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长江下游江面,江岸鸟类调查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9年5月,1990年3-5月以及1991年3月对长江下游江西省湖口至南京段江面、江岸(离水边200米以内)这一特定环境鸟类的野外观察,共记录得鸟类111种,分属16目、34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9种,记录了不同生境中鸟类的习性,对江面、江岸的鸟类区系特征作了初步探讨,并与长江南岸的黄山和北岸的大别山北坡的鸟类区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2.
快速准确诊断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是遏制超级细菌传播和抗生素滥用的重要防线。目前,临床病原菌感染诊断十分依赖于培养手段,导致检测周期长达数日,不但影响了患者的及时诊治,还间接导致抗生素的滥用。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无损、高灵敏的分子指纹图谱检测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的免培养、快速、高特异性、低成本等优点为病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案。本文阐述了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其在病原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3.
摘要 目的:探讨腹动脉球囊置入联合宫颈提拉缝合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17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剖宫产手术,且术后出现产后大出血现象,将所有患者依照术中胎盘位置及植入情况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73)与对照组(n=105)。其中对照组产妇采取腹动脉球囊置入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术,观察组采取腹动脉球囊置入联合宫颈提拉缝合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剖宫产时间、术后24 h失血量、术中失血量以及总手术时间,相关临床指标,产后泌乳时间和产后1 d、2 d的泌乳量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时间、球囊预置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24 h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总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产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D-二聚体(D-Dimer)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PT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LT、NO、NOS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APTT、FIB无明显变化,但观察组AP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Dimer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1、2 d泌乳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泌乳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患者采取腹动脉球囊置入联合宫颈提拉缝合治疗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出血量,且改善患者凝血因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提升泌乳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4.
从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叶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已知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解析分别确定为:(-)-kaur-16-en-19-oic acid(1)、(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2)、维生素E(3)、dehydrocos-tus lactone(4)、(-)-α-tocospirone(5)、angeloygrandifloric acid(6)、trans-phytol(7)及3(20)-phytene-1、2-diol(8)。其中化合物2,5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5.
反相斑点杂交法对解脲脲原体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快速检测与鉴定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有外阴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601例,设为病例组,同期无自觉症状的正常体检人群306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取宫颈分泌物待检测。将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探针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提取解脲脲原体DNA,采用生物素标记的解脲脲原体特异通用引物PCR扩增DNA,然后分别与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特异探针杂交、显色。结果病例组解脲脲原体阳性421例占70.0%,对照组解脲脲原体阳性126例占41.2%。病例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65.4%,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28.8%、43.3%、26.0%和1.9%,U.urealyticum占18.4%;对照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79.3%,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63.2%、21.1%、15.7%和0.0%,U.urealyticum占13.8%。18例阳性标本随机DNA测序鉴定,均为相应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结论U.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U.urealyticum则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实用,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6.
目的了解健康妇女下生殖道Uu携带情况和定量值,揭示正常携带状态下Uu的分群分型情况。方法对2005年4月至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妇女1018例,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 FQ-PCR检测,Uu阳性标本再用RDB法进行Uu分群分型。结果1018例中Uu阳性371例(阳性率36.4%),其中Uu FQ-PCR<1×106copy/ml且Uu呈单独阳性289例(77.9%)。371例Uu阳性标本,可以检测出血清型的共337例,未检出34例,总检出率为90.8%。parvum群278例(82.5%),urealyticum群30例(8.9%),两群混合阳性29例(8.6%);parvum群中,血清1型单型别阳性50例(18.0%),血清3型单型别阳性81例(29.1%),血清6型单型别阳性111例(39.9%),血清14型单型别阳性4例(1.4%),多型别阳性32例(11.5%)。结论Uu在健康妇女下生殖道中存在无症状的携带状态。在健康妇女中,Uu主要表现为Uu定量<1×106copy/ml而且Uu呈单独阳性。健康妇女中Uu以parvum群占优势,并且以parvum群中的1、3、6型的单型别为主,提示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单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7.
园林植物新害虫——黑色枝小蠹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在贵阳地区发现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园林植物害虫,为害包括珙桐及木兰科等珍贵树种在内的多种植物,造成大量植物枝条枯死。经鉴定初步定为小蠹科(Scolytidae) Xylosandrus属中的一种X. compactus,异名为Xyleborus morstatti,Xyleborus compactus。文中对其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其防治策略及其它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8.
樊建开  史可 《蛇志》1999,11(2):32-34
1992年11月至1995年6月,江西鹰潭市人民医院、江苏崇安人民医院和浙江海宁市人民医院对青龙蛇药进行临床观察,502例蛇伤患者中选择280例进行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前瞻性临床验证,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开放组222例,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169.
随着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使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木糖是多数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中含量仅次于葡萄糖的一种单糖,传统乙醇生产菌株酿酒酵母不能利用木糖,这为使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带来了困难.多年以来人们试图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等方法对其进行改造使其能够代谢木糖生产乙醇.本文主要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0.
谭乾开  黎华寿 《生态学报》2006,26(8):2749-2756
分别就形态、生态和病理学性状对处于脆化终极阶段(LD50≥6.67kg/kgbw)的草鱼与普通草鱼进行比较分析。高度脆化的草鱼在生态学上出现明显变化,体长和体重的指数方程W=aln显著不同于普通草鱼,DO阈值由平均值0.54mg/L上升到平均值1.68mg/L,CO2麻醉浓度(呼吸抑制值)由194mg/L高浓度下降到52.42~65.36mg/L, Root效应及Broh效应显著改变。解剖分析表明,草鱼脆化过程是渐进性组织病变的生理过程,包括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性病变,最终使过度脆化的草鱼由于血液循环障碍直接导致死亡。草鱼脆化死亡具有明显的饲料(蚕豆)累积剂量——效应反应的毒理学规律,脆化草鱼的体长与体重的指数方程W =18.1719L2.4360可作为华南地区商品脆肉鲩标准的参考。研究结果将为脆化草鱼规模化集约养殖和提高脆化草鱼长途运输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