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绿博6号’黄瓜幼苗为试材,采用营养液培法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硅(0、0.5、1.0、1.5和2.0 mmol/L)对肉桂酸(cinnamic acid,CA)模拟自毒胁迫(3.0 mmol/L CA)下黄瓜幼苗生长、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毒胁迫显著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根系形态建成和生物量的积累,显著降低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叶绿素(Chl a、Chl b和Chl t)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叶片中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2)添加适宜浓度外源硅可有效缓解自毒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提高其PnGsTr和叶绿素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叶片光合系统的稳定。(3)添加适宜浓度外源硅能使自毒胁迫下黄瓜叶片的Fv/Fm、ETR、Y(Ⅱ)qP显著升高,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显著下降。研究发现,添加适宜浓度外源硅能提高自毒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Fv/Fm、ETR、Y(Ⅱ)qP,使光合机构趋于稳定,抑制Pn的下降,缓解自毒胁迫对光合系统的损伤,从而增强黄瓜幼苗对自毒胁迫的抗性,并以1.0 mmol/L外源硅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2.
研究6-BA预处理对低温(15℃/5℃)弱光(100μmol·m^-2·s^-1)下辣椒品种‘湘研16号’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荧光参数和膜脂过氧化影响。结果表明,0.08mmol·L^-16-BA减缓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H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PSII反应中心光能捕获效率(Fv’/Fm’)的下降以及叶片膜透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增加,但是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C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的活性。  相似文献   
73.
田间试验条件下,以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及其非转基因亲本常规棉石远321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生育期(30、60、90、120d)转双价基因棉和亲本棉根际土壤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速效养分(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双价基因棉根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变化趋势与其亲本常规棉基本一致,但各养分的具体变化幅度因生育期不同而异。播种后30、60、120d转双价基因棉和亲本常规棉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棉花生育进程其变化趋势虽各不相同,但同一生育期转双价基因棉与亲本常规棉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土壤酶活性和速效养分含量受转双价基因棉的影响较小,其变化主要受生育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凌云  邵晨  颉志刚  王娜 《生态学报》2012,32(18):5763-5769
棘胸蛙(Paa spinosa)亚成体在人工驯养过程中容易出现越冬困难,非正常的冬眠可能会影响次年的繁育。以雌性棘胸蛙亚成体(1—2龄)为对象,研究该蛙在人工低温暴露(4℃保持90 d)条件下的生存力、机体能量物质消耗、肥满度、脏器系数的变化特征,以及这些参数在温度恢复至正常(由4℃缓慢升至22℃后保持7 d)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蛙在低温暴露过程中存活率逐渐降低,恢复期无死亡。肥满度(K)和体重/体长(Kwl)在低温暴露期间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两者在经历恢复期(22℃,7 d)后均恢复至初始水平(P>0.05)。胃系数和脾系数在低温暴露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且两者在第90天均显著大于初始水平(P<0.05)。恢复期肝系数显著减小(P<0.05)。在低温暴露期各阶段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与初始无统计差异(P>0.05);肝脏水分在低温暴露期间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肌肉水分则与之相反;肝脏非脂肪干物质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肌肉非脂肪干物质则呈相反趋势。肝糖原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5),低温暴露第60天和第90天肝糖原含量与初始相比分别增加59.4%和60.1%,而恢复期肝糖原含量则降至初始水平(P>0.05)。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在低温暴露过程中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同时肥满度、肝系数、肝脏非脂肪干物质和肝糖原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肌肉非脂肪干物质则显著减少(P<0.05),说明该蛙雌性亚成体在低温期主要消耗的能量物质不是脂肪而是肌肉非脂肪干物质,或者肌肉非脂肪干物质在组织间发生了大量转运。  相似文献   
75.
以当地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主栽品种'陇椒5号'和'七寸红'幼苗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浓度的外源谷胱甘肽(GSH)对辣椒叶浸提液处理下辣椒幼苗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以探讨外源GSH对辣椒自毒作用的缓解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辣椒叶浸提液处理后,两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SOD、POD、APX 活性及AsA含量均显著下降,GR活性和GSH含量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且处理时间越长变化幅度越大.在叶浸提液自毒作用下,浓度为 30和50 mg·L-1的GSH可明显提高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中SOD、POD、APX和GR的活性及GSH、AsA的含量,显著降低MDA的含量.研究发现,辣椒叶浸提液能对辣椒幼苗产生自毒作用,外源GSH能诱导辣椒体内保护酶系统和抗氧化物质活性增强,有效降低细胞的膜脂过氧化水平,对辣椒的自毒作用有一定的缓解效应;'陇椒5号'和'七寸红'分别在30和50 mg·L-1 GSH时缓解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6.
