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了探索杆状病毒几丁质酶对微生物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其利用途径 ,分别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表达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HaSNPV)几丁质酶 .用PCR方法扩增出不含N端信号肽编码序列的几丁质酶基因片段 ,并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 8a和重组到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 ,在大肠杆菌 (E .coli)BL2 1和粉纹夜蛾 (Trichoplusiani)细胞系Tn 5B1 4中分别进行了表达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 15 %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量约占细胞总蛋白10 % .将含有几丁质酶的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表达产物添加到苏云金杆菌 (Bt)菌液中一起喂食 2龄家蚕 .结果显示 ,HaSNPV几丁质酶基因的 2种表达产物和Bt杀虫剂的混合物使处理的家蚕的致死时间较对照处理均明显缩短 .昆虫细胞和大肠杆菌表达产物与Bt混合物处理的LT50 分别从 93 5h和 95 1h缩短到 5 6 2h及 6 7 2h ,并且供试家蚕的生长速度明显缓慢 .研究结果表明 ,重组的HaSNPV几丁质酶有望作为Bt杀虫剂的增效剂  相似文献   
82.
我国和世蓝浆果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蓝浆果是具独特保健作用、生食加工皆宜的适于我国红黄壤地区开发的新兴经济作物。通过对美国一些研究机构和苗圃的考察及参加在智利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蓝浆果研讨会,对目前世界蓝浆果的发展状况、趋势及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作了概述,对我国发展蓝浆果的前景、方向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3.
84.
沼水蛙繁殖习性与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广东省韶关地区沼水蛙(Hylarana)的生态习性,该蛙在韶关地区的繁殖期为3—5月,繁殖期雌雄性比为1:2.02;雄蛙个体一般小于雌蛙个体,具备繁殖能力的雄蛙最小体长为61.18mm,平均体长为71.73mm,雌性最小体长为63.57mm,平均体长为73.38mm;雌蛙卵巢内有两种不同大小的卵球。沼水蛙的主要食物为鞘翅目、直翅目、鳞翅目的昆虫。  相似文献   
85.
马岚  姚健晖  顾月华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2,24(4):236-239,T001
细胞周期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过程,其运行过程受到多个检验点(checkpoint)的严格监控.MAD2是动物细胞纺锤体检验点(spindle checkpoint)中一种重要的蛋白。我们利用免疫印记法从蚕豆组织中检测到一种MAD2的同源蛋白,该蛋白的分子量在26KD左右,其亚细胞分布方式与动物细胞大致相同,都随细胞周期的进行而变化:在间期细胞中,MAD2分布于整个细胞中,并且在核膜外侧有优先聚集;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MAD2在核膜破裂后开始在动粒处聚集;到早中期(prometaphase),MAD2定位于动粒;随着微管的延伸,MAD2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在中期,晚中期及后期细胞中,动粒处已无MAD2的分布。  相似文献   
86.
休眠期和营养期包囊游仆虫的纤毛器骨架及其微管蛋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术 ,显示了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中纤毛器骨架的形态 ,并对该纤毛虫休眠细胞和营养细胞的纤毛器及其α、β -微管蛋白进行了免疫荧光定位的比较研究。由免疫荧光显微术显示 ,包囊游仆虫形成休眠包囊后 ,背部毛基体完整地按原有模式保存下来 ;纤毛杆解聚后微管蛋白多集中在细胞皮层 ,小部分均匀散布在细胞质中。据所得结果认为 ,包囊游仆虫形成包囊后 ,微管蛋白主要有 3个去向 ,即 :①处于自噬泡内被逐步消化 ;②以“微管蛋白库”的形式分布于细胞皮层及细胞质中 ;③保留在残留的基体中。此外 ,以往研究中发现的棘毛基部纤维网络未被标记上 ,提示这些纤维体系可能不属于微管系统  相似文献   
87.
香菇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香菇多糖是从香菇的菌丝体提取的高分子葡聚糖 ,除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转移作用外 ,能影响机体多种免疫功能 ,使T细胞恢复活性 ,促进白细胞介素的产生 ,还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临床上已作为免疫增强剂 ,用于肿瘤和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1]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小鼠随机分成 5组。第1组为对照组 ;第 2组注射生理盐水 ;第 3组注射香菇多糖 1mg/kg ;第 4组注射香菇多糖 5mg/kg ;第5组注射香菇多糖 10mg/kg。均作皮下注射 ,连续注射 5d ,停药品 1d ,第 7d拉颈处死。1.2 方法1.2 .1 LAK细…  相似文献   
88.
湖南桑植早三叠世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二叠统深海相地层中放射虫化石十分常见,浅海相灰岩中也时有发现。然而,格里斯巴赫阶至今未找到放射虫化石,迪纳尔期和史密斯期的放射虫化石仅有土耳其西北部,泰国南部、湖南桑植和美国俄勒冈州中部四个化石点。这些放射虫化石普遍产自灰岩中,并以极低的分层度为特征,仅由1到4个种组成,均为古生代型分子。根据牙形石化石,湖南桑植放射虫化石产物迪尔阶和史密斯阶的结核状灰岩中,鉴定有两个种,即Entactinia nikorni和?Polyentactinia phatthalungesnsis。它们与泰国南部迪纳尔期的放射虫可以对比,但与土耳其西北部迪纳尔斯至史密斯期的放射虫动物群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9.
昆虫是动物界的最大类群,形态的变异,发育的畸形,时有发生。国内外虽有报道,但为数不多。加藤(1943)曾报道过发现8只足的棉叩头虫Pectocera fortunei Candeze雄虫;7只足的螽斯Mecopoda nipponensis De Hean雄虫。何俊华(1984)报道了8只足的螟黑纹茧蜂Bracon onukii Watanabe雌虫。 1987年7月间,在捕捉药用昆虫独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Linnaeus)时,发现1头发育畸形的雄性成虫。该虫前后足正常。左中足亦正常,腿节长14mm,宽4.5mm;胫节长10mm;跗节8mm;爪2.5mm。右中足畸形,在  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皂角刺治疗乳痈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皂角刺药物靶点数据集、乳痈相关疾病靶点数据集,构建皂角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并分析"皂角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急性乳腺炎"网络。开展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皂角刺治疗乳痈的可能机制。结果:共得到皂角刺活性成分11个,筛选出活性成分所对应的不重复靶点共97个,其中1个活性成分无对应靶点。通过搜集GeneCards 和OMIM数据库,共得到292个急性乳腺炎的相关靶点基因。将疾病靶点基因与药物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进行比对后,得到10个交集靶点,即皂角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潜在靶点。皂角刺活性成分按degree值排前3名的依次为槲皮素(quercetin)、漆黄素(fisetin)、山奈酚(kaempferol),其中皂角刺治疗乳痈的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雌激素受体1(ESR1)等5个关键靶点,主要涉及乳腺癌疾病通路、TNF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3条信号通路。结论:皂角刺治疗乳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机体的炎症反应以及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