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7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技术的进步,促使了人们加强对健康的重视。包埋固定化复合菌技术,是当今社会应用最为广泛的废水处理技术,在各种废水处理及循环中得到了应用。不过在生产抗生素产生的废水处理中应用不广泛。抗生素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成分含量多样,有较高的有机物浓,生化性较弱,且废水中含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处理难度非常复杂。本文结合实际,重点论述了抗生素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42.
中职生是文化需求者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文化需求阵营中的主要力量。研究当代中职生文化需求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化解当前文化领域中的消极现象,用科学方式引导中职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43.
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解决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迷向丝和迷向管在田间防治使用时悬挂数量多、人工费时等问题,并实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整个防治区域均匀释放。【方法】采用相分离法制备获得了稳定的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并参考《农药田间使用准则》进行了田间应用技术研究。【结果】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使用两次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后,150 g/667m2和200 g/667m2处理区的平均蛀果率分别为0.17%和0.13%,对照处理的平均蛀果率为1.75%,而未施药果园的平均蛀果率为5.04%。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150 g/667m2和200 g/667m2处理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对照处理和未施药处理。【结论】相分离法可制备稳定的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6月下旬至7月下旬,使用两次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150200 g/667m2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进行防治,可获得良好的迷向和防治效果,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的成功制备对于生产无公害和有机水果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44.
本文研究了施钾条件下马铃薯两品种克新和费乌瑞它对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虫害、施钾与施钾+虫害处理均使两马铃薯品种中茉莉酸含量、脂氧合酶活性、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有所提高。其中虫害处理后克新中茉莉酸含量为对照的2.2倍,PI活性、脂氧合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7.7%和37.3%;虫害费乌瑞它中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与克新一致,茉莉酸含量为对照的1.7倍,PI活性、脂氧合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2.4%和29.1%。此外,施钾处理显著降低了克新和费乌瑞它2个品种的为害蚜量。表明施钾提高了马铃薯的诱导抗性,且克新的抗虫能力高于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845.
两种植绥螨的同类相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和黄瓜新小绥螨(N.cucumeris)是两种多食性植绥螨,主要捕食叶螨和蓟马等,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中.本文研究了这两种植绥螨种内的同类相残(cannibalism)和种间的集团内捕食作用(intraguild predation)以及相互之间的攻击强度,以明确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合理构建天敌组合及评估生物防治的作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两种植绥螨对同种或异种幼螨的捕食量最大,其次是若螨,而对卵的捕食量极低.两种植绥螨对异种幼螨或若螨的捕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同种幼螨或若螨的捕食量.可见,无其他猎物存在情况下,两种植绥螨同时发生时更倾向于发生种间的集团内捕食.而巴氏新小绥螨对异种幼螨或若螨的捕食量均高于黄瓜新小绥螨对异种幼螨或若螨的捕食量,并且巴氏新小绥螨和黄瓜新小绥螨相比,巴氏新小绥螨对异种幼螨的攻击性更强,因此当这两种植绥螨发生集团内捕食时,巴氏新小绥螨是潜在的集团内捕食者,而黄瓜新小绥螨是潜在的集团内猎物.  相似文献   
846.
大小兴安岭生态资产变化格局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马立新  覃雪波  孙楠  杨国亭 《生态学报》2013,33(24):7838-7845
利用遥感定量测量,采用Landsat 25卫星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结合生态学方法,对大小兴安岭的18个县市2004年和2011年两个年度的生态资产进行评估,分析其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生态资产空间格局呈现中部较高,南北部较低的特征;从2004到2011年,生态资产总量由2379.26 亿元减少到2308.53 亿元,减少了2.97%,减少幅度较小,说明总量相对稳定;然而,各县市生态资产变化趋势不同,变化幅度从-29.54%到26.38%之间,即从中度退化到中度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在生态资产中的比重增高。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应该采取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生态资产,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47.