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硝化及反硝化功能微生物在氮素可利用性、硝酸盐淋溶和氧化亚氮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指示不同放牧强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预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状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长期试验样地为对象,应用定量PCR和限制性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的方法,研究土壤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反硝化细菌的丰度、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p H和铵态氮含量分别在7.90—8.18和6.37—35.92 mg/kg之间,中度放牧处理显著增高了土壤pH(P=0.03),而铵态氮含量在重度放牧处理中最高(P=0.02)。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异养呼吸相比未放牧处理均显著降低(P=0.02)。土壤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范围分别为每克干土(4.94—7.60)×10~9个拷贝数和(0.68—3.75)×10~6个拷贝数,放牧处理对AOA-amoA基因丰度无显著影响,中度放牧处理显著降低了AOB-amoA基因丰度(P=0.04);反硝化微生物nosZ基因丰度随在轻度放牧处理中最低(P=0.03)。土壤铵态氮含量是影响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的主要因子,而nosZ基因丰度主要受反硝化底物含量及土壤通气状况的影响。冗余分析表明由放牧所引起的可利用性氮含量的变化是导致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
新疆地区欧洲李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塔城、伽师、伊犁和轮台的21株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 Linn.)单株[‘塔城槟子’(‘Tacheng Binzi’)5株,‘伽师酸梅’(‘Jiashi Suanmei’)、‘吾尔江’(‘Wuerjiang’)、‘艾努拉’(‘Ainula’)、‘阿鲁恰’(‘Aluqia’)和‘克孜吾尔江’(‘Keziwuerjiang’)各1株,均为国内栽培型;‘塔城酸梅’(‘Tacheng Suanmei’)2株,分别为国内栽培型和疑似国内野生型;欧洲李5株,均为国内野生型;‘法兰西’(‘French’)、‘斯坦勒’(‘Stanley’)、‘女神’(‘Goddess’)和‘理查德’(‘Richard’)各1株,均为国外引进型]为实验材料,对其叶片13个表型性状(包括5个定性指标和8个定量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欧洲李单株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5%~48.5%,其中,单叶干质量、叶形、叶缘和单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8.5%、39.4%、39.2%和37.4%,明显高于其余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85.311%;其中,单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叶基和叶尖、叶厚和叶柄长、叶色和叶缘的载荷分别在第1、第2、第3和第4主成分中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5.0处,供试21株单株被分成3组,其中,5株国内野生型聚为一组,1株国内栽培型(‘阿鲁恰’)及4株国外引进型聚为一组,其余10株国内栽培型及1株疑似国内野生型聚为一组,并且,国内野生型与国内栽培型的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地区的欧洲李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较高,单叶干质量、单叶面积、叶形及叶缘是欧洲李多样性分析的主要依据;并且,影响欧洲李叶片表型性状的主要因子有单叶面积-单叶干质量因子、叶基-叶尖因子、叶厚-叶柄长因子和叶色-叶缘因子。  相似文献   
78.
1976年Reuben等[1]发现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examethylenebisacetallllde,HMBA)在5×10-3mol/L浓度可诱导99%以上的Friend红白血病细胞分化.已报道HMBA在体外可引起动物多种实体瘤和白血病细胞系的分化[2].阐明HMBA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机制有着重要意义.HMBA去掉一个乙酸基后单乙酸己二胺(N-acetyl-diallllnohexaneNADAH):CH3CONHCHZCHZCHZCHZCHZCHZNHZ,具有与HMBA几乎同样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活性[3,'」,由于NADAH有一个活泼基因NHZ,为固相化研究其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机理提供了可能。通过两步合成将…  相似文献   
79.
80.
以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油蒿群落不同发育阶段植物叶C、N、P含量,分析了植物叶C∶N∶P比化学计量特征,探讨了油蒿群落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蒿群落发育早期,植物生长受N限制,发育中后期,植物生长受P限制;油蒿群落发育早期阶段的植物具有较高的叶C∶N比和较低的叶N∶P比,而油蒿群落发育后期阶段的植物具有较低的叶C∶N比和较高的叶N∶P比。随着叶C∶N比的增大,油蒿群落生物量呈指数函数显著降低,物种多样性呈对数函数降低的趋势,但不显著;而随着叶N∶P比的增大,油蒿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均呈幂函数显著增加,表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油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