N由枯落物进入土壤,而在糙皮桦和云杉林地经过各种客土混合后,促进了N从枯落物和有机质矿化分解进入土壤的过程,但却会对有机C进入土壤产生抑制作用;(3)所有不同针阔叶树种林地经土壤客土混合后,对原有土壤的酸碱性起到中和的作用,即原来的阔叶林地土壤向偏酸性方向发展,而原来的针叶林地土壤向偏碱性方向发展;(4)所有不同树种林地的客土混合对枯落叶分解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连香树林地的LM0.15~0.50和LY0.15~0.35、糙皮桦林地的HM0.15和HY0.15~0.50、云南松林地的ML0.15~0.50和MH0.35~0.50、云杉林地的YL0.35~0.50和YH0.35类型是相对较好的选择,可作为确定更新树种和混交比例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
RNA的二级结构预测是生物信息学中一个已经有30多年历史的经典问题,基于最小自由能模型(MFE)的优化算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但RNA结构中假结的存在使MFE问题理论上成为一个NP-hard问题,即使采用动态规划等优化算法也会面临时间复杂度高的困难,同时研究还发现,由于受RNA折叠动力学机制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真实的RNA二级结构往往并不处于自由能最小状态.根据RNA折叠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来预测带假结的RNA二级结构.该算法以RNA的茎为基本单元,采用启发式搜索策略在茎的组合空间中搜索自由能最小并且出现频率最高的RNA二级结构,该算法不仅能显著降低搜索RNA二级结构的时间复杂度,还有助于弥补单纯依赖能量预测RNA二级结构的不足.在多种类型的RNA标准数据集上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预测的精度上优于目前国际上几个著名的RNA二级结构预测算法并且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6.
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物科学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552个单位的3150项基金申请项目,其中植物学学科共受理了146项。经同行专家评议、学科评审组专家审议,最后择优评选出46项为198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详见附表)。与此同时,还从7项青年基金申请项目中评选出了1项作为1988年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见附表)。  相似文献   
27.
记述了中国花天牛亚科1新纪录属角花天牛属Munamizoa Matsushitaet Tamanuki,1940及1新种长白山角花天牛Munamizoa changbai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采自吉林省长白山,保存在北华大学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8.
气候变化下栓皮栎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主导气候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文强  王小菲  江泽平  刘建锋 《生态学报》2016,36(14):4475-4484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东亚天然分布最广泛的树种之一。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现实气候条件下栓皮栎在东亚地区的潜在分布及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全新世中期(6000年前)和未来气候(2050年)来模拟和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栓皮栎潜在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现实气候条件下东亚栓皮栎适生区(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面积占总研究区面积的21.88%,主要集中在东亚南部区域,在我国北起陕西中部、山西和河北南部边缘、山东,西起甘肃东部边缘、四川中东部、云南、西藏东部边缘,一直到东部沿海区域,同时在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中南部也有分布,其中适宜生境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9%,主要集中在秦岭山脉、大巴山脉、伏牛山、云南的云贵高原、罗霄山脉、南岭山脉、武夷山和台湾岛;气候变化情景下,栓皮栎的适生区分布面积变化较小,但其适宜生境的分布范围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性变化,适宜生境分布范围逐渐向西部秦岭山脉、大巴山脉、四川、重庆和云贵高原等区域集中,并使该分布中心的适宜生境面积逐渐扩大;影响栓皮栎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冷月的最低气温(Bio6)、最冷季平均气温(Bio11)和年降水量(Bio12),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48.6%、21.4%和14.2%。  相似文献   
29.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肺癌的分类提出了气道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STAS)的概念,作为肺腺癌侵袭的新模式。STAS指的是肺癌细胞在肺实质内经气道播散到肿瘤主灶边缘以外。近年来,随着对STAS研究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STAS作为一种侵袭方式与其他侵袭行为和转移有关。STAS与肺癌的预后存在密切联系,并且与复发的风险独立相关。而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STAS阳性患者的预后大不相同。在影像学方面,STAS有着其特殊的影像学特征,这些影像学特征可以作为STAS可能性估计的工具。因此能否通过影像学等方法判断出是否有STAS存在对选择手术方式和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这篇综述将重点阐述近年来STAS在与不同类型肺癌的联系、影像学、基因突变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0.
测定了蜂猴属线粒体DNA中的D-loop控制区部分序列和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0 bp),对其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Mega 4.0软件中构建了分子系统树。无论是基于D-loop控制区部分序列构建的系统树,还是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的拓扑结构图,都清晰地表明蜂猴属由两个分支组成,分支置信度较高,一支由N.pygmaeus聚成,另一支由N.coucang聚成,即支持蜂猴属由N.coucang和N.pygmaeus两物种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