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长木蜂蜂粮酿制过程中pH值和花粉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手采新鲜的芍药花粉、芍药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Swederus)花粉和不同酿制时间蜂粮样品的平均pH值,结果分别是6.19、5.92和4.05(40日龄蜂粮)。随着酿制时间的延长,蜂粮的pH值下降,2日龄蜂粮到3日龄蜂粮的pH值从5.57降至4.82,下降速率明显。经测定,紫藤长木蜂花粉和不同日龄蜂粮样品中紫藤花粉的纯度均在98%以上;芍药长木蜂花粉和不同日龄蜂粮样品中芍药花粉的纯度均在93%以上;测定紫藤花粉的长木蜂蜂粮和芍药花粉的长木蜂蜂粮中的花粉活力。结果表明,在1日龄蜂粮中花粉活力基本丧失,3日龄后均失去萌发力,并且不同的花粉蜂粮其花粉活力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42.
以安全性和简易性为前提的庭园害虫防治成为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技术。本文以花椒Zanthoxylum bungeamtm、八角茴香lUicium veturn、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等日用品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浓度和作用时间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这一重要庭园害虫的拒食、触杀及产卵忌避效果。拒食试验表明,供试3种植物对小菜蛾有显著拒食作用,拒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八角茴香(0.94)、花椒(0.86)、辣椒(0.76);拒食率随处理时问长短变化的差异不显著,但随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触杀试验表明,供试3种植物对小菜蛾有显著触杀作用,24h内死亡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花椒(45.6%)、八角茴香(35.6%)、辣椒(23.3%),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的1.1%;触杀死亡率随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产卵忌避试验表明,3种植物对小菜蛾成虫产卵忌避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辣椒、八角茴香、花椒。综合本研究所得结果来看,八角茴香对小菜蛾的控制效果最好。所选材料容易获得,对小菜蛾忌避作用明显,在庭园小菜蛾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自1994年瘦蛋白(leptin)被发现以来,其生理作用得到广泛的研究。近年的研究表明,在高等动物的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胶原与血管的生成、肉芽组织与上皮的再生以及组织的重建等因子,对皮肤的创伤愈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瘦蛋白与上述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4.
45.
三种麦蚜在温度梯度中活动行为的临界高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罡  马春森 《生态学报》2007,27(6):2449-2459
利用自制的温度梯度产生装置,研究了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在寄主植物叶片温度梯度上栖息、爬行和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温度梯度内,麦蚜在小于等于温度T的温度区域内的累积栖息分布量占温度梯度场内蚜虫栖息总量的百分比Pa=90%时,则把T记为栖息躲避临界高温。将蚜虫在温度梯度内从低温端向高温端爬行的过程中,受到热刺激后调转运动方向时的温度定义为蚜虫爬行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将蚜虫在温度逐渐升高的叶片上取食时拔出口针开始挣扎逃跑时的温度定义为蚜虫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为研究麦蚜栖息和爬行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在盛有水的搪瓷托盘一端下方置一盏白炽灯加热水温,在漂浮于水面的小麦叶片上产生了叶片温度梯度,用照相机记录蚜虫在温度梯度内栖息时的分布状态。为研究麦蚜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在盛有水的塑料培养皿的下方设置一盏白炽灯用于加热水温,在漂浮于水面的小麦叶片上产生逐渐升高的温度。两个装置的温度设置均可通过调节白炽灯泡顶端与托盘或培养皿底部的距离来控制,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叶片上的温度。试验明确了3种麦蚜的栖息躲避临界高温,在26-43℃的叶片温度梯度内,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成蚜累积栖息分布达90%的临界高温分别为30.2、28.8℃和27.3℃,用Sigmoidal函数模型描述了麦蚜在温度梯度内的累积分布百分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测定了3种麦蚜爬行和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爬行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分别为42.0、39.1℃和38.5℃;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分别为39.3、40.2℃和39.0℃。试验表明,3种蚜虫中禾谷缢管蚜较耐高温。讨论了温度梯度本身的设置、湿度控制、供试蚜虫种群的不同对麦蚜在温度梯度内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指出在温度梯度中,研究麦蚜若蚜蜕皮、成蚜生殖及有翅蚜和无翅蚜对适宜温度的选择将是今后继续开展的工作内容。本研究的结果为提高麦蚜田间调查取样及预测预报的准确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其它昆虫对环境高温的行为对策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6.
【背景】芽孢杆菌是豆制品的重要腐败菌,在气液界面形成生物膜,对产品生产带来持续污染。【目的】探讨藤椒精油(Zanthoxylum armatum DC.essential oil,ZA-EO)对腐败解淀粉芽孢杆菌DY1a菌体及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藤椒精油主要成分与相对含量,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藤椒精油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分析精油对腐败菌胞外蛋白酶活性、腐败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及成熟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采用扫描电镜结合三维光学显微镜分析生物被膜形貌结构变化,测定生物被膜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多糖与蛋白质含量变化;并通过细菌运动能力、细胞黏附及自聚集能力、细胞表面疏水性和Zeta电位来初步探讨藤椒精油对生物被膜的抑制机理。【结果】藤椒精...  相似文献   
47.
脂噬是一种选择性的自噬,可以选择性地识别并降解脂滴,在调节细胞脂代谢、维持细胞内脂质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运动能够诱导脂噬,同时也是减控体脂的有效手段。本文将重点介绍运动与肝脏、胰腺、脂肪组织等重要脏器脂噬作用的联系,并总结归纳运动调控脂噬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采取运动方式防治脂肪肝、肥胖等相关代谢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8.
邢鲲  赵飞  韩巨才  马春森 《昆虫学报》2015,58(2):160-168
【目的】昼夜变温幅度对昆虫的发育、存活、寿命、繁殖等核心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以恒温为主,温度设置不符合自然界中昼夜温度波动变化,无法明确温度波动幅度与恒温之间的生物效应差别。【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二步变温,模拟了不同的昼夜温度波动幅度(25±2℃,25±4℃,25±6℃,25±8℃,25±10℃和25±12℃)与相应恒温25℃,研究了不同变温幅度对十字花科世界性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不同生活史阶段中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变温幅度对小菜蛾不同阶段的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5±2℃,25±4℃和25±6℃对小菜蛾生活史性状的影响与恒温(25℃)相似,但25±10℃和25±12℃却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结论】我们发现,较大的昼夜变温幅度显著影响小菜蛾不同阶段的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而适宜夜低温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日高温胁迫对小菜蛾的不利影响;并且认为昼夜变温幅度作为影响昆虫核心生命活动一种重要决定因素,必需纳入到昆虫种群数量预测模型中,才能真实地反映自然界中复杂变温模式对昆虫生态学效应的影响,才能提高昆虫田间发生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9.
国家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越来越重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紧随政策导向,贯彻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以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实践为例,介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背景、现状及管理实践,为持续改进培训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悬液,灌胃制备感染小鼠。随后测定小鼠的生长情况和死亡率;收集肠道菌群,DGGE检测小鼠个体间肠道菌群的变化,高通量测序检测组间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小鼠体重、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GGE结果显示,在不同小鼠个体之间,它们的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高于对照组,但优势菌的丰度有显著变化。结论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尽管极大改变了小鼠肠道优势菌群的比例,但没有降低其多样性。另外,小鼠个体间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在微生态研究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