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正> 1979年8—9月,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南部查布地区进行第四纪地质调查时,在该区出露的白垩系岩层面上发现了一批足印化石。该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基底岩层为中生代白垩纪灰绿色,紫红色砂页岩,上覆第三纪灰绿色、紫红色粘土岩,第四纪湖积,冲积,风积物零星出露于沟谷地区。流水侵蚀与风蚀作用常使白垩纪灰绿色砂页岩直接出露地表。该岩层面上多处发现同类足印化石,其中一处足印化石保存良好,数量丰富,简略介绍如下: 于该点约70平方米面积上共见28个足印,明显分为大小不同,排列方向不同的四组。其中两组分别为正北与北东走向,另外两组为西与南西走向。全部足印均为负型,三趾,中趾长于两侧趾,左侧趾略短于右侧趾(照片1)。朝北行走的一组,有足印八个,足印长约49公分,宽约36公分,两足印间距(跨步)约140公分;朝北东走的一组有足印八个,为四组中足印最小的一组,足印长约20公分,宽约15公分,两足印间距约72公分;  相似文献   
112.
本文记述福建省荔枝、龙眼梢果蛀虫种类,比较记述了两种细蛾、龙眼亥麦蛾的形态和生物学。  相似文献   
113.
湖北红点唇瓢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权炳  陈邦强 《昆虫知识》1993,30(3):171-174
该虫在重庆一年发生4代,以2~4代成虫越冬。3月上旬气温达14℃以上成虫开始产卵。9月下旬气温达19℃以下停止产卵。在平均21.5℃和24.5℃时完成一代各需77~80天和37~55天。田间成虫于5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中旬和10月下旬出现4次高峰。捕食矢尖价、桑盾蚧、米兰白轮蚧和柿绒粉蚧。在益害比为1:100~400时,放虫后65天,矢尖蚧虫口下降87.42%~94.36%。发现幼虫寄生蜂6种。  相似文献   
114.
对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4属23个物种进行了RAMP分析。结果表明属间变异极大,多态性极高。31个引物组合产生的286条DNA扩增片段均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显示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物种各自聚为一类;Roegneria alashanica、R.elytrigioides和R.magnticaespes聚类在一起;猬草属的模式种Hystrix patula与披碱草属物种聚类在一起,而Hystrix duthiei和H.longearistata单独聚为一类;形态相似、染色体组相同、地理分布一致的物种聚类在一起。本研究结果基本上同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相吻合,将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仲彬草属作为属分类等级处理比较恰当,而猬草属的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确认。RAMP标记可作为评价多年生小麦族物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115.
北京市11种园林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测定了北京市11种园林植物叶面颗粒物附着密度,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各测试树种叶表面微形态,测量统计了滞留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植物主要通过叶片上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上表面滞留的大气颗粒物数量约为下表面的5倍;叶片上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由高到低的微形态结构依次是沟槽>叶脉+小室 >小室>条状突起,并且结构越密集、深浅差别越大,越有利于滞留大气颗粒物;测试树种叶片上、下表面PM2.5和PM10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66.7%和98.3%与 43.4%和92.9%.  相似文献   
116.
过牧对玛曲草地沙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玛曲草地沙化对黄河上游水源补给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NTP和理论载畜量的估算,定量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草地沙化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影响玛曲草地沙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温度升高,特别是≥0℃积温的增加;人为因素主要是超载过牧.温度升高对草地沙化的影响占34.39%,超载过牧占65.61%.草地沙化是过牧的累加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累加超载量每增加1万个羊单位会造成3.14 hm2草地沙化.草地沙化的防治应以草畜平衡为基础,逐渐减缓或减少超载量的累加.  相似文献   
117.
夏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昼夜垂直移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左涛  王荣  王克  高尚武 《生态学报》2004,24(3):524-530
对 2 0 0 1年 8月南黄海青岛外海至济州岛断面 ,浮游动物的日垂直变化、断面垂直分布及其与海区水文特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共鉴定浮游动物 40种。断面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 13 62 ind/ m 3 ;种类丰富度与暖水种数呈正相关 ,分布趋势为测区东部高、西部低 ;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 (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 (Paracalanus parvus)、拟长腹剑水蚤 (Oithona similis)、强壮箭虫 (Sagitta crassa)、近缘大眼剑水蚤 (Corycaeus affinis)。在不同水层 ,浮游动物丰度分布不同 ,随水深增加而减少 ,表层丰度最高 (3 2 2 1ind/ m3) ,温跃层和底层分别为 743 ind/ m3、43 8ind/ m3;种类组成也不相同 ,表层数量最多的种类为鸟喙尖头(Penilia avirostris)、温跃层及其以下水体为中华哲水蚤 ,其它主要种类亦表现不同水层取向。在连续观测站 ,根据浮游动物主要种类的昼夜垂直移动与温跃层关系 ,将之分为表层分布 ,近温跃层分布 ,底层分布及全水层分布 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8.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表土花粉组合及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要通过对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物群落40个样点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数量分析[分层聚类分析(HCA)和降趋势对应分析(DCA)],研究了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部分森林和部分灌丛的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之间对应关系很好,如青杆林(云杉属组合)、辽东栎林(栎属-桦属-蒿属组合)、桦林(桦属-蒿属-沙棘属组合)和沙棘灌丛(沙棘属组合);2)蔷薇灌丛(蒿属-蔷薇科组合)和草原(蒿属-菊科组合)的花粉组合基本上能反映群落特征;3)山杨林、糙皮桦灌丛和高山灌丛草甸的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的对应性较差;4)云杉属花粉的长距离传播能力有限;5)栎属花粉仅在辽东栎林中含量较高;6)桦属花粉含量较高时(〉30%)能够反映桦林的存在,含量较低时(〈10%)可能当地无桦树生长;7)沙棘属和蒿属花粉具超代表性;8)豆科、禾本科和蔷薇科花粉具低代表性;9)HCA和DCA分析对于区分主要花粉类型和揭示环境梯度是有效的,但反映植被细节特征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19.
陕西省袭人胡蜂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基本明确了陕西省袭人胡蜂的种类和发生危害情况,确定了袭人胡蜂不同种类在陕西省各地区的分布情况,并制定了分类检索表,描述了3种主要的袭人胡蜂和其它2种胡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0.
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群落结构对不同营林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营林处理措施(对照、除灌、采伐1(15%)、采伐2(70%)后不同时期(处理后2个月,2013年12月;处理后15个月,2014年12月)三峡库区马尾松飞播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法对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同时比较了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结果表明:1)处理后1年,除丛枝菌根真菌外,除灌、采伐1和采伐2微生物群落各类群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均呈现减少的趋势,而在处理后初期并无规律性变化;2)主成分分析表明(PCA)不同处理措施在实施后初期并未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而在处理后1年,除灌和采伐1、采伐2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区别于对照,且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相关的2个主成分分别解释变量变化的50.40%和26.70%;3)2013年真菌生物标记(20:1 w9c)与主成分1极显著相关,而在2014年与主成分1极显著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变为革兰氏阴性细菌(16:1w7c);4)冗余度分析表明,土壤湿度、土壤温湿度比值、土壤微生物熵(微生物量碳(MBC)/土壤有机碳(SOC))是影响不同时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显著环境因子(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