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40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植物SUMO化修饰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O化修饰是细胞内蛋白质功能调节的重要方式之一。植物中的SUMO化修饰途径由SUMO分子和SUMO化酶系组成。SUMO化修饰是一个可逆的动态过程。SUMO前体蛋白在SUMO特异性蛋白酶的作用下成熟,随后通过SUMO活化酶、SUMO结合酶和SUMO连接酶将靶蛋白SUMO化,最后SUMO特异性蛋白酶将SUMO与靶蛋白分离,重新进入SUMO化循环。初步研究表明,植物SUMO化修饰参与植物花期调控、激素信号转导、抗病防御以及逆境应答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2.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量的动态演变及各自cyclin D1的表达差异。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再灌注后1d组,3d组,7d组,14d组和假手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变化及各自cyclin D1的表达。结果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加,而神经元的表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各自cyclin D1的表达在再灌注7d、14d后表达上调,且星形胶质细胞中的cyclinD1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cyclinD1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星形胶质细胞的cyclin D1表达上调比神经元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3.
百里香属植物ISSR—PCR和SRAP—PCR体系的确立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PCR扩增体系中的模板DNA用量,Mg^2+、dNTPs和引物浓度的单因子实验,分别建立了适合百里香属(Thymus L.)植物总DNA的ISSR—PCR及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0μL,含模板DNA 30ng、Mg^2+3.75mmol·L^-1、dNTPs 0.20mmol·L^-1、引物0.3mmol·L^-1和TaqDNA聚合酶1U。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0μL,含模板DNA30ng、Mg^2+2.50mmol·L^-1、dNTPs 0.10mmol·L^-1、引物0.4mmol·L^-1和Taq DNA聚合酶1U。运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百里香属植物地椒(T.quinquecostatus Celak.)、地椒的亚洲变种[T.quinquecostatus vat.asiaticus(Kitagawa)C.Y.Wu et Y.C.Huang]和百里香(T.mongolicus Ronn.)15个居群的总DNA进行了ISSR和SRAP初步分析,获得了较好的扩增结果。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根据人、小鼠HSF1cDNA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海南黄牛HSF1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RT-PCR、半巢式PCR以及3'-RACE技术分段扩增得到了海南黄牛HSF1cDNA序列,测序正确后进行拼接。用DNAMAN 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海南黄牛HSF1 cDNA与赫里福德牛、人、小鼠同源性和海南黄牛HSF1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亲/疏水区等蛋白质性质,并根据各种动物HSF1蛋白绘制进化树。结果:(1)海南黄牛的HSF1 cDNA序列全长为1 993bp,包括150bp的5'非翻译区,1 578bp的开放阅读框以及264bp(不含poly(A)尾)的3'非翻译区,编码52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6.42 kD,等电点(pI)为 4.79。(2)海南黄牛的HSF1 cDNA与赫里福德牛、小鼠和人HSF1 cDNA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 %、81.78 %、87.82 %,相应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6 %、83.84 %、89.06 %,其中N-末端和C-末端高度保守,而中间区域存在缺失或替换。(3)根据氨基酸序列构建不同动物HSF1蛋白的进化树,与采用经典遗传分类法构建的进化树基本一致。结论:首次克隆了海南黄牛 HSF1 cDNA全长,分析表明:海南黄牛HSF1蛋白是亲水性蛋白,在8种动物中,其同源性大于73 %,高度保守。海南黄牛与赫里福德牛HSF1蛋白同源性高达98.86 %,在三聚体化区域、转录调节域和激活域存在6个位点的单氨基酸突变,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揭示海南黄牛抗热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5.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血清中重组人源化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HuMabs)NM57的间接ELISA法,为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方法:采用狂犬病毒糖蛋白包被酶标板、HRP标记的IgG-Fc段为标记抗体,建立定量检测HuMabsNM57的间接ELISA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及准确度进行检测。结果:间接ELISA法检测HuMabsNM57的灵敏度为5ng/mL,组内及组间精密度分别为2.6%-6.0%、8.5%-11.3%。结论:建立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HuMabs NM57的间接ELISA法,精密度及准确度均符合药代动力学要求,可用于猕猴及人血清中HuMabsNM57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6对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离子通道和NMDA电流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IL 6对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电流 (INa) ,延迟整流性钾通道电流 (IK)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电流 (ICa) ,NMDA(N methyl D aspartate)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5 0ng/mlIL 6作用 2 4h后IK和ICa明显减小 ,Cm明显增大。 5 0 ,5 0 0ng/ml时减小NMDA电流。结论 :IL 6通过作用于电压依赖钾通道 ,钙离子通道及NMDA通道影响神经元功能。  相似文献   
147.