构建定向T载体用于基因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T载体克隆方法需要烦琐的后续步骤来筛选和鉴定重组子,并且无法实现目的基因的定向克隆。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研究在pET-23a(+)的基础上构建了定向T载体pETG,首先通过定点诱变消除pET-23a(+)上的两个BfuⅠ位点得到PET-23aM;设计一对引物在5端各引入一个BfuⅠ位点,下游引物紧邻BfuⅠ位点引入13 bp的部分LacO序列,用该引物从pHBM2002上扩增Prrn-gfp表达盒,插入PET-23aM的NdeⅠ和XhoⅠ位点,得到定向T载体pETG。PCR扩增的目的基因通过下游引物引入7 bp剩余的LacO序列,该基因片段与BfuⅠ酶切制备的定向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10β感受态细胞,通过补加了X-gal的平板筛选蓝色重组子。质粒酶切和PCR鉴定表明蓝色菌落全部为定向插入的重组子,重组效率100%,利用本方法成功地定向克隆了103个人类肝蛋白编码基因cDNA,克隆过程无需复杂的步骤筛选鉴定重组子。随机选择了其中的8个基因的克隆进行表达,结果显示8个克隆均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成功表达。该结果表明定向T载体构建成功,并且该载体非常适合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相似文献   
848.
选取了6种不同性质土壤,添加7个浓度水平的Zn,研究了不同老化时间(14、90、180、360和540 d)对土壤中外源性Zn有效形态及毒性阈值(ECx)的影响,并对Zn老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0.01 mol·L-1 CaCl2提取态Zn含量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先快速下降,随后变化减缓,到540 d时基本达到平衡.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土壤中Zn对小白菜生长的毒性阈值(ECx,x=10、50)逐渐增加,毒性显著降低(P<0.05).Zn老化因子(AF) AF10和AF50分别为1.077~1.743和1.174~1.441,老化因子随老化时间增加而增大.土壤中Zn的平衡浓度(C∞)与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pH是决定Zn老化速率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CEC和有机碳含量,高pH下土壤中Zn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较短.基于土壤老化因子与主控因子建立土壤中Zn的毒性阈值预测模型,所得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不同土壤中外源性Zn毒性阈值的归一化处理及生态风险基准值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9.
Y染色体上的热休克转录因子(HSFY)是精子发生障碍的候选基因之一。通过克隆牦牛HSFY基因,并与普通牛Y染色体上的84条HSFY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牦牛HSFY基因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与普通牛基因组中的相应序列的一致性高达99.54%。牦牛、普通牛的该基因具有4处插入/缺失,且序列与其相邻序列极为相似。在1 012-1 020 bp(Ⅰ)处有AAAGAAGA/TG等9个核苷酸缺失,位于内含子内;在1 071-1 073 bp(Ⅱ)、1 249-1 251 bp(Ⅲ)处分别有AAG、CCA/C等3个核苷酸缺失,位于第二外显子内,分别导致赖氨酸和组氨酸的缺失;在1 708-1 710 bp(Ⅳ)处有CAA 3个核苷酸缺失,位于3’末端非编码区。在普通牛的84条HSFY基因序列中Ⅰ、Ⅱ、Ⅲ、Ⅳ插入/缺失分别有29、3、2、1次。未发现Ⅱ、Ⅲ同时缺失的拷贝,但Ⅱ、Ⅲ缺失均伴有Ⅰ缺失,且导致了蛋白三维结构的变化。牦牛HSFY是在睾丸中表达的多拷贝基因,经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偏好使用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  相似文献   
850.
120mmol·L^-1NaCl胁迫30d,耐盐性强的‘金丝小枣’叶片细胞质膜、液泡膜共价结合态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及多胺(PAs)总水平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但耐盐性弱的‘冬枣’叶片质膜共价结合态Put、Spd、Spm含量和PAs总水平及液泡膜Spd含量均显著降低;‘金丝小枣’叶片类囊体膜共价结合态Put含量、PAs总水平较对照显著降低,‘冬枣’则是Put、Spd、Spm含量及PAs总水平均显著降低。盐胁迫下,‘金丝小枣’叶片细胞质膜、液泡膜、类囊体膜非共价结合态Put、Spd、Spm含量及PAs总水平下降,但其中仅类囊体膜Sp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冬枣’的3种膜上非共价结合态的这些多胺及其总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耐盐性不同的2个枣品种,叶片细胞质膜、液泡膜和类囊体膜H+-ATP酶活性均降低,但降低幅度因枣品种和生物膜种类不同而异,且H+-ATP酶活性与相应膜结合态多胺水平存在极紧密的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膜结合态多胺参与枣品种耐盐性的表达,调节盐胁迫下枣叶细胞中溶质的跨膜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