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本文研究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HL-60细胞中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II和IV(GnT-II,IV)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0.1μmol/L的ATRA即可使GnT-II和IV的活力明显降低至50%左右,但ATRA浓度增至1.0或10μmol/L时,酶活力不再显著下降。在未经ATRA处理的对照细胞中,培养不同时间两酶活力均有较大的变动,未经同步化和同步化的细胞分别在24h及至48h达到高峰。ATRA处理后,未经同步化细胞的酶活力高峰也在24h,但不论同步化与否,在24h之前均未见两酶活力的下降,24h后,酶活力逐步降低。对以上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2.
蚕豆特矮秆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在国内首次发现的蚕豆特矮秆突变体的优良后代“鄂农 82矮”及高秆品种“启豆1号”为亲本, 研究了株高及其与株高密切有关的两个性状──节间长和节数的遗传。结果表明:株高、节间长、节数3个性状受核基因控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母性遗传。供试双亲株高性状存在一对基因的差异,我们用Df-df表示这一基因座的两个等位基因,高秆亲本基因型为Df Df,矮秆亲本的基因型为dfdf,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数量遗传分析表明,3个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高、节长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很重要,显性度接近于1。节数仅受加性效应控制,显性效应不显著。 Abstract:DwarF Enong 82,which derived from the unique dwarf mutant discovered in China,was crossed with the commercial broad bean cultivar Qidou 1.From the crossing six basic generations were generated for studing the genetical behaviors of plant height and two related characters i.e. node length and number of nod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characters were governed by nuclear genes.The difference in plant height between two parents was related to a loci,which was designated Df-df.Generation mea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additive-dominance model was adequate to interpreting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hree characters.The estimates of number of genes controlling these characterswere the same astheresults with Mendlian methods.  相似文献   
143.
Bosis  S  顾士民 《微生物与感染》2005,28(4):47-47
人偏肺病毒(hMPV)是2001年荷兰学者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和成人中分离到的一种与禽肺病毒密切相关的RNA病毒。研究表明hMPV是婴幼儿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新现病原。作者为全面评估该病毒在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等感染的情况,采集了1505例已排除外科疾患的15岁以下急诊儿童的咽拭样品,进行hMP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病毒核酸的检测,并对包括症状、体征、治疗等方面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4.
江西省植物生理学会于1983年4月20—23日在南昌市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殷宏章先生,副理事长娄成后、沈允锕先生以及北京农业大学祝宗蛉教授专程前来参加会议。殷宏章理事长代表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在开幕式上致了贺词,并赋诗一首:四月南昌正春耕,植生学会集群英。且喜“沁园春”意好,今朝更待满江红。会议期间四位先生分别作了“生物的四固”,“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细胞内的信息传  相似文献   
145.
 本文将克隆于pBR322的人胃癌Ha-ras基因(PGC6.6)和带有上游区片段的Ha-ras基因(PGC9.1)的CC~*GG位点甲基化后,转化NIH3T3细胞。发现pGC6.6甲基化与非甲基化对转化效率无明显影响,而pGC9.1甲基化后转化效率明显低于非甲基化pGC9.1者,甲基化/非甲基化pGC9.1的转化效率均明显高于甲基化/非甲基化pGC6.6者。本文又对人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DNA中Ha-ras基因的HpaⅡ、Msp Ⅰ限制性内切酶图谱作了比较,并同对比较了癌及癌旁组织中Ha-ras基因的mRNA水平,发现一例病人癌组织中Ha-ras基因的CC~*GG位点甲基化程度较癌旁组织中者低,且该例中Ha-ras基因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中明显地高。这些结果,结合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在人胃Ha-ras癌基因上游区可能存在一增强子样作用的区域,对Ha-ras基因起调控作用。该上游区CC~*GG位点的甲基化能降低这种调控作用。仅Ha-ras结构基因的CC~*GG位点甲基化不足以明显影响其转化活性。在体内,Ha-ras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可能与其达表水平升高以至诱发癌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6.
由水仙愈伤组织产生再生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仙在大田条件下的繁殖率是很低的。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水仙已进行许多探索。本文报道从水仙鳞片愈伤组织长期培养物高频率地再生植株。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为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Roem.)的鳞茎。鳞茎用0.1%升汞溶液表面灭菌20分钟,经无菌水多次冲洗后,将较内层的鳞片基部切成约27mm~3切块(带有鳞茎盘)作外植体。  相似文献   
147.
草履虫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材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代表动物。本文就草履虫的表膜结构谈一些认识。 1.表膜(pellicle)原生动物的细胞质总是由一层(或几层)膜结构与其外部环境相隔开,这就是表膜。不同类群的原生动物的表膜结构不同。在大多数变形虫中,表膜是由一层封闭的膜系统也即单位膜组成。这种表膜就是一层质膜,在原生动物中是最简单的。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表膜有三层单位膜,最  相似文献   
148.
双小核草履虫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小核草履虫(Paraecium aurelia)比尾草履虫(P.caudatum)较为小些(长约135微米,宽35—40微米),细胞内含有一个多倍体的大核和两个双倍体的小核(尾草履虫则含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双小核草履虫的有性生殖及其遗传学双小核草履虫的接合生殖开始时,两个草履虫先在近前端的无纤毛区附着,以后,附着区逐渐扩大,咽道区的膜发生融合,两个接合体之间产生了细胞质通道。随着每个接合体内的大核渐趋瓦解,而所含的两个小核均发生减数分裂,经过连续二次分裂后,每个细胞内的小核数变为8个。接着每个细胞的8个小核有7个瓦解,剩下的各一个单倍体小核经有丝分裂产生两个配子核,其中一个是动核,另一个是静核。两个接合体中的动核经过细胞质通道各自移到对方细胞中,与对方的静核结合成合子核。两  相似文献   
149.
游仆虫皮层棘毛基部纤维包括纵纤维、前纵纤维和放射纤维:额腹棘毛基部后纵纤维一般长而粗大,前纵纤维次之,放射纤维较细小;横棘毛基部前纵纤维几乎纵贯额腹横棘毛区皮层,而放射纤维较为细小;尾棘毛基部仅与一类更为细小的放射纤维相联系。不同额腹棘毛基部的同种纤维大小、形态不尽一致,各种纤维由棘毛基部区向皮层细胞质多个方向伸展,表现出极性和不对称性。并且额腹横棘毛基部纤维相互交联在一起,导致这一皮层区域形成强大的棘毛基部纤维网络。 游仆虫形态发生中,横棘毛原基向皮层裂口上方伸出一束粗大的纤毛芽时,先后发生模棘毛原基前纵纤维芽、额腹棘毛原基后纵纤维芽,以及这些棘毛原基放射纤维芽。纤维芽的发育顺序是从左列棘毛原基开始,到右侧的棘毛原基。这种纤维物质生长的顺序性,与新棘毛原基的发生和分化是相一致的。并且额腹棘毛基部后纵纤维和横棘毛基部前纵纤维形成中显示出极性和方向性,纤维物质生长伸长的方向与相应的新棘毛迁移方向相反。 老棘毛基部纤维在游仆虫形态发生过程中必然要退化。我们推测,其瓦解过程与细胞分化中老棘毛逐渐失去功能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50.
本文介绍了饲料的质与量对初生扬子鳄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饵料组成以小鱼、小虾、螺、兔肉、猪肝和乌鳢肉进行有规律的混合搭配饲喂,幼鳄生长最好,并初步探讨了越冬前及越冬后每鳄每天较合适的喂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