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01.
目的分离火欣麻的内生菌,探讨ERIC-PCR引物在植物内生细菌分型中的优化及其与AP-PCR的结合在植物内生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改进的碾碎法对火欣麻的内生菌进行分离,依据形态学与生理生化特性同时对比AP-PCR和ERIC-PCR图谱,对所分离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所筛选的12株内生细菌,2株为奈氏菌属,1株为葡萄球菌属,1株为链球菌属,3株为芽胞杆菌属,2株为短杆菌属,3株为肠杆菌属。优化引物后的ERIC-PCR条带稳定、丰富、清晰。结论ERIC-PCR与AP-PCR结合使用分型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02.
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源库关系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去叶枝留早果枝的正常整枝方式为对照,于2005—2006年研究了整枝对大田棉花源库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去叶枝去早果枝(Ⅰ)、留叶枝去早果枝(Ⅱ)和留叶枝留早果枝(Ⅲ)3种整枝方式都显著促进了棉花叶面积扩展,最大叶面积系数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0.3%、28.3%和9.5%,导致叶面积载荷量减少,源库比降低.Ⅰ和Ⅱ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始絮期的黄叶率和功能叶的C/N,表现出显著地延缓衰老的作用,但Ⅱ处理易导致贪青晚熟;而Ⅲ处理对衰老的延缓作用不大.Ⅰ处理的籽棉产量与对照相当,Ⅱ处理比对照降低了6.4%~15.6%,Ⅲ处理比对照增产6.3%.表明去早果枝和留叶枝皆是调节棉花源库关系、碳氮代谢和延缓棉花早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03.
目的测定p21^HBsAg/HBsAg和p21^HBX/HBX转基因小鼠纯合型及野生型小鼠的血清酶,探讨各种血清酶在两种纯合型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荷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Ⅱ对于肝功能相关的7种血清酶进行测定,应用SSPS1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结果p2^1HBsAg/HBsAg和p21^HBX/HBX转基因小鼠不同年龄、不同的指标雌雄之间差异显著,并且随着年龄的变化,雌雄之间的变化规律不同。结论p21^HBsAg/HBsAg和p21^HBX/HBX转基因小鼠的血清酶在不同的年龄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说明p21^HBsAg/HBsAg和p21^HBX/HBX转基因小鼠的血清酶具有一定的特征,为其功能性研究及临床检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4.
幼虫密度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的密度对其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实验观察了5种幼虫密度下(1,5,10,20,30头/瓶),幼虫发育和成虫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幼虫和蛹历期、存活率和蛹重均差异显著。幼虫和蛹历期均以20头/瓶的最短,1头/瓶的最长,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延长;幼虫至蛹存活率以10头/瓶的最高,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降低;1头/瓶的蛹最重,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的,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下降。尽管密度间成虫羽化率和产卵前期均无显著差异,但成虫产卵量、寿命和畸形率差异显著。1头/瓶的产卵量最多,其次为10头/瓶的,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减少,30头/瓶的产卵量显著少于其他密度的; 密度在1~20头/瓶范围内,雌蛾寿命均较短,显著短于30头/瓶的,而雄蛾寿命以5头/瓶的最短,显著短于其他密度的(10头/瓶除外),10头/瓶的次之,其余密度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幼虫密度下羽化的成虫畸形率差异显著,10头/瓶的最低,其余随幼虫密度增加而升高; 生命表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在10头/瓶下世代存活率和种群增长指数均最高,幼虫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种群增长;世代存活率(S)和种群增长指数(I)与幼虫密度之间的关系均呈抛物线关系:S =-0.2087x2+2.5694x+211.52 (R2=0.88),I=-0.0552x2+0.9166x+54.168 (R2=0.95)。结果提示幼虫密度影响甜菜夜蛾种群动态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05.
【目的】明确新疆新发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垂直分布、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数,探索田间易观察的危害症状和幼虫密度的关系,为田间取样和调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察布查尔县连续调查3个大棚同一品种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的番茄潜叶蛾的不同种群密度,利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回归分析,计算并分析了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空间分布型、垂直分布和理论抽样数,分析危害叶片数、虫道长度和虫道数与幼虫密度的动态关系。【结果】计算并统计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的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的均值m、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负二项分布值K、平均拥挤度m~*、聚块指数m~*/m、扩散指数CA和种群聚集均数λ。番茄潜叶蛾卵主要集中在上部,占比43.9%~100%。幼虫主要集中在下部,占比53.3%~100%。番茄潜叶蛾幼虫数与虫道数、虫道长度或为害叶片数的比值随为害加剧呈动态变化。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Iwao直线回归方程拟合公式为m~*=1.9114+1.2055m (R~2=0.9703)和m~*=0.0536+1.4147m (R~2=0.9014)。根据空间分布型参数,在D=0.1、0. 2和0. 3时,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1118. 4/x+78. 9、n=279. 6/x+19.7、n=124.3/x+8.8,卵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404.8/x+159.3、n=101.2/x+39.8、n=45.0/x+17.7,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结论】在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番茄潜叶蛾幼虫为m=0.6头·株~(-1)以上,卵在达到密度最大值前,均呈聚集性分布。番茄潜叶蛾成虫偏好在幼嫩的叶片产卵,随植株被害加剧该偏好略有减弱。当番茄潜叶蛾幼虫的虫口密度为10和30头·株~(-1)时,建议分别取样50和30株;当卵量为10和30粒·株~(-1)时,分别取样50和45株。  相似文献   
806.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方法 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就诊的170例HIV-1感染者采集血标本,使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MEIA)检测HIV-1感染者血清的乙型肝炎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结果 170名HIV-1感染者中,男性146人,女性24人,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41±13岁;HBsAg阳性患者19人(11.2%),抗-HBs阳性者87人(51.2%),HBeAg阳性者7人(4.1%).抗-HBe阳性者49人(28.8%),抗-HBc阳性者111人(65.2%);抗-HCV阳性者77人(45.3%)。HIV-1、HBV和HCV三重感染者9人,约占5.3%。结论 HIV-1感染者HBsAg阳性率与普通人群相近,但HIV-1与HCV混合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807.
