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梳唇石斛当年生茎段为材料,在MS 6-BA 0.1mg/L(单位下同) NAA 0.01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诱导培养;在MS 6-BA 2.5 NAA 0.05 AC(活性碳)1g/L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诱导与增殖培养;50d为一个继代周期,繁殖系数为4~5;在1/2MS 6-BA 0.5 NAA 0.05 椰汁100g/L AC 1g/L培养基上进行壮苗培养;在1/2 MS IBA 1.0 AC 1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最后移栽到小颗粒碳化树皮中,成活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42.
微藻-细菌共生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藻-细菌协同共生的过程中,藻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被异养微生物利用来矿化水体中的污染物,细菌呼吸为藻类提供二氧化碳作为碳源。近年来,藻类-细菌协同共生体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重点综述了菌藻协同共生体系中微藻与细菌之间的三种相互作用,以及菌藻协同共生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菌藻协同共生体系中的微藻与细菌通过营养交换、信号转导及基因转移等相互作用实现共赢。该体系广泛用于处理富营养化、重金属、药物、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石油烃化合物等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的水体。对于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其主要机理涉及同化作用、厌氧氨氧化作用、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磷酸化作用等。对重金属、药物、石油烃化合物及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去除机制主要是生物吸附、生物富集及细胞内外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KPC)的耐药基因分型及同源性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29株KPC,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blaKPC、blaIMP-1、blaVIM-1、blaOXA-48及blaNDM-基因;阳性结果进行DNA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确定其基因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PCR)对KPC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9株KPC中Hodge试验阳性27株,阳性率为93.1%(27/29)。PCR扩增和DNA测序显示28株为blaKPC-2,株为blaIMP-1,未检出blaVIM-2、blaOXA-48和blaNDM-1基因。同源性分析发现KPC主要存在两种型别:28株A1和1株A2。结论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该院KPC的主要型别,A1型已在该院流行,应加强院感监测和预防。ERIC—PCR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基因分型技术,适合同源性的初步分型筛查。  相似文献   
44.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比较静息状态下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梗死心肌及非梗死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VI技术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和心肌梗死患者30例,分为正常组与心肌梗死组.选取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近心尖部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定量分析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及后间隔的径向运动,以及纵向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三个分段中梗死节段、非梗死节段及正常节段的心肌速度(Vs),应变(S),应变率(SR).结果: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速度依次递减;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切面、乳头肌水平切面、近心尖部水平切面径向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VVI测值均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VVI技术可以作为无创的心肌梗死诊断指标,有助于确定或排除冠心病心肌梗死诊断.  相似文献   
45.
高丽  李翔  张远  卫毅梅  郦威  冯祯 《生态科学》2014,33(1):83-92
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其在环境中已普遍存在。抗生素母体及其降解产物对生物体具有生物毒性, 并可通过食物链传播, 因此调查人口密集地河流中抗生素浓度刻不容缓。该文采用SPE 和HPLC-MS/MS 联用的分析检测方法, 调查17 种典型抗生素在清河春秋两季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 春季清河中抗生素总体浓度相对秋季较高; 氧氟沙星在春季水体中的浓度高达16952.5 ng⋅L–1; 土霉素在春季沉积物中的浓度高达218.0 μg⋅kg–1。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对比分析, 清河中的大部分抗生素浓度明显高于其在国内和国外发达国家一些河流中的浓度。清河, 特别是清河下游已受到严重的抗生素污染。其污染程度可由其中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土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的浓度来衡量。  相似文献   
46.
以荷叶铁线蕨当年生未成熟的孢子为材料.在MS 2,4-D1.0mg/L NAA0.5mg/L培养基上进行愈伤诱导;在MS 6-BA0.5mg/L NAA0.05g/L培养基上进行抽芽诱导与增殖培养,60d为一继代周期,繁殖系数为20~30;在1/2MS 6-BA0.5mg/L NAA0.05mg/L培养基上进行壮苗培养;在1/2MS IBA1.0m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最后移栽到泥碳中,成活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47.
4种鼠尾草属植物根、茎、叶中脂溶性成分的分布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说明4种鼠尾草属植物脂溶性成分在根、茎、叶中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了组织化学定位和HPLC图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鼠尾草属植物不同部位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鼠尾草属植物的根、茎、叶中脂溶性成分的分布有差异,根中脂溶性成分分布于周皮,茎、叶中脂溶性成分分布于表皮.丹参和白花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鼠尾草和药用鼠尾草根中仅含丹参酮ⅡA,不含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茎、叶中的脂溶性成分不是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脂溶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随品种和引种地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这一结果明确了脂溶性成分在4种鼠尾草属植物不同部位的确切分布,为准确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
采用Basal培养基,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尼罗红染色定量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钠(0、150、300、600 mmol/L)对小球藻属原壳小球藻的生长状态、脂滴分布、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对原壳小球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小球藻的生长速度受到明显的抑制,600 mmol/L氯化钠处理时生长几乎完全被抑制。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氯化钠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小球藻聚集成团,这种现象在150 mmol/L和300 mmol/L氯化钠培养下比较明显;通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培养初期,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小球藻细胞壁增厚,脂滴增多。通过尼罗红染色对脂含量进行定量,处理初期脂滴的合成量在600 mmol/L时最高,但到后期,随着藻生物量的增加,150 mmol/L和300 mmol/L处理下脂合成量逐渐升高,而对照小球藻脂合成量基本不变。稳定期后,从生物量(干重)和脂总量来看,300 mmol/L氯化钠培养处理的小球藻虽然生物量只有对照的73.55%,但是总脂含量却是对照的2.22倍,可见一定浓度的氯化钠处理一定时间可显著提高原壳小球藻的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49.
心脏特异新基因Lrrc10的分子克隆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表达序列标签(EST)介导的基因克隆和表达谱分析,从小鼠心脏克隆了一个心脏特异新基因Lrrc10(GenBank Acc No. AF527781).该基因cDNA全长为1 410 bp,定位于小鼠染色体10D2,在基因组中无内含子.Lrrc10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的假想蛋白由274个氨基酸组成,含有7个亮氨酸重复基序.同源性检索未发现有整体同源性的已知基因.EST数据库中支持该基因cDNA序列的全部18条EST均来自小鼠心脏组织.对小鼠的不同组织cDNA的RT-PCR检测证实该基因主要在心脏中强表达,在肺低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或表达很弱.因此该基因是心脏特异的富亮氨酸重复超家族新成员.  相似文献   
50.
慈竹叶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道了贵州省慈竹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竹叶精油提取率为 0 2 %。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MS)联用仪分离出 87个化合物 ,确认了其中 2 4个 ,主要芳香物质为C5~C8的含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