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谷氨酸棒状杆菌是目前微生物发酵生产L-缬氨酸的主要工业菌株。文中首先在谷氨酸棒状杆菌VWB-1中敲除了ala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获得突变菌株VWB-2,作为出发菌株。进而对L-缬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乙酰羟酸合酶 (ilvBN) 的调节亚基进行定点突变 (ilvBN1M13),解除L-缬氨酸对该酶的反馈抑制。然后辅助过量表达L-缬氨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ilvBN1M13、乙酰羟酸异构酶 (ilvC)、二羟酸脱水酶 (ilvD)、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 (ilvE),加强通往L-缬氨酸的碳代谢流,提高菌株的L-缬氨酸水平。最后,基于过量表达L-缬氨酸转运蛋白编码基因brnFE及其调控蛋白编码基因lrp1,提高细胞的L-缬氨酸转运能力。最终获得工程菌株VWB-2/pEC-XK99E-ilvBN1M13CE-lrp1-brnFE在5 L发酵罐中的L-缬氨酸产量达到461.4 mmol/L,糖酸转化率达到0.312 g/g葡萄糖。  相似文献   
72.
颜祥林 《化石》2016,(3):24-27
正笔者自2008年8月调入大庆博物馆后,亲身感受了大庆博物馆一个又一个飞跃:从没有一件文物,到目前拥有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收藏量达10万余件;从当初不认识化石,到中国东北第四纪古生物研究保护中心的建立;从没有专业修复技术人员,到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全国唯一的第四纪古生物化石修复制作二级资质,并已成功装配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骨架达百余具。2009年,大庆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被省文化厅评选  相似文献   
73.
植被叶片及冠层层次含水量估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沈艳  牛铮  颜春燕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1218-1223
利用LOPEX'93数据库中7个鲜叶片含水量(Cw)和光谱反射率实测数据,基于光谱指数法,在叶片层次,用47个随机样本建立Cw与不同光谱指数的统计模型,并用另外20个样本验证.结果表明,Cw的两种表征形式相对含水量FMC和等价水深EWT在提取叶片Cw时差异较大,EWT与各光谱指数的相关性较FMC高,但FMC对叶片Cw的反演精度高于EWT.而反演精度更高的是基于最优子集回归建立的光谱指数线性模型.Ratio975是叶片层次提取Cw的普适光谱指数.冠层层次,利用PROSPECT+SAILH耦合模型,模拟在不同叶面积指数LAI和Cw下的冠层光谱.为了剔除背景影响,更好地提取冠层Cw,提出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反射率构造土壤可调节水分指数(SAWI),该指数与其他光谱指数的比值能明显地剔除土壤背景影响,更准确地提取冠层Cw.Ratio975的改进型光谱指数(Ratio975-0.9)/(SAWI+0.2)能用来提取叶面积指数LAI从0.3到8.0,Cw从0.0001cm到0.07cm的冠层Cw,研究表明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4.
苏氨酸脱水酶是细菌L-异亮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酶活力受终产物L-异亮氨酸的反馈抑制。苏氨酸脱水酶包含催化结构域及调控结构域,其中调控结构域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在大肠杆菌中分别克隆表达了四种不同的苏氨酸脱水酶:来自谷氨酸棒杆菌的苏氨酸脱水酶CgIlvA及其不合调控结构域的突变体CgIlvA~M和来自大肠杆菌的苏氨酸脱水酶EcIlvA及其不合调控结构域的突变体EcIlvA~M。通过蛋白纯化和酶活分析发现,CgIlvA~M和EcIlvA~M的酶活力比CgIlvA和EcIlvA的酶活力有所降低,但它们不再受L-异亮氨酸的反馈抑制,说明L-异亮氨酸对苏氨酸脱水酶的反馈抑制是通过其调控结构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5.
从黄海棠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并运用质谱、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将他们的结构鉴定为9,9'-O-di-(E)-feruloyl-(-)-secoisolariciresinol(1),山奈酚(2),槲皮素(3),金丝桃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奈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6),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原儿茶酸(8),1,7-二羟基-9-氧杂蒽酮(9),对香豆酸(10),对羟基苯甲酸(11),山奈素-3-O-(6"-O-巴豆酰)-β-D-葡萄糖苷(12),1,3,6,7-四羟基-9-氧杂蒽酮(13),没食子酸(14)和β-谷甾醇(15)。其中化合物1、4和6~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6.
