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950篇
  21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利用等电点聚焦(IEF)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双向电泳以及高度灵敏的银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肝癌和正常肝染色质非组蛋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指出,在两个样品中均可看到五百个左右的蛋白点。关于这些蛋白点的分布,正常肝在较大分子量和较高等电点区域有较高的相对百分率,而肝癌在较低分子量和较低等电点区域有较高的相对百分率。与正常肝制品比较,肝癌制品中出现了一些独有的蛋白质点子,而在正常肝中原有的一些点子却消失了。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胸部肌肉胚后发育过程组织结构特点的比较研究,为动物肌肉的发育及病理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证据,也为昆虫作为肌肉再生便利模型的可能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HE染色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意蜂胸部肌肉系统的胚后发育过程及组织结构特点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意蜂幼虫胸部的肌肉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成肌细胞,肌肉的发育是通过融合型成肌细胞和奠基细胞的融合以及成肌细胞和肌细胞的分裂增殖完成的。在意蜂蛹发育早期,大部分的幼虫肌肉退化消失。成虫胸部的肌肉源于2个成肌细胞群的3个成肌细胞巢,其中,背纵肌主要源于背侧扇形细胞群的1个成肌细胞巢,其他肌肉源于腹侧纺锤形细胞群的2个成肌细胞巢。成肌细胞巢中的成虫成肌细胞不断地分裂增殖,形成的细胞向特定的方向扩展、延伸,并生成肌丝,形成肌纤维,最后多个肌纤维形成肌肉束,并最终构成成虫胸部的全部肌肉。【结论】意蜂幼虫和成虫的肌肉具有不同的发育方式,肌肉的形成模式同果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东北地区胡桃楸次生混交林乔木树种组成和多样性,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中东部23个胡桃楸典型分布区内,设置123块面积0.1 hm2圆形样地,对样地内DBH≥5 cm乔木树种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重要值、丰富度和多样性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胡桃楸次生混交林内共调查到乔木物种48种,隶属于17科,31属,其中黑龙江省30种,隶属于14科,21属;吉林省37种,隶属于14科,25属;辽宁省35种,隶属于16科,25属。物种主要以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为主,不同区域物种数量随纬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海拔300~700 m物种数量最为丰富。3个地区调查样地内重要值排在前6的共有树种是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春榆(Ulmus pumila)、色木槭(Acer mono)、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非共有树种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黑龙江)、紫椴(Tilia amurensis)(吉林)和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  相似文献   
34.
微生物产木糖醇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木糖醇是一种五碳多元醇,是木糖代谢的正常中间产物。它有以下理化及生物学性质:其甜度与蔗糖相当;具有较大的溶解热;加热不易变性变色;被人体利用时不需要胰岛素的促进作用,在体内可促进胰岛素的少量分泌;用于静脉滴注时,血液中的丙酮酸、乳酸以及葡萄糖的含量会有所下降,肝糖元则有增加;无细胞毒性,可透过细胞膜成为组织的营养等。这些特性使得木精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木糖醇作为甜味剂,口感清凉,而且可以预防龋齿;作为食品添加剂,可延长食品的保鲜期;木糖醇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的辅助治疗剂和营养甜味剂[1,2]。目…  相似文献   
35.
在前期研究中,已发现人瘦素(leptin)在体外再折叠过程中会形成稳定的二聚体,但其二聚化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分析瘦素二聚体的结构特性,并重点研究体外再折叠过程中瘦素二聚化的机制. 相较与瘦素单体,瘦素二聚体保留了约75%免疫活性及15%受体结合活性,同时显示出明显慢的天然电泳迁移率. 圆二色性分析显示,二聚体基本保留了单体α螺旋索结构特征. 还原性及非还原性凝胶电泳分析和自由巯基测定结果表明,瘦素二聚体是由一对分子间二硫键连接2个单体而成的.为了确定瘦素二聚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子间二硫键,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C96S和C146S两个突变体瘦素. 通过分析C96S及C146S突变体瘦素的体外再折叠特性及过程,并与野生型瘦素相比较,揭示C96S瘦素的二聚体显示出与野生型瘦素二聚体相似的特性,而C146S瘦素不能形成结构稳定的二聚体.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ys146-Cys146分子间二硫键在人瘦素二聚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
以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L.)栽培品种为材料,取开放前的花蕾分离m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对获得的目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目的片段含有686个核苷酸(含有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相比,同源率为99.6%,只有3个碱基发生改变,5’端的MADS盒区域完全相同。将得到的矮牵牛花同源异型基因fbp2的cDNA(yfbp2)与CaMV355启动子和NOS3’终止子融合,构建了表达载体pBBP2。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pAL4404)介导转化烟草(NicotianatabacumL.)叶片,在含有100mg/L卡那霉素的抗性培养基上再生成株。对抗性株进行总DNASouthern杂交和总RNA的点杂交,证明目的基因已导入烟草细胞中,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上,并且在烟草细胞中转录。同源异型基因fbp2导入烟草后导致烟草花型改变,在雄蕊上产生了花瓣。  相似文献   
37.
