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柘木总黄酮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EGR1/TP53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阴性对照组细胞不进行处理;阳性对照组用终浓度为10 mg/mL的甲磺酸伊马替尼干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终浓度为50、100、200 mg/mL的柘木总黄酮干预。48 h后分别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6、IL-12、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GR1、TP53、Wnt、β-Catenin和ERK1/2蛋白水平。[结果]通过生物学数据库http://wwww.hprd.org查找EGR1的相互作用蛋白,发现TP53与EGR1相互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柘木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细胞增殖率和Wnt、β-Catenin、ERK1/2蛋白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IL-6、IL-12、TNF-α和EGR1、TP53蛋白水平增加(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各柘木总黄酮剂量组细胞增殖率和Wnt、β-catenin、ERK1/2蛋白水平增加,细胞凋亡率、IL-6、IL-...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索一种技术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容易掌握的大鼠右心室压力测量方法。方法:取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对照组(n=10)。实验组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0.45×13.5 mm)经胸直接穿刺右心室测量右心室压力,对照组使用右心导管,经颈外静脉沿右心房插入右心室测量右心室压力。比较两者操作时间、成功率、右心室压力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从麻醉开始到成功测出右心室压力的时间5.10±1.32 min,对照组为25.21±10.30 min(P0.05)。两种方法所检测到的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舒张压、右心室平均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成功率100%,对照组60%(P0.05)。结论:经胸右心室穿刺法能准确、快速穿刺到右心室并能准确测量右心室压力。  相似文献   
73.
四种蝽科昆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半翅目∶蝽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研究分析了半翅目Hemiptera蝽科Pentatomidae4种蝽象、赤条昃雌雄不同个体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4种蝽象酯酶同工酶酶谱有明显差异,每个种都有自己的特征谱型;赤条蝽不同个体酶谱差异较小,性别差异大于个体差异,但都小于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74.
Cre/LoxP系统在转基因小鼠上的应用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re/LoxP位点特异重组酶系统已发展为在体内外进行遗传操作的一个新的有力工具.该系统在转基因小鼠上的应用,可使转基因的表达或靶基因的缺失/突变的位点特异DNA重组不仅发生在小鼠发育的某一阶段或特定的组织器官,而且,若与控制Cre表达或功能的诱导系统结合,则可以时空方式体现.这些基于重组的策略可能对基因功能的研究和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的建立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5.
76.
针对我国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严重为害及高抗药性的现状,在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和西南等具代表性地区开展小菜蛾灾变规律、抗性监测及治理、越冬迁飞、抗性机理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灾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小菜蛾的年发生世代从北至南呈逐渐增加趋势,各地小菜蛾发生起始峰时间从南至北逐渐向后推移,每年不同区域有一至两个发生高峰,年度间受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素、天敌等生物因子以及耕作制度等人为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抗性监测及治理研究显示,全国5个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小菜蛾对11种代表性杀虫剂都有较强的抗药性,不同药剂在全国的抗药性水平有很大差异,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抗性水平相对较高,华中和华北呈现抗性上升趋势,并根据抗性监测结果制定区域性抗性治理策略。越冬和迁飞研究证明,武汉至驻马店区域为小菜蛾的越冬北限,小菜蛾存在远距离迁移的特性,并确定小菜蛾有迁入迁出和迁入定殖两种迁飞模式。抗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对Bt制剂、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和丁醚脲的抗性遗传方式不同,各药剂交互抗性普也存在差异。可持续防控技术方面,制定了适合各区域的小菜蛾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并在华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建立了45个示范基地,依区域不同分别示范推广具区域特色的以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合理用药为主的可持续防控等技术,累计印刷技术宣传手册16万份,培训各类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5.19万人次,累计示范面积近4万公顷,带动技术示范近20万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7.
