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利用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对小麦品质性状及不同麦类作物近缘种属的籽粒贮藏蛋白进行了免疫化学测定,以建立小麦品种性状的快速测定方法并研究不同麦类作物胚乳贮藏蛋白的免疫同源性。结果表明:抗原抗体反应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因抗体种类及品质性状的不同而不同,多抗略优于单抗,不同单、多抗间相差较大;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干、湿面筋含量与吸附值相关程度较高,与沉淀值则中等,而面包性状相关性较差。多克隆抗体吸附值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面包体积及面包比容的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620、0.8942、0.8873、0.6103、0.4598和0.4744,单克隆抗体吸附值与其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7、0.7745、0.7822、0.6841、0.6873和0.5982。小麦近缘种属籽粒贮藏蛋白与普通小麦1Dy10亚基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同源性,其中以黑麦(SecalecerealeL.)、斯卑尔脱(T.speltaL.)、节节麦(AegilopssquarrosaL.)及圆锥小麦(T.turgidumL.)与其同源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2.
稀土元素镧对小麦幼苗体内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挑选籽粒饱满的新春2号小麦(Triticumalstivum),用安替富民(NaOCl)消毒,清水浸种12h后,以7.5mg/L的硝酸镧溶液再浸种24h(对照用清水)。放在25℃恒温培养箱中发芽,7~10d后取苗测定。激素提取分离参考丁静等人方法[植物生理学通讯1979(2):27」;含量采用生物测定法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测定;IAA、ABA、CTK测定参考谢九皋等人方法「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6(5)。316」;GA测定参考罗正荣等人方法[植物生理学通讯,19绷(2):5];乙稀测定参考张志良方法[植物生物化学技术和方法,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263]…  相似文献   
123.
124.
玉米纹枯病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转录因子WRKY家族部分成员能够调控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信号传递方式来激发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在NCBI上检索玉米中WRKY家族成员及拟南芥中抗病相关的WRKY家族成员,利用CLUSTAL X和MEGA5.05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转录因子WRKY76可能参与玉米抗纹枯病的调控途径。该研究以玉米抗纹枯病材料R15和感病材料Ye478为对象,在玉米拔节期接种立枯丝核菌AG1-IA,首先分别于接菌前(对照)和接菌后1、2、4、6、12、24 h取叶鞘;然后分别进行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胁迫处理,分别于处理前(对照)和处理后1、2、4、6、12 h取叶鞘,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WRKY76转录因子基因在玉米叶鞘组织中不同胁迫条件下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立枯丝核菌AG1-IA胁迫下,WRKY76转录因子基因在胁迫后1 h表达量达最大值,抗病材料R15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感病材料Ye478且差异显著(P≤0.05);经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WRKY76在抗感材料中表达趋势相似,在感病材料掖478中,WRKY76被诱导而显著地上调表达,在抗病材料中,相对表达量峰值出现在胁迫后4 h,且相对表达量低于感病材料掖478。经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ine,Me JA)处理,WRKY76基因在感病材料中呈现下调表达趋势。WRKY76基因在1 h表达量为对照的0.6倍,其他调查时间点基本都在0.1~0.3之间。在抗病材料R15中,WRKY76基因表达呈现上升趋势,变化趋势不明显。这表明WRKY76转录因子基因能够被病原物、SA、Me JA诱导表达,可能参与植物抗纹枯病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了解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各主要科室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其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该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年合计住院10 985例,发生医院感染36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5%。医院感染病例中60岁占3.8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3.10%;ICU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最高,占15.30%。全年检测标本10 205份,检出致病菌42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79株,占致病菌总数的18.76%。分离多重耐药菌主要种类依次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大连大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内感染率低于国内综合性医院,病原菌耐药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扩散。  相似文献   
126.
利用黄粉虫分离土壤昆虫病原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春生  由士江  高文韬 《昆虫知识》2006,43(2):260-261,F0004
利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作为寄主从土壤中诱感并分离昆虫病原真菌。结果显示,从吉林市的18个土样中分离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土样中的昆虫病原真菌检出率为77.78%。这表明利用黄粉虫分离土壤中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7.
异丁香酚的生物转化及香兰素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粘质沙雷氏菌菌株AB 90027产生的离体酶催化异丁香酚进行生物转化,结合TLC、GC、UV-VISI、R等测试手段对异丁香酚的转化途径进行了探讨,借助薄层扫描法对不同反应体系下产物香兰素的产率作了比较,并研究了可催化异丁香酚合成香兰素的酶在细胞的存在位置。结果表明:在酶的作用下,异丁香酚分别经过阿魏酸和香兰素两条途径开环降解成小分子,中间产物香兰素产率可达10.90%,催化合成香兰素的酶主要是胞外酶。  相似文献   
128.
为探讨禁食和重喂食对栖息于横断山地区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消化道形态的影响,对禁食和重喂食条件下大绒鼠消化道各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实验分别测定了大绒鼠禁食12h、24 h、36 h和重喂食12 h、48 h、7d后的总消化道、胃、小肠、大肠、盲肠的长度及其含内容物重、去内容物重、干重.结果表明:禁食后,总消化道含内容物重、胃含内容物重和胃去内容物重增加,重喂食7d后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小肠含内容物重在禁食12h时最大,在重喂食12h时最小,重喂食48 h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禁食和重喂食条件下,大绒鼠的大肠和盲肠各指标均没有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大绒鼠在食物受到限制、饥饿等胁迫因子作用下,可能通过调节消化道形态来满足部分能量需求,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大绒鼠的消化道在禁食和重喂食中表现出的变化模式,可能与其食物资源时常波动的野外生存环境有关,从一方面反映了该物种在食物胁迫下的生存机制和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9.
为了研究光周期和高脂食物对小型哺乳动物能量代谢和产热的影响,将成年雌性高山姬鼠分别驯化于长光照低脂、高脂食物和短光照低脂、高脂食物条件下,7周后测定动物的体重、能量摄入、产热、身体组成、血清瘦素浓度以及体脂含量等参数。结果发现:1)短光照抑制体重增长,降低血清瘦素浓度,增加非颤抖性产热;2)高脂食物使摄入能减少,消化率和体脂含量提高,但未显著影响体重、基础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和血清瘦素浓度;3)血清瘦素浓度与摄入能不相关,但与体脂重量正相关。结果暗示:短光照下瘦素作用敏感性增加和产热能力增强,可能介导了抵抗高脂食物诱导的肥胖。在野外条件下,高山姬鼠能通过能量代谢和产热的适应性调节避免体重的过度增长,有利于降低捕食风险,增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30.
为实现可同时利用木糖和葡萄糖进行生产发酵,以产乙醇的大肠杆菌工程菌SZ470为出发菌株(△pflB,△frdABCD,△ackA,△ldhA),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葡萄糖转运基因ptsG,以构建不受葡萄糖抑制效应影响的菌株SZ470P.SZ470P在5%混合糖(2.5%木糖和2.5%葡萄糖)培养基中能同时利用葡萄糖和木糖进行发酵,葡萄糖消耗量是13 g/L,为对照菌株SZ470的一半;木糖消耗量是20 g/L,是SZ470的3.8倍;乙醇的最高产量为15.01 g/L,转化率为89.13%,比SZ470提高了14.32%.结果表明,工程菌SZ470P可同时利用葡萄糖和木糖发酵生产高产量的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