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荷能12C离子对抗癌药物VP16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55MeV/u^12C^6 离子注入鬼臼衍生物之-鬼臼之叉甙(VP16),针对它在临床上的缺点,试图利用重离子的能量转移和质量沉积对其分子组成与结构进行改造,以增加它的水溶性,提高疗效,减小毒性。实验样品在离子注入后,先后进行了紫外(UV)、高效液相(HPLC)和液质联用(HPLC-MS)分析,并对癌细胞K562和HL-60分别进行了药理活性测定,取得了初步结果和进行了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虾池塘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生态学特征指标进行连续采样监测, 研究分区养殖系统对于虾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采用进排水管和水泵将虾塘和鱼塘相连, 通过泵出虾塘底层水和回流鱼塘上层水实现水体流动。分区组(R)由对虾单养塘和鱼类混养塘组成, 对照组(C)为对虾单养塘, 监测时间为30 天。结果显示: 通过定期循环处理可使对虾养殖池塘内总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含量分别降低36%-45% 和15%-20%。R 组虾塘水质改善, 溶解态活性磷含量(PO4–P)增加, 显著高于C 组(P<0.05); 实验结束时R 组虾塘NH4+–N 含量显著低于C 组(P<0.05)。实验期间, R 组浮游植物种类多于C 组, 均表现为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裸藻门; R 组蓝藻生物量低于C 组, 尤其C 组具有较高比例的颤藻。实验结束时, R 组绿藻门的优势度明显高于C 组(P<0.05); R 组浮游植物的香农多样性指数(2.91)略高于C 组(2.62)(P>0.05)。实验期间, 2个处理组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 丰富度指数均逐渐升高, 并且R 组在第20、30 d 高于C 组(P<0.05)。结果表明: 分区养殖可以通过减少颗粒物而改善水质, 水体流动可以加速含磷物质释放。水体流动和较低的N/P 可能有助于提高虾塘内绿藻种类优势度而减少蓝藻发生, 并且在提高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以及丰富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3.
以12个耐低温弱光的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模拟日光温室低温弱光逆境,研究了辣椒叶片中脯氨酸(Pro)、可溶性搪、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耐低温弱光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5℃/5℃(昼/夜)、100μmol·m-2·s-1光照处理使辣椒叶片的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于处理前期升高,后期浇档?低温弱光处理10 d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处理20 d的可溶性糖含量与辣椒耐低温弱光性呈显著正相关;10个品种的Pro含量与品种的耐低温弱光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ro的累积表现为保护作用;耐低温弱光性较强的品种'湘研1号'和较弱的品种'湘研16号'中Pro含量与耐性呈负相关,Pro的累积表现为伤害性反应.  相似文献   
74.
1986-2015年瓜州绿洲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利利  颉耀文  张秀霞  李虹  李汝嫣 《生态学报》2017,37(16):5482-5491
瓜州县作为丝绸之路的边塞重镇,瓜州绿洲在保持东西段的经济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提取1986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间的绿洲分布信息,并使用格网化的方法,分析瓜州绿洲变化的时空过程和空间规律。结果表明:过去30年间,瓜州绿洲总体为增长的趋势,面积净增长278.874km2,相比于1986年,绿洲扩张49.6%,其中2000年以前绿洲的扩张速度较慢,2000-2005年为绿洲扩张的巅峰时期,其次为2005-2015年。空间分布上,昌马灌区绿洲不断向冲积平原前缘和向西扩张,主要为移民区域的耕地开发;疏勒河干流灌区的绿洲扩张是以原始绿洲为基础,呈散射状向外发展;疏勒河尾闾的绿洲规模较小、斑块分散,但在近几十年间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扩张。对于绿洲退缩而言,主要发生在昌马冲积平原区,面积较少,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分布的较多天然植被,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变化频繁。总结绿洲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瓜州绿洲的扩张速度较快,扩张特征明显。昌马冲积扇前平原作为一个较典型的扩张区域,绿洲不断向北部细土平原扩张,但由于该区域本身的地下水位较浅,地表盐渍化现象严重,加之大量地表水利工程的建立,盐渍化的防护和治理成为了确保该区域绿洲长期稳定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5.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带核径迹辐射探测器的水稻种子装置,回收后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分析了201粒升空种子长出植株的基因组多态性。在检测的189个基因座位范围内,30.2%的植株中发现与地面对照不同的扩增带,单株的多态性座位数为1 ̄25。特异扩增带的测序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空间搭载水稻种子确实可导致当代植株基因组发生变异。同一技术分析个别种子连续世代的基因组多态性,结果显示,当代的部分多态性可遗传至后代。7粒受空间高原子序数、高能粒子轰击的种子,在当代植株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基因组多态性,从胚受粒子击中的3粒种子后代中,筛选出农艺性状明显变异的突变株系,初步暗示了空间高能重离子辐射对诱导基因组的多态性,乃至遗传性表型变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利用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和阿利新兰-高碘酸雪夫试剂(AB-PAS,AB,pH 2.5)组化染色技术研究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消化道组织结构及其黏液细胞的分布特征。圆尾鲎消化道外形为一直管状,中肠部位有分支。H.E染色结果显示,食道、胃、幽门、中肠与后肠的管壁一般结构由外至内分为外膜、肌肉层、黏膜下层、黏膜层。