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57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为探索黄土高原旱地覆盖栽培模式下糜子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1—2013年连续3个糜子生长季在陕西横山县小杂粮试验示范基地,研究了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糜子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覆盖栽培处理,分别是“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SG)、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LM)、双垄面覆地膜+垄间覆秸秆(QM)、秸秆覆盖(JG)处理,以传统平作无覆盖(CK)为对照.结果表明:各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提高了糜子各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中以SG处理蓄水保墒效果最好,其次依次为LM、QM和JG处理,且各覆盖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各覆盖处理中,SG处理对糜子生长发育和光合能力的影响最大,增产效果最显著,3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提高55.9%和64.9%,其中各覆盖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的二元沟垄集雨覆盖种植模式提高糜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最为明显,适宜在黄土高原旱地糜子生产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2.
记述采自云南省西部怒江峡谷庭蚱属1新种,即怒江庭蚱Hedotettix nujiangensis Zheng sp.nov.。该种染色体数目2n(♂)=13,性别决定机制为XO型,全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大小位于第4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93.
记述中国长垫盲蝽属,描述该属1新种:临泽长垫盲蝽Camptotylidea linzensis sp.nov.,提供了虫体背面观照片及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994.
全世界已知卵甲蝇属共4种,本文记述1新种,即神农架卵甲蝇Oocelyphus shennongjianus sp.nov.,文中还编制了卵甲蝇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995.
记述采自华南地区夜蛾科的异斑夜蛾属Heterospila 1新记录种:异斑夜蛾H.nigripalpis(Walker,1869),提供了该种翅脉以及雄性成虫与外生殖器图片。  相似文献   
996.
记述边蚜蝇属1新种:中条山边蚜蝇Didea zhongtiaoshanensis sp.nov.,提供了边蚜蝇属中国已知种类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标本馆。  相似文献   
997.
发现并描述产自中国东北黑龙江的寄蝇科1新种,牡丹江新寄蝇Neoemdenia mudanjiangensis Hou et Zhang sp.nov.,给出了该属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SYNU)。  相似文献   
998.
以线粒体mtDNA中的COI、COII及Cyt b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对蚁属13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蚁属线粒体基因组成具有昆虫基因的普遍特征,如有明显的A+T偏向性,A、T密码子使用频率高等特点。基于蚁属线粒体基因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并结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蚁属内各物种间遗传距离相差较小,遗传距离值基本在0.1以内,遗传距离较远的种发生在北京凹头蚁和掘穴蚁之间,蚁属内各种间分化与形态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田间去雄套袋、花粉活性与花粉管萌发观测等交配系统实验,辅以染色体分析、胚囊发育观察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对丹东蒲公英(Taraxacum antungense)生殖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去雄套袋情况下,结籽率高达96%,由此证明交配系统具有极高的无融合发生率;自花授粉不能萌发,花粉活性仅为20.6%,异花授粉虽可萌发,但生长缓慢,花粉在到达子房前,花粉管已停止生长并消失;二分体时期,合子端大孢子发育为功能性大孢子,珠孔端大孢子退化消失,经蓼型发育,形成7细胞8核,卵细胞继续发育形成原胚,中央细胞形成胚乳,其它细胞退化消失,花未开放前,已形成球形胚。此外,丹东蒲公英为三倍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丹东蒲公英为专性无融合生殖,胚乳自主发育。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丹东蒲公英具专性无融合生殖特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新疆灰旱獭高原低氧适应性改变致右心室重构组织学改变。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新疆灰旱獭右心室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同时应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室肌结构和纤维化程度变化。结果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纤维增多,右心室肥厚指数、体重指数明显增高。CX43蛋白表达减少和(或)分布的改变。结论高原低氧致新疆灰旱獭右心室结构重构,可作为研究高原低氧适应性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