碳源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细胞膜特性和群落结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揭示碳源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细胞膜特性(磷脂脂肪酸组成和流动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磷脂脂肪酸(PLFA)、荧光漂白恢复(FRAP)和Mi Seq分析技术,考察以葡萄糖、乙酸钠、蛋白胨、葡萄糖?蛋白胨(1?1)和乙酸钠?蛋白胨(1?1)为基质的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中,活性污泥微生物表面粘附力、细胞膜PLFA组成和流动性及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含有蛋白胨为碳源时相比于葡萄糖和乙酸钠为单一碳源,细胞膜磷脂流动性增加,且18?1ω9c、15?0iso和17?0iso的含量提高了53.1%-354.7%、135.6%-407.9%和88.1%-264.3%;同时其微生物表面粘附力和群落多样性均增大。优势菌群对碳源的响应呈现出不一致的规律:葡萄糖和乙酸钠为单一碳源时其优势菌门分别为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Nakamurella和Flavobacterium分别为其优势菌属,群落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65和4.25;蛋白胨为碳源时促进了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门的累积,群落多样性指数在4.96-5.09。【结论】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含有蛋白胨为碳源时微生物细胞膜PLFA组成具有相似性;冗余分析(RDA)表明,不同碳源驯化出不同的微生物群落,进而也对细胞膜磷脂组成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08.
转录因子AP—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录因子AP-2家族是一类DNA结合蛋白,以二聚体形式结合到DNA丰富GC的元件上,调控基因表达,本综述了近年来对AP-2的分子结构,活性调控以及对细胞增殖,分化,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过程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09.
以6种地被竹(菲黄竹、菲白竹、铺地竹、美丽箬竹、白纹椎谷笹和狭叶倭竹)为材料,设计3个土壤铅浓度处理(0、300、1500mg·kg^-1),研究土壤铅胁迫对地被竹出笋成竹数量和新竹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地被竹出笋成竹期的土壤铅耐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铅胁迫对地被竹笋期节律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出笋盛期(4~5月),发笋数的降低会导致多数竹种退笋率下降,以稳定新竹数量,只有菲白竹、白纹椎谷笹、狭叶倭竹的新竹数在高浓度土壤铅胁迫下显著低于CK,降幅分别为15.87%、23.64%和31.25%。(2)土壤铅胁迫会普遍引起地被竹新竹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在高浓度铅胁迫下铺地竹中二者含量最低(9.96μg·g^-1、0.016μmol·g^-1),狭叶倭竹的超氧阴离子含量最高(15.99μg·g^-1),菲黄竹的丙二醛含量最高(0.021μmol·g^-1)。(3)与其余4个竹种不同,在土壤铅胁迫下白纹椎谷笹和狭叶倭竹不能显著积累游离脯氨酸,细胞渗透调节作用弱。(4)6种地被竹在出笋成竹期对高浓度土壤铅的耐受性排序为:美丽箬竹(0.79)>铺地竹(0.75)>菲白竹(0.70)>狭叶倭竹(0.49)>白纹椎谷笹(0.39)>菲黄竹(0.38),其中美丽箬竹、铺地竹和菲白竹出笋成竹数量正常,且具有较强的抗逆生理特性,具有在高浓度土壤铅污染地区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10.
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鹅喉羚种群数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及粪便堆计数法调查了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种群数量。样线总长1276.6 km,发现79头鹅喉羚。采用Distance 6.0估算了鹅喉羚的密度和遇见率。从春季到冬季,鹅喉羚遇见率在(0.014~0.034)头/km之间变化。春季鹅喉羚种群密度为(0.104±0.033)头/km2,夏季为(0.057±0.025)头/km2,秋季为(0.048±0.030)头/km2,冬季为(0.131±0.043)头/km2。鹅喉羚适宜栖息平均面积2404 km2,估算该区域春季鹅喉羚数量为240头,夏季为137头,秋季为115头,冬季为314头。粪便堆计数法估算春季种群数量为146头,夏季为90头,秋季为61头,冬季为200头。根据野外考察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并解译艾比湖鹅喉羚分布生境2009年的Landsat ETM遥感影像,将生境分为森林、灌丛、湖泊、沼泽、荒漠、草原6种类型,其中,森林、灌丛为艾比湖鹅喉羚适宜生境。本研究结果将为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鹅喉羚长期监测及有效保护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