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的:了解P物质及其受体神经激肤1(NK-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定位,探讨其在结肠癌发病及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结肠、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P及NK-1的表达.采用jmtjfx10[1].31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所得数据进行Q检验,结果:①在结肠癌组织中P物质阳性着色于胞浆,呈巢状或弥漫分布.②NK-1受体主要着色于细胞浆内,呈巢状或弥漫分布;少数为于细胞膜.③p物质与其受体NK-1在正常结肠粘膜组织及癌旁组织也有表达,位于细胞浆内,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④二者在绝大多数结肠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粘膜组织和癌旁组织(p<0.01).结论:p物质与其受体NK-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度表达,提示神经内分泌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有关,说明P物质及NK-1受体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2.
类脂A分布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表层,它是脂多糖分子的疏水基团.脂多糖,俗名内毒素,可以引起致命的脓毒症、内毒素血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等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脂多糖分子中只有类脂A部分具有内毒素的活性.当细菌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类脂A可以刺激宿主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4,在细胞内引起一连串的反应,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本文根据近年来内毒素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系统综述了类脂A的结构特征、合成途径和致病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内毒素在疫苗开发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3.
周熙琳  梁辉  陆英  黄耀  陈永刚 《生物磁学》2014,(8):1446-144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59例,根据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25例,Ⅳ级15例;另选心功能正常的老年人36例。所有入选者予以血清BNP、TNF-α测定,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随心功能分级加重而增加。血TNF-α水平与BNP呈正相关(r=0.57,P〈0.05)。CHF患者中血清TNF-α和BNP水平与LVEF比较均呈负相关(F-0.48,r=-0.64,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TNF-α显著升高,并与BNP及LVEF关系密切,是反应CHF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4.
基于转录组学的梅花鹿茸皮组织修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生长时期梅花鹿东北亚种Cervus nippon hortulorum鹿茸茸皮差异基因表达变化,以期为鹿茸生长机制及组织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快速生长期和骨化期鹿茸生长中心茸皮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从快速生长期和骨化期茸皮中分别获得45422254条和44530430条clean reads,测序质量值分别为98.50和98.39;通过Trinity组装,分别获得44352条和43194条组装序列,平均长度分别为977nt和1135nt。通过数据库比对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筛选出生长因子7种、转录因子25种和胶原分子6种。在快速生长期鉴定出多种参与组织修复的重要生长因子和转录因子,包括Pdgfa、Tgfβ3、Egfl7、Vegfb、Sox4、Sox12、Scx、E4f1、Tcf4和Elf4等。  相似文献   
205.
复合菌系降解玉米秸秆过程中群落演替与秸秆降解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获得木质素降解复合菌系LDC降解玉米秸秆的适宜条件,明确秸秆降解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微生物类群。[方法] 以培养温度、pH、培养基装液量和接菌量等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菌系降解玉米秸秆的培养条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降解时期复合菌系的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结果] 复合菌系对秸秆最佳降解条件为:培养温度32℃、初始pH为8.2、装液量为40%,接菌量为10%。此条件下木质素最大降解率为44.5%,相比未优化处理提高13.3%。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复合菌系LDC的优势菌门。在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降解初期的优势菌属为Proteiniphilum(11.9%)、Sphaerochaeta(8.4%)、Ruminofilibacter(8.4%)、Pannonibacter(6.7%)、Pseudomonas(6.1%)和Rhizobium(5.7%);在降解高峰期时,Anaerocolumna(24.0%)、Caenispirillum(9.2%)和Thauera(7.0%)的丰度显著上升,分别是其在降解初期的16.5倍、3.0倍和5.9倍,而Ruminofilibacter(10.9%)的丰度仍然很高且排在第二位。在降解末期的优势菌属为Ruminofilibacter(25.4%)、Pseudomonas(9.7%)、Sphaerochaeta(8.8%)、Caenispirillum(8.4%)、Pannonibacter(4.3%)、Thauera(4.0%)以及Desulfomicrobium(3.4%)。[结论] 明确了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最佳培养条件以及在不同降解时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在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为PseudomonasPannonibacterThaueraRuminofilibacterAnaerocolumna。  相似文献   
206.
目的分析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8例疑似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3例临床确诊患者纳入梅毒组,余下85例为非梅毒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ELISA法联合TPPA检测,比较单独ELISA法和ELISA联合TPPA检测的结果。结果梅毒组患者中ELISA法诊断阳性35例,阴性8例;ELISA联合TPPA诊断阳性42例,阴性1例;ELISA法假阳性率14.63%(6/41),明显高于ELISA联合TPPA法的2.3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P=0.041)。ELISA联合TPPA诊断梅毒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82%、97.67%、98.82%、97.67%,均显著高于单独ELISA检测的92.94%、81.40%、90.80%、8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50、6.081、5.575、4.163,P0.001、=0.014、=0.018、=0.041)。结论 ELISA适用于大批量梅毒筛查,TPPA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可作为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确认试验。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梅毒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7.
208.
209.
对天门冬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常规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天门冬染色体数为2n=20,核型公式为K(2n)=2x=20=8 sm+128m,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4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5对。核型类型为2B。  相似文献   
210.
长期注射吗啡对戒断后小鼠Y-迷宫空间识别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急性成瘾性药物会影响大脑功能,随着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这种影响更加广泛、持久,并且在药物戒断后的很长时间内依然存在。实验表明,急性及短期吗啡给予小鼠和戒断均损伤了其Y迷宫空间识别记忆能力,但这种损伤短暂且可逆。本实验小鼠被连续注射吗啡(40 mg/kg&#8226;day,i p)或生理盐水21天,利用Y迷宫来检测长期吗啡给予后在戒断第2、9和19天,吗啡对小鼠空间识别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 连续吗啡给予21天后,在戒断第2、9和19天,小鼠Y迷宫空识别记忆能力均受到损伤,提示长期给予小鼠吗啡会导致其空间识别记忆能力的长期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