凋亡素由鸡贫血病毒中的VP3基因编码,能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VP3为模板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8a-VP3,经NdeⅠ/BamHⅠ双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无误后,在IPGT诱导下表达VP3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VP3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或不完全佐剂乳化后,分别对两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进行皮下多点注射,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血清效价,效价达到指标后第2天以心脏穿刺的方法采全血后分离抗血清。抗血清效价高的兔子进一步采用Protein A纯化总IgG,最终纯化后的抗体效价可以达到1 ∶ 243 000。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VP3感染细胞后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免疫学评价。首先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VP3基因在人膀胱癌细胞株T24、EJ细胞以及Vero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观察到凋亡素在T24、EJ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而在Vero细胞中则定位于细胞质。其次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纯化后的抗体能与细胞内腺相关病毒介导表达的凋亡素蛋白特异性结合。实验证明了制备的凋亡素蛋白多克隆抗体的有效性和特异性,为进一步阐明凋亡素抗肿瘤效应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核桃楸青果皮提取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核桃楸青果皮的氯仿、苯、正丁醇提取液,对萝卜、莴苣、稗草、马唐的发芽和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黄瓜子叶叶绿素的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氯仿、苯提取液抑制供试植物发芽和生长和叶绿素的形成,不同浓度的正丁醇提取液对供试植物显示抑制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8.
SPL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等过程。目前,没有关于铁皮石斛SPL膜结合(SPL with transmembrane motif)转录因子即STM转录因子的研究。为了探究STM转录因子在铁皮石斛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等方面的作用,该文在铁皮石斛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出4个STM转录因子,并对DoSTM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又利用逆转录PCR研究了DoSTM在不同组织部位及不同逆境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DoSTM1-4为亲水蛋白,均具有SBP保守结构域和一些激素响应位点。(2)4个DoSTM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DoSTM2在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 DoSTM1/3/4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3)DoSTM1-4在低温、高温、干旱胁迫下的相对表达水平都有显著变化,DoSTM1/3/4的表达量降低最为明显,故推测DoSTM与植物体内激素响应、温度变化响应及抗旱性有关。这些结论为后续进一步开展铁皮石斛STM转录因子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9.
渍害胁迫下小麦生长的响应机理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敬文  苏瑶  沈阿林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2):4321-4330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近年来渍害频发,而旱地作物小麦对渍害敏感。受气候、土壤、轮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小麦主产区的渍害灾情严重。渍害引起的土壤溶氧量降低可以导致小麦根系生长受到抑制,进而限制植株生长,最终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从根系呼吸代谢、水分传导、矿质养分吸收、光合作用、氧化还原代谢等方面概述了渍害胁迫抑制小麦生长的生理机理;讨论了小麦通过无氧呼吸维持能量供应和改变根系形态维持氧气供应等渍害适应机制;总结了肥料调控、生长调节剂调控和胁迫记忆等栽培措施在小麦抗渍上的应用及其机理,并对未来小麦抗渍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小麦的耐渍栽培和稳产高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0.
运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和Biolog方法,研究了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秸秆还田+尿素1(N分配:麦收后∶水稻移栽前∶分蘖期∶孕穗期=0∶6∶2∶2,T1)、秸秆还田+尿素2(N分配:麦收后∶水稻移栽前∶分蘖期∶孕穗期=3∶3∶2∶2,T2)、秸秆还田+沼液+尿素(N分配:麦收后∶水稻移栽前∶分蘖期∶孕穗期=3(沼液)∶3(2沼液+1尿素)∶2(尿素)∶2(尿素),T3) 4种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各生育期(分蘖期、孕穗期、成熟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1)T3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土壤中的有效氮含量,其中成熟期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分蘖期和孕穗期;T1~T3处理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各生育期均高于CK,且分蘖期的含量高于孕穗期和成熟期;稻田各生育期与各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影响;2)T3能提高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碳源代谢强度,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聚合物、羧酸是稻田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稻田各生育期与各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的能力有显著影响;3)T2、T3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T2处理真菌/细菌比较高,以真菌为主导,更有利于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表明秸秆还田同步施用氮肥(尿素或沼液)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