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71.
从广西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内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产可溶性红色素真菌DWL-C010,通过形态特征和多基因位点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该菌红色素的热稳定性,同时还测定了其纤维素半纤维酶和糖化酶酶活。结果表明,菌株DWL-C010形态特征与白二轮蓝状菌基本一致,且其ITS、RBP2、RBP1和Ben A序列与白二轮篮状菌CBS133440T相应序列的一致性均高达99%,Ca M序列一致性为96%,并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二者均聚在了一起,故将其鉴定为白二轮篮状菌。菌株DWL-C010红色素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不同温度下的热解常数与时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依赖温度的热降解常数也符合Arrhenius模型,其活化能为51.82 k J·mol-1。此外,菌株DWL-C010第6天的木聚糖酶、纤维素内切酶及糖化酶酶活依次为33.098、1.880和0.976 U/m L。  相似文献   
172.
为了解本监测年度我国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明确流行株与国际疫苗株和国内代表株的匹配情况,本文对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流感监测网络分离的B型流感毒株进行了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我国大陆B型流感病毒主要以Victoria系流感病毒为主,Victoria系病毒主要位于分支1,并且存在着HA1与NA基因分支间的重配,但不同分支间抗原性无显著差异,72.8%的病毒与本年度使用的疫苗株B/Brisbane/60/2008疫苗株抗原性类似。本监测年度疫苗组分中不含有Yamagata系组分,大部分Yamagata系流感病毒中与国内代表株B/湖北伍家岗/158/2009(97.8%)和B/四川安岳/139/2011(85.2%)抗原性类似;基因特性分析显示绝大部分流行的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均与B/湖北伍家岗/158/2009和B/四川安岳/139/2011在同一分支,且没有发现HA1与NA基因分支间重配的病毒。上述监测结果表明本年度所使用的疫苗株与我国流行的病毒匹配,我们所筛选的国内代表株能够代表我国各地流行株的病原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3.
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产油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为例,从毕业论文选题、实验准备及实验实施等方面介绍百色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实验的有关探索。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实验,筛选到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产油微生物菌株,达到了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4.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厦门集美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的多个部位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和形态鉴定,并采用菌饼法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从3种红树植物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分别隶属8个类群,以链格孢属和曲霉属为主,分别占菌株总数的28.0%和24.0%;有19株菌株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76.0%。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植物来源的内生真菌数量多,种属丰富,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研究抗菌活性化合物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5.
176.
野大豆内生假单胞菌YDX26的鉴定及促生抗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野大豆具有栽培大豆所不具有的一些优良特性,这与其特有内生菌有关,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目的] 对野大豆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从中筛选出具有促生和抗逆潜能菌株。[方法] 以组织分离法和涂布划线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或比色法等对菌株进行促生特性分析,采用水培试验分析菌株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利用盐胁迫及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究菌株抗逆性。[结果] 分离得到一株编号为YDX26的细菌,基于菌株形态、理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YDX26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 s sp.)。该菌株溶磷量为46.12 mg/L,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活性为19.97 μg/mL, 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脱氨酶活性为3.95μmol/(mg·h)。菌株YDX26对水稻幼苗株高、根长、地上部干重与地下部干重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分别提高了17.34%、12.19%、5.32%和10.70%。相较于对照菌株DX22,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菌株YDX26表现出较好的耐盐和抗旱能力。[结论] 野大豆内生细菌菌株YDX26具有较好的促生、耐盐和抗旱能力,可以作为农业生产上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手足口病(HFMD)对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的HFMD患儿7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利巴韦林、重组人干扰素ctlb及退热、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其中≤1岁,0.5g/次,2次/d;〉1岁,1.0g/次,2次/d,温开水冲服。对照组患儿除不使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d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治疗3d后,两组患儿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x^2=4.20,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对HFMD患儿的效果较好,能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从而抑制患儿的免疫性炎症反应过程,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8.
茉莉酸及其甲酯与植物诱导抗病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介绍了茉莉酸 (JA)及其甲酯 (MeJA)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及其诱导植物抗病的机制 ,并概述了目前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9.
瘦素的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多肽激素,具有调节能量代谢和抑制食欲的作用,其调节作用由瘦素受体所介导。瘦素受体属于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JAK-STAT途径是瘦素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瘦素与胰岛素的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存在“cross talk”。  相似文献   
180.
以木奈(Prunus salicina Lindli.var cordata J.Y.Zhang et al.)为试验材料,采用稀释池PCR法,筛选木奈叶片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获得了木奈WRKY同源基因的12个全长cDNA分别命名为PsWRKY7、PsWRKY14、PsWRKY20、PsWRKY21、PsWRKY22、PsWRKY29、PsWRKY31、PsWRKY32、PsWRKY33、PsWRKY40、PsWRKY46和PsWRKY75,长度分别为1 517、1 798、2 098、1 177、1 242、1 396、2 135、1 760、2 113、1 047、1 258和700 bp,ORF长度分别为1 095、1 572、1 764、1 068、1 071、1 002、1 944、1 602、1 770、963、1 077和672 bp,分别编码364、523、587、355、357、333、647、533、589、320、358、223个氨基酸。荧光定量结果显示,12个WRKY同源基因在1.0 mmol/L水杨酸处理后,所获得的PsWRKY表达量均显著上调,表明木奈WRKY基因可能是水杨酸诱导防御反应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