小麦淀粉胚乳发育期间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淀粉胚乳在发育过程中经历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小麦淀粉胚乳的DNA在发育的特定阶段呈现梯状电泳条带,用乙烯处理使DNA片段化发生的时间提前,而且ABA处理虽然不能推迟DNA片段化的发生时间,但能减弱DNA片段化的程度.小麦淀粉胚乳细胞在PCD过程中出现某些动植物细胞凋亡的共同的结构变化特征,但也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变化.如染色质凝聚后仅少数染色质块发生趋边化;细胞核在PCD过程中最先开始衰退,细胞核解体时胞质中有丰富的细胞器,细胞核解体后细胞并未死亡,在胞质中仍在合成和积累淀粉和储藏蛋白,直到细胞被淀粉充满,细胞才死亡;不形成凋亡小体,死亡的淀粉胚乳细胞成为营养物质的储藏库.因此小麦淀粉胚乳细胞的PCD是一种特殊形式的PCD.  相似文献   
38.
把一段取自TMV RNA的靶cDNA序列连接在一个体内表达转录载体内的报道基因CAT起译密码子ATG的下游组成了读码框不改变的CAT融合基因,通过测定载体在大肠杆菌内表达的CAT活力变化,观察了与CAT同时表达的核酶在体内对靶序列的作用。当专一核酶RZ1、RZ1A或RZ1表达时,CAT的酶活力下降了30%,但非专一核酶RZ3的表达并不改变CAT活力。凝胶电泳和引物延伸结果表明CAT活力的下降是由于这些核酶对融合CAT mRNA在5’靶序列区发生了专一切割从而影响了蛋白的合成所致。  相似文献   
39.
报道了中国唇形科龙头草属一新分布种——高野山龙头草.该种的主要特点:植株矮小,高10~20cm,茎细弱,不具匍匐茎;花萼筒状,具15脉,花冠二唇形,下唇中裂片舌状,具有紫红色斑块,顶端2浅裂,侧裂片长圆形,长为中裂片的1/3;子房4裂,被毛.凭证标本保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标本馆(ZJFC).  相似文献   
40.
以烟酸(NA)、谷胱甘肽(GSH)和CrCl3·6H2O为原料,制备高纯度GSH-Cr3+-NA2螯合物,分析影响合成螯合物的主要因素,获得最佳合成工艺,并对获得的螯合物进行表征,确定其螯合比例。结果表明,在Cr3+/NA/GSH(mol/mol/mol)=1∶2∶4,pH 5.0、温度60℃下反应3h,制备出Cr3+/NA/GSH(mol/mol/mol)=1∶2∶1的GSH-Cr3+-NA2螯合物;红外分析显示,与GSH相比,螯合物的-NH2、-NH-特征吸收峰发生蓝移,-NHC=O中-C=O的特征吸收峰红移,-SH的伸缩振动峰消失,说明GSH上的-NH-、NHC=O中-C=O、-SH均参与相互作用;与NA相比,螯合物的-C=O的伸缩振动峰发生红移,-OH的特征吸收峰消失了,说明NA上的-C=O和-OH参与相互作用。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分析结果指出,由两分子NA和一分子GSH链围绕一Cr3+形成GSH-Cr3+-NA2螯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