食道是一段短管状结构,肌肉层较胃壁的薄但几丁质层极厚。胃则为一膨大的砂囊结构,内含一定数量的纵行黏膜皱褶,肌肉纤维排列整齐,几丁质层较薄。幽门与中肠套叠,幽门壁肌肉层很薄,几丁质层清晰可见。中肠和后肠结构差异不大,具有一定数量的黏膜皱褶,上皮细胞间分布比较多的黏液细胞,均无几丁质层。AB-PAS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消化道有Ⅰ和Ⅱ型两种黏液细胞,不同部位分布数量差别很大。食道和幽门未见黏液细胞。胃黏膜下层有少量Ⅱ型黏液细胞。中肠和后肠黏液细胞数量比较多,尤其是与幽门套叠的中肠前端区域,均以Ⅱ型黏液细胞为主,主要分布在黏膜下层和黏膜上皮。在后肠黏膜下层有Ⅰ型黏液细胞分布,而黏膜上皮则分布密集的Ⅱ型黏液细胞。圆尾鲎消化道组织结构及黏液细胞分布特征反映其不同部位功能的差别,体现食性与消化机能相协调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背景】CueR被证实在模式细菌大肠杆菌的Cue抗铜系统中参与转录调控,西瓜食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中是否有类似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鉴定西瓜食酸菌中的cueR基因、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特点与功能,可以为进一步探究类Cue系统在西瓜食酸菌铜稳态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肠杆菌等4个模式细菌中已经鉴定的CueR为参照,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西瓜食酸菌的CueR (AcCueR)与大肠杆菌的EcCueR、铜绿假单胞菌的PaCueR、沙门氏菌的SeCueR、霍乱弧菌的VcCueR蛋白进行结构、性质、亚细胞定位、互作因子等特征分析;利用同源重组插入突变技术构建西瓜食酸菌FC440菌株cueR基因的突变体,并制备突变体基因功能互补菌株,比较分析各菌株抗铜性表型。【结果】西瓜食酸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CueR序列相似性最高;5个细菌的CueR蛋白均属于HTH-MerR-SF超家族,三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5种蛋白结构相似;AcCueR可以与西瓜食酸菌中P型ATP酶(即CopA)、多铜氧化酶CueO产生互作,且copA启动子中存在一个与CueR结合的回文结构。在含Cu~(2+)培养基上,突变菌株FC440(?cueR)生长能力明显减弱,基因功能互补菌株FC440(?cueR-cueR)的生长能力则完全恢复。【结论】西瓜食酸菌中的cueR基因与菌的抗铜性相关,其AcCueR蛋白与大肠杆菌等菌中的CueR具有相似的结构与功能,在西瓜食酸菌中可能存在类似于大肠杆菌的Cue抗铜系统。  相似文献   
78.
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学渊  魏伟  周亮  郭泽呈  李振亚  张静  颉斌斌 《生态学报》2021,41(12):4707-4719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政策的调整,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基于西北干旱区生态本底特征,选取土壤、地形、气候并结合夜间灯光数据构建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地理探测器对西北干旱区2000、2007、2012、2018年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来看,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以重度脆弱性为主;从不同土地利用脆弱性来看,微度脆弱区以草地、林地为主,轻度脆弱区以草地为主,中度脆弱区和重度脆弱区以未利用地为主,18年来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整体保持不变;(2)影响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性分异的主导因素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地形位指数、气温、降水、夜间灯光指数,各因素对生态脆弱性的平均决定力分别为0.63、0.36、0.27、0.26和0.22。(3)基于生态脆弱性监测结果和驱动因素分析,将西北干旱区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生态核心保护区、生态综合监测区、生态优化关注区、生态恢复治理区、生态潜在治理区,并提出相应管理方案。研究可以为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9.
氮离子束对小麦种子不同部位作用的突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荷能重离子束(^14氮^1 和^14氮^7 )在作物改良上的应用。为了探讨离子束轰击小麦种子不同部位(例如:种皮,种胚和整粒种籽,包括胚乳、胚和种皮)后的不同反应,采用了不同能量的氮离子。轰击不同部位是通过改变离子能量来实现的。在这个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三种能量以达到轰击不同部位的目的,它们是超低能区的110keV,低能区的15.7MeV/u和中能区的72MeV/u.根据TRIM 91程序计算,它们在种子内的射程依次为0.44μm,0.61mm和9.6mm。所以,110keV的离子不能贯穿种皮,因为它的厚度72μm,只能极浅层注入种皮而不能触及胚细胞(称这种情况为轰击部位1),15.7MeV/u的离子能够贯穿种皮并注入胚内(厚度约1mm),但不能进入胚乳(称这为轰击部位2),72MeV/u的离子能从种子的胚部到顶部贯穿整个麦粒(麦粒长约7mm)(称这为轰击部位3)。上述三种能量的氮离子辐照了三个品种(定西24、88-12、82-579)的春小麦种子。而后进行了室内实验和大田培育,得到了50%出苗率时的剂量D50,统计了上述三个轰击部位下根尖细胞中的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大田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异,例如增产(达百分之几十),早熟(五天左右),矮杆(低约20cm),抗(条锈)病,并且显示了轰击不同部位的突变频率与突变谱,还简略地讨论了三种情况的突变机理。  相似文献   
80.
重离子束辐照牧草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80MeV/u^20Ne^10 叶离子束贯穿处理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种子,从实验室种子萌发和根尖细胞的观测分析,随着贯穿剂量的增加,幼苗生长明显减弱,呈负相关性;而染色体总畸变率和徽核率随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呈正相关性。结果表明:禾本科牧草比豆科牧草对重离子辐射敏感性强,禾本科牧草适宜剂量为20Gy~30Gy,豆科牧草辐照剂量应高于150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