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3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与脑出血及脑缺血模型大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模型组(采用VII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采用线栓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阻塞),分离大鼠脾淋巴细胞,提取总蛋白质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并分析。结果:胶质细胞成熟因子 等9个蛋白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上调,膜联蛋白III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下调。结论: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较好的脑出血及局灶性脑缺血脾淋巴细胞总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鉴定一些与脑血管病脑损伤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深入研究脑血管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2007年广西早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虫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全国连续大暴发,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是境外虫源迁入我国的第一站,分析其早稻田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对全国褐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雌虫卵巢系统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07年南宁地区早稻田的褐飞虱发生动态和世代种群特征,分析全区灯诱数据确定迁入高峰期,并运用美国NOAA网站的HYSPLIT平台对2007年广西褐飞虱早期的6段迁入高峰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广西南宁地区褐飞虱在晚熟品种田的发生虫量明显高于早熟品种田,发生、危害期明显延长,为我国北方其他稻区的褐飞虱的迁入积累了充足的虫源基数。(2)确定了南宁地区的早稻田褐飞虱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第2代属于大部迁入型;第3代前期属于本地繁殖,部分迁入型,后期属部分迁出型;第4代属于大部分迁出型。(3)4月下旬-5月上旬,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中部的地区(18°-20°N);5月中下旬,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较北的地区(20°-22°N),部分来自我国海南省和雷州半岛;而6月上旬桂北地区大规模迁入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东北部、广西西南部;低空急流为广西褐飞虱大规模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而当时的降雨是迫使褐飞虱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嗜尸性蝇类在命案死亡时间和现场推断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而DNA 条形编码技术能摆脱对虫卵和幼虫的饲养以及后续物种鉴定方面专业知识的依赖, 有助于实现现场采集蝇类样本的快速鉴定。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地区7个嗜尸性蝇类优势种共77个个体的样本, 测定了所有个体线粒体DNA 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1 120 bp的序列。基于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序列均以高达99%的支持值聚集在一起。序列间的分歧统计表明这些蝇类在物种内的个体分歧不超过1%, 而不同物种间的净分歧均超过7.74%, 最高可达14.85%。滑动窗口分析表明, 在整个序列区段种间差异位点存在较平均的分布。通过测定COI基因的序列, 建立了北京地区7个嗜尸性蝇类优势种的DNA条形码, 据此实现了对这些物种准确、快速、简单的区分和鉴定, 同时也为后续应用于物种鉴定的种属特异性位点之筛选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4.
玉米幼苗对湿害的形态和生理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幼苗期受涝后光合能力下降,植株干物质积累速度变慢。根变得短而粗,侧根和根毛少,且向地面生长,孔隙度增大,吸收~(32)P的量减少。光合产物分配给地上部的比例增大,留在根部的减少。但淹水期间产生的节根早发、多生、生长快,所分配的光合产物反比对照增多。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植物病毒表达载体表达外源蛋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表达量大,速度快和廉价等优势的生产系统,其有4种构建策略;基因取代,基因插入,融合抗原和基因互补,此外还从病毒表达载体的基础性研究和商业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06.
在山东莱西啤酒花冠瘿瘸发病严重地区,从啤酒花冠瘿中分离到一株无致病性的土壤杆菌,经鉴定为放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HLB-2,属于生物I型。HLB-2菌株在培养基上产生一种类似土壤杆菌素84的物质,能抑制葡萄根癌土壤杆菌生物III型菌株的生长。在温室接种试验中,可以完全抑制16株致病力不同的葡萄根癌土壤杆菌中的14株菌(含octopine或nopaline质粒)在向日葵幼苗和葡萄幼枝上诱发冠瘿病。 在培养基上测定敏感性的结果和温室冠瘿病抑制试验的结果一致,表明HLB-2菌株的防病机制可能是由于它所产生的土壤杆菌素。在对比试验中,K84菌株和D286菌株对葡萄根癌土壤杆菌均无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HLB-2菌株在葡萄冠瘿病的生物防冶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研究了番石榴果肉挥发物化学组成及对桔小实蝇产卵行为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对番石榴果肉挥发物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番石榴果肉挥发物和不同引诱物对桔小实蝇成虫诱集虫口数和产卵量的差异.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检出的番石榴果肉挥发物共18种化合物,含量最高的为乙酸叶醇酯,占40.07%,其次为石竹烯,占23.55%.桔小实蝇成虫产卵行为生测结果表明,番石榴果肉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蔗糖、清水对照和空白对照,但低于水解蛋白.番石榴果肉和水解蛋白具有诱集桔小实蝇产卵的作用,桔小实蝇在番石榴果肉和水解蛋白两个处理上24 h产卵量分别为6.80±0.23和7.07 ±0.16粒/管,显著高于桔小实蝇在其它处理上的产卵量.桔小实蝇的产卵量随番石榴果肉重量增加而增加,当番石榴果肉增加至11g时,桔小实蝇的产卵量达最大值46.32±0.35粒/管.  相似文献   
108.
外源IAA增强丹波黑大豆抗铝性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铝耐受型丹波黑大豆(RB)幼苗为供试材料,考察了不同浓度铝胁迫下添加外源IAA对RB根尖内源IAA、H2O2、MDA、铝含量、柠檬酸分泌量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外源IAA增强RB抗铝能力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经25、50和200μmol·L-1 AlCl3胁迫处理24h后,RB根尖IAA含量、柠檬酸分泌量和质膜H+-ATPase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H2O2、MDA和根尖铝含量却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2)与单独25、50和200μmol·L-1 AlCl3胁迫处理相比,添加50μmol·L-1外源IAA后使得RB根尖铝、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降低,同时使RB根尖柠檬酸分泌量分别相应增加到单独处理的2.39、1.73和6.85倍,且其相应的质膜H+-ATPase活性也增加了1.09、1.74和1.45倍。研究表明,外源IAA能通过增强丹波黑大豆根尖柠檬酸的分泌量和质膜H+-ATPase活性来提高其对铝胁迫的抗性,明显缓解铝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宁夏鸽子山遗址位于贺兰山西南余脉东侧的山前洪冲积扇前缘。2015年对第15地点的发掘面积约16m2。在约3m深的地层中共揭露3个原生文化层位。光释光测年数据显示第2层至第4层的时代跨度为0.12-12.3 ka,出土石制品共155件。其中第3层石制品最为丰富,共142件,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和灰岩为主,类型主要有石片、石核和断块。石制品的基本信息显示该地区人类活动频度可能与环境变化与沙漠进退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0.
GRAS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调控因子,已有报道表明该家族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光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中已鉴定了33个GRAS家族基因.利用功能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通过基因芯片数据挖掘和基因功能预测,对拟南芥GRAS家族基因在渗透和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应答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一类响应渗透胁迫和干旱胁迫的拟南芥GRAS家族基因.以SCL13为例,利用基因芯片相关性和GO分析,对其在渗透胁迫信号转导过程中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了预测和分析.这一研究将为阐明GRAS家族基因参与水分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植物抗逆分子育种提供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