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1.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范围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既是生态退化区域, 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区, 但其空间分布范围至今仍然不明确。本研究针对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典型生态问题,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综合评价了全国生态环境敏感性, 定量揭示敏感性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 结合政府文件和已有的研究成果, 识别出全国生态脆弱区分布范围。结果显示, 生态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湿润地区、东南湿润地区以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阴山南麓、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羌塘高原西部、横断山和东南丘陵山地等区域。在全国划定了18个重点生态脆弱区, 总面积240.1万km2, 并明确了每个脆弱区的名称、类型、面积、分布范围以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完成的中国生态脆弱区分布图为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了参考底图。  相似文献   
22.
陈琴  王文君  上官新晨  徐明生 《遗传》2008,30(2):129-134
营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为人们的健康保护和疾病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它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最为主要的技术之一。分子生物学与营养学的结合, 产生了分子营养学。而基因组学与营养学的结合, 则形成了营养基因组学。营养基因组学涵盖了一个广泛的领域, 它研究营养素和基因表达的相互影响, 预测其对营养素的反应。基因组学技术可以帮助确认一些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基因, 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基因图谱制定一份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以此防病治病, 使人们的健康状况通过调整饮食来达到最佳。文中重点介绍了营养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3.
24.
E.温度对存活力和质体消除的影响: 当X1776在L-液体培养基+DAP+Tha中生长到对数期,再把它悬浮在BSG或L-液体培养基+DAP+Thd之中,然后放在43℃下温育培养时,在培养的头6-9小时内,可观察到菌落形成能力的指数丧失率。在L-液体培养基中,存活力降低55%/每小  相似文献   
25.
螺旋霉素发酵液效价快速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霉素(Spiramycin简称SPM)是生二素链霉菌(S.ambojaciens)所产生的多组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主要成份含有SPMⅠ、Ⅱ、Ⅲ。SPM发酵液中组分Ⅱ含量为63±10%,组分Ⅱ含量为24±5%o,组分Ⅲ含量为13±5%。SPM复合物为奶油色,味苦的无定形物质,可溶于氯仿、醇类、已烷、苯、醋酸丁酯,微溶于水。具有旋光性,比旋度〔a)。‘’(C一三甲醇)组分1为一96o,组分工为一86”,组分巨为一85”。SPM在231-232mP波长处有紫外吸收峰,本身带有发色基团,遇浓硫酸或盐酸呈紫色反应,并在48olP处有最大吸收峰(1)。SPM效价测…  相似文献   
26.
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中建立一种调控基因表达的工具。通过顺式/反式作用的非编码小RNA与核糖体结合位点(RBS)的相互作用,在翻译水平上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中目标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在所构建的顺式调控系统中,插入RBS上游的顺式阻遏序列,能够在转录后与RBS形成茎环结构,从而抑制报告基因的表达。这一茎环结构能够被与顺式阻遏序列具有更高亲和力的抗阻遏序列打开,从而重启报告基因的翻译;在所构建的反式调控系统中,由独立启动子控制转录的非编码小RNA与RBS互补形成双链,通过阻碍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抑制报告基因的表达。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导入了一系列反式作用的小RNA,实现了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中内源基因pstI表达的抑制。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中不同于传统基因敲除的调控基因表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构建RGD修饰的ING4和PTEN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Ad.RGD-ING4-PTEN),研究其对人白血病细胞MEG0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dEasyTM腺病毒重组系统,在本科室已成功构建的pAdTrack-CMV-ING4-polyA-promoter、pAdTrack-CMV-polyA-promoter腺病毒转移质粒的基础上,在多克隆酶切位点的Not I、Xho I间插入PTEN片段,得到pAdTrack-CMVING4-polyA-promoter-PTEN重组转移载体,与RGD-4C修饰的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RGD)同源重组后,经包装和扩增获得ING4和PTEN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Ad.RGD-ING4-PTEN。将Ad.RGD-ING4-PTEN体外感染人白血病细胞MEG01,检测腺病毒对MEG01细胞的感染效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源基因ING4和PTEN在MEG01细胞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外源基因的导入对MEG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源基因导入对MEG01细胞的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Ad.RGD-ING4-PTEN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其能有效地感染MEG0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到ING4和PTEN在MEG01细胞中的表达;ING4和PTEN基因能明显抑制MEG01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并产生G2/M期阻滞作用,且双基因联合作用较单基因作用更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RGD-4C修饰的ING4和PTEN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Ad.RGD-ING4-PTEN。收获的腺病毒能有效感染人白血病MEG01细胞。Ad.RGD-ING4-PTEN具有抑制MEG01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及G2/M期阻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作用及和厚朴酚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分空白对照组(control)、线粒体可溶蛋白组(MDP)、和厚朴酚干预组(HNK)。ELISA检测不同浓度线粒体可溶蛋白(MSP)刺激不同时间的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RT-PCR半定量法测定各组转录因子Klf4的表达情况;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结果:1.ELISA:MSP(10μg/ml,100μg/ml)处理7h时,IL-6和TNF-α含量与control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100μg/ml MSP处理1、3、5、7h时,IL-6和TNF-α表达与control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7h时HNK组含量明显低于MDP组(P0.05)。2.RT-PCR结果显示MDP组KLP4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HNK组(P0.05)。3.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空白组胶质细胞形态呈静息状态;MDP组小胶质细胞的胞体变圆或者椭圆,突起消失,呈"阿米巴"状;HNK组活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线粒体可溶蛋白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促进白细胞介素IL-6和TNF-α的释放,和厚朴酚能够有效地抑制线粒体可溶蛋白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Klf4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西安市居民膳食磷摄入状况及其与高血压罹患的相关关系,为制定高血压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1月调查西安市某社区18岁以上在该地居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共1 474人,采用健康危险因素问卷和膳食频率调查表获取个人基本信息、膳食磷摄入及高血压患病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膳食磷摄入和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联。结果:西安市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1%,其中男性为30.9%、女性为22.7%。调查对象膳食总能量和磷的日均摄入量分别为(2 260.1±866.0)kcal/d和(1 404.1±646.2)mg/d。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体重指数(BMI)和饮酒均会影响高血压患病和膳食磷日均摄入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以上混杂因素及膳食因素后,膳食磷摄入与高血压罹患风险正相关,磷摄入最高分位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最低摄入组的1.86(95%CI:1.01~3.46)倍。结论:西安市成人膳食磷摄入量与高血压罹患风险的增加相关,适量降低膳食磷摄入量对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其表达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104例乳腺癌标本,免疫组化染色后统计每例标本CXCR1的阳性表达积分,分析不同乳腺疾病CXCR1的表达差异。统计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标本CXCR1的阳性表达积分的变化,分析其与化疗病理反应的关系。结果:CXCR1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中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上高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与病理分期、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个数、激素受体状态及Her2表达情况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新辅助化疗后,癌组织中CXCR1的表达下降,下降幅度越大,其化疗疗效越好。结论:CXCR1的检测对于乳腺疾病的良恶性判断有指导意义,可辅助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侵袭性以及预后,CXCR1表达的下降与化疗疗效相关,抑制其表达可能可以提高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