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28篇 |
专业分类
4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2006—2007年冬季长江口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6—2007年冬季长江口海域(121°-127°E,30°-32.5°N)19个站位0-10cm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共检出27种甲藻孢囊类型,其中自养型10种,异养型17种,异养型孢囊数量比为0.70。各站位孢囊种数在1-15种之间,孢囊平均密度在干重0.7-89.0个/g之间。表层(0-3cm)、中层(3-5cm)和底层(5-10cm)之间孢囊组成差异不大,大多以原多甲藻类孢囊为主要优势种,孢囊密度表层大于中层,中层大于底层的分布趋势;在经度方向上,孢囊平均密度在近岸逐渐增高,到站位M4-13突然降到最低,然后再逐渐增高。与其它海湾相比,长江口属于孢囊密度较低的海域。亚历山大藻分布广泛但数量较低,最高密度为干重40.8个/g,其他种类如Polykrikos kofoidii、Gonyaulax spiniferacomplex(Spiniferites mirabilis)和G.spiniferacomplex(S.cf.ramosus)都在长江口海域有分布。沉积物类型是影响孢囊数量分布的重要因素,水深、温度、盐度与孢囊分布呈正相关性,溶解氧与孢囊分布呈负相关性。孢囊的分布格局对河口的富营养化与低氧区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2.
本文从技术路线、原料控制和设备设施等方面对肝素钠无蛋白品和精品的生产进行了论述,并就如何提高品质收率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3.
喜马拉雅地区一直是包括古生物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研究的热门地区。三叠纪喜马拉雅地区沉积了大套连续完整的特提斯海相地层。文中系统描述了新采集自西藏喜马拉雅北坡聂拉木县土隆剖面的Pinna yunnanensis化石。这是Pinna化石在该剖面的首次报道。通过对土隆剖面采集的菊石与标准菊石带对比,确定该化石的时代为诺利期(Norian)。另外,运用扫描电镜观察,对Pinna化石的壳质进行了埋藏学研究。化石的壳壁柱状层轮廓保存完整,珠母层文石全部重结晶。 相似文献
174.
斑玉蕈低温胁迫下菌丝体酶活变化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比较最适温度和低温胁迫条件下斑玉蕈菌丝体蛋白质组的变化,寻找与低温胁迫紧密相关的差异蛋白,图谱分析有2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MALDI-TOF-MS/MS鉴定和数据库检索有14个蛋白得到初步鉴定,其中肌动蛋白、微管蛋白是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蛋白酶体和乙酰乳酸合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ATP合成酶、转醛醇酶、甲酸脱氢酶、1,5-二磷酸羧化酶参与细胞内的物质与能量代谢;鸟苷酸结合蛋白、14-3-3蛋白参与信号转导调控;新生多肽相关复合物可能参与细胞分化、发育的调控。说明斑玉蕈在低温胁迫下的调控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蛋白和酶参与的过程。通过酶活测定发现,低温胁迫下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都在最初的9h内上升较快,且均高于对照,之后开始逐渐下降,丙二醛(MDA)含量也在12h内保持上升,之后略有下降,说明低温胁迫下斑玉蕈细胞膜受到一定伤害,但斑玉蕈对一定范围内的低温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5.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干部病房实施流程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入住我院干部病房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流程化管理。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变化,调查患者对不同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良好,抑郁和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军队医院干部病房实施流程管理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6.
177.
乙酰CoA是生物体代谢过程中重要的代谢物,也是许多有价值产品合成的前体物质。然而传统途径中通过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CoA碳得率较低,因此构建一条高效的乙酰CoA合成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在体外验证文献报道的高碳摩尔得率合成乙酰CoA的苏氨酸循环固碳途径,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在体外构建了苏氨酸循环固碳途径合成乙酰CoA,通过分段加酶的方式将其在体外进行了验证。在体外验证时,以丙酮酸为底物,则丝氨酸脱氨酶(Tdc B)为循环途径的最后一步反应。结果表明,当加入途径中除丝氨酸脱氨酶之外的酶时,测得的乙酰CoA浓度约1.5 mmol/L,待反应达到平衡时,加入丝氨酸脱氨酶,丝氨酸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再次进入循环,乙酰CoA的量增加了约0.2 mmol/L,由此得出结论在体外苏氨酸循环实现了固碳。 相似文献
178.
植物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 大豆(Glycine max)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GmSARK可能参与调控大豆叶片的衰老过程。利用CaMV 35S启动子驱动组成型过表达GmSARK基因可导致转基因植株出现致死表型, 据此构建了可诱导型启动子GVG驱动GmSARK基因过表达的双元表达载体, 转化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并获得了多株转基因植株。研究结果表明, 外源施加诱导物地塞米松可引起GmSARK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过表达, 并导致转基因植株出现叶片变黄下卷和生长受抑制等表型; 外源细胞分裂素处理可以抑制GmSARK的表达, 但是不能逆转GmSARK过表达所引起的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79.
目的:为研究10 kb以上DNA疫苗质粒的体内电穿孔递送,构建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p EE14.1-luc,并验证其表达。方法:从质粒p GL3-CMV中通过酶切、补平和纯化的方法获得萤光素酶基因luc,克隆入p EE14.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E14.1-luc,瞬时转染293T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等方法对萤光素酶基因在体外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并运用活体成像仪检测萤光素酶基因在小鼠活体内的表达。结果:经菌液PCR鉴定和测序验证,p EE14.1-luc与预期设计完全一致;流式细胞术检测luc阳性表达率为22.41%,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绿色荧光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在相对分子质量为62×103处显现目的蛋白条带;同时,利用活体成像技术也检测到萤光素酶基因在小鼠活体内的表达。结论:p EE14.1-luc表达质粒构建成功,为研究DNA疫苗体内表达机制和体内电穿孔递送条件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0.
2006年冬季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12月23日至2007年2月3日,采集长江口海域(121° ~127°E, 30°~32.5°N)19个站位0~10cm的底泥样品,根据孢囊的形态特征共鉴定出分属5大类的27种甲藻孢囊类型.其中自养型孢囊10种,异养型孢囊17种,9种为国内首次报道,它们是Scrippsiella sp.、Scrippsiella crystallina、Pentapharsodinium tyrrhenicum、Scrippsiella sp.1、Scrippsiella sp.2、Cochlodinium sp.cf.Geminatum、 P.sp.1、P.sp.2 和Gotoius abei,并发现了Alexandrium tamarense/A.catenella complex、 A.minutum/A.affine complex两种有毒种,Polykrikos kofoidii、Gonyaulax spinifera complex (Spiniferites mirabilis*)和Gonyaulax spinifera complex (Spiniferites cf.ramosus*)3种有害种.各站位孢囊物种数在1~15种之间,M4-13和N11-4最低,O7-6最高,且种类组成上基本以异养型甲藻孢囊为主.在长江口、苏北、杭州湾、舟山海域、外海海域分别鉴定出15、15、12、15、13种甲藻孢囊类型.对每种孢囊的分类学特征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丰富了长江口海域甲藻孢囊种类记录,对研究该海区的甲藻群落结构及其目标赤潮生物的种群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