生物技术被认为是最清洁、最安全、也是最经济的废水和废弃物处理技术,然而,随着抗生素、全氟化合物前体物等化学物质进入生物处理系统,会产生次生风险因子——抗生素耐药细菌、抗性基因以及全氟化合物等,导致潜在的健康和生态风险。以畜禽养殖废弃物生物处理过程为例,重点探讨了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过程中耐药细菌和抗性基因的产生和去除效果,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同时,简介了抗生素生产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转化产生的抗性基因和全氟化合物等次生风险因子问题。最后,提出关注生物处理次生风险问题,加强环境管理和研发源头预处理、生物处理过程控制和深度末端保障技术等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78.
麦蚜是体型小、生活周期短的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尤其是高温的变化十分敏感。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是影响麦蚜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暖对麦蚜影响的野外观测、预测模型及模拟试验的研究进展。气候变暖将导致麦蚜的主要分布和为害区向高纬度地区转移;气候变暖增加了生长季的有效积温,导致麦蚜始见期、迁飞期、盛虫期等物候发生期提前;温度升高提高了麦蚜的越冬存活率,使温带地区春夏季种群数量增加;处于不同营养级的物种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不尽相同,气候变暖可能影响麦类作物-麦蚜-天敌昆虫多营养级系统的种间互作。麦蚜的耐热性较差,气候变暖导致的高温幅度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夜间最低温升高、极端高温幅度和频率增加等典型特征对其有深刻影响。高温的幅度、持续时间对麦蚜的存活和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夜间变暖导致麦蚜存活线性下降,进一步恶化了日间高温对蚜虫的不利影响;极端高温事件的幅度和频率影响麦蚜的种群增长参数,不同种类麦蚜对极端高温事件的非对称响应改变了麦蚜种间的相对适合度、时间和空间上的群落结构和物种间的相对优势度。麦蚜可通过爬行和跌落等行为来缓解气候变暖造成的高温胁迫,在研究气候变暖对麦蚜影响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麦蚜对气候变暖的适应和缓冲能力。如何人工模拟气候变暖趋势下温度的变化模式,精巧设计试验反映气候变暖主要特征,开展接近自然界变化的温度模式对麦蚜的影响和麦蚜对环境改变的适应性响应研究,将是未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的目标是纯化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激素,用于制备抗鲤鱼生长激素的单克隆抗体,建立鲤鱼生长激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技术,并用所建立的技术检测不同环境下养殖的鲤鱼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利用柱纯化技术纯化酵母表达草(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激素,免疫新西兰白兔(Oryctolagus cuniculus),获得抗草鱼生长激素多克隆抗体.摘取鲤鱼垂体,从中提取生长激素,经层析纯化后,以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判断其分子量和纯度,并利用抗草鱼生长激素多克隆抗体以Western blot验证.纯化并经鉴定的鲤鱼生长激素作为免疫原被用于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共建立14株能够稳定分泌抗鲤鱼生长激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FMU-cGH1-FMU-cGH14),其中8个克隆(FMU.cGH1~FMU-cGH6,FMU-cGH12和FMU-cGH13)成功用于Western blot分析,9个克隆(FMU-cGHl-FMU-cGH7,FMU-cGH9和FMU-cGH10)可用于荧光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利用竞争性ELISA进行表位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5个不同的表位.利用其中的FMU-cGH12作为包被抗体,FMU-cGH6作酶标抗体,建立了能够检测鲤鱼生长激素含量的ELISA技术.这一检测系统被证明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灵敏度,能够检测并定量低至70pg/mL的生长激素.利用这一检测技术,发现限制进食和网箱养殖的鲤鱼其生长激素含量都有明显提高,分别为对照的6.9和5.8倍,显示不同生长环境下鲤鱼生长激素水平具有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80.
用白叶枯病茵株Ah28产生的毒素,处理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以异硫氰酸荧光素一鬼笔环肽为探针,观察了毒素处理前后微丝骨架的形态及分布变化。结果显示,毒素处理后,珍汕97A的根冠细胞微丝的密集分布被破坏,纤丝状微丝不复存在,微丝集聚成粗束,有的呈碎片状。说明毒素影响微丝的分布,并探讨了毒素致病机理及微丝参与信号转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