褪黑素与维生素 E 对抗花萼海绵诱癌素毒性作用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的研究发现,褪黑素对花萼海绵诱癌素 (calyculin A , CA) 引起的骨架蛋白神经细丝异常过度磷酸化有保护作用 . 为进一步探讨褪黑素对骨架蛋白τ异常过度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分别用 CA, CA+ 褪黑素或 CA+ 维生素 E 处理鼠野生型成神经瘤细胞 (N2awt) ,采用 MTT 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τ蛋白磷酸化水平,用 32P- 特异底物标记技术检测 GSK-3 和 PP-2A 活性,并进一步测定了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细胞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 . 结果显示:褪黑素不仅对 CA 引起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和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强于经典抗氧化剂维生素 E ,而且对τ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也强于经典抗氧化剂维生素 E ;褪黑素可同时激活 PP-2A 又抑制 GSK-3 ,而维生素 E 同时抑制两种酶的活性 . 研究提示:褪黑素既通过抗氧化作用,也通过调节细胞内磷酸化平衡对抗 CA 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 .  相似文献   
148.
目的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建立S180的5个克隆细胞株的特异性图谱。方法运用23条引物对S180-S2D9、S180-S2D7、S180-S1F11、S180-S1H10、S180-S1B115个克隆细胞株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扩增,以琼脂糖电泳观察结果。结果筛选出3条在各克隆株扩增产物间有差异的引物。结论5个S180克隆细胞株的RAPD特征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49.
为建立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CD81和浸入诱导蛋白L(Sip—L)等多个HCV感染相关分子共表达的转基因小鼠,首先分别构建了白蛋白启动子调控的人LDLR、CD81和Sip-L基因的小鼠肝脏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将3种质粒同时采用水动力转染技术导入小鼠体内,FI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转入体内基因的表达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转染8h后即可检测到3种基因在体内转录,人LDLR和CD81在转染1~4d后可在50%-90%的肝细胞中高效表达,7d后检测不到目的基因表达。为了进一步延长转染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时间,又分别构建了人LDLR、CD81和Sip—L的染色体整合型表达载体,将它们与噬菌体ФC31的整合酶表达载体同时水动力转染小鼠,3种基因在体内表达时间可持续到转染后25d。以上结果表明建立了多个HCV感染相关分子共表达的转基因小鼠,为确定这些分子能否使小鼠感染HCV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0.
人类工程对青藏高原北部草地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β多样性多用于分析区域生境的分异程度和植物物种被替代的程度。应用 Whittacker指数 (βws)和 Cody指数 (βc)分析了青藏公路对青藏高原北部草地植物群落 β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原生群落和恢复群落 (修建公路的迹地上天然次生的群落 )的 βws和 βc均于取样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 ,βws随取样面积的增加而减少 ,趋于稳定的取样面积是 8m2以上 ,而 βc随取样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趋于稳定的取样面积为 16 m2。因此 ,16 m2是研究青藏高原北部草地群落物种替代时取样的临界面积。原生群落与恢复群落相比 ,前者的 βws小于后者。在海拔 4 32 0~ 4 4 2 0 m和海拔 4 82 0~ 4 92 0 m处 ,恢复群落的 βc大于原生群落 ,而在中间的海拔带 ,表现为恢复群落的βc小于原生群落。原生群落和恢复群落的β多样性随海拔差的变化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 ,峰值出现于 4 6 2 0~ 4 72 0 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