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顾增发  王志均 《生理学报》1986,38(6):635-642
以0.25%牛磺胆酸钠-0.25%胰蛋白酶溶液注入大鼠胰导管制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观察剂量为 3μg/kg的牛胰多肽(BPP)对胰腺炎大鼠胰组织磷脂酶 A(PA)活性、钙含量、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抑制力(STIC)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伴注BPP的胰腺炎组,PA 活性、钙含量、胰蛋白酶活性及STIC 分别降为胰腺炎组的51%(P<0.001),75%(P<0.001)、20%(P<0.001)以及24%(P<0.001);2.在伴注碳酰胆碱的胰腺炎组,上述四项指标的水平升高。但在伴注碳酰胆碱及BPP 两者的胰腺炎组却分别降至伴注碳酰胆碱的胰腺炎组的39%(P<0.005)、51%(P<0.001)、40%(P<0.001)以及 59%(P<0.001);3.在伴注Ca~(2 )的胰腺炎组,上述四项指标剧升,注射 BPP对其无影响。结果提示,BPP 能降低大鼠胰组织内磷脂酶A 和胰蛋白酶活性及胰内钙沉积量。机制可能与 BPP打断胰酶活化链有关,是否还影响腺泡细胞膜上M受体的功能,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2.
背联体贻贝棘尾虫的每一虫腹面含有相当于正常棘尾虫的腹面纤毛系统,背联两虫任意一侧属于一虫的背面有4列背触毛,它们的排列分布相似于正常棘昆虫的第1—4列背触毛,另一虫背面打2列背触毛,它们相似于正常棘尾虫的第5、6列背触毛。结果表明,背联体棘尾虫是其中两虫各以背面第4列和第5列背触毛之间的皮层区相联接形成的。也有的背联体中背部皮层联接区有变化。无性分裂中背联两虫皮层纤毛结构的形态发生相似于正常棘尾虫,并且两者其皮层纤毛器如口围带、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等相应结构的发育是同步进行的,推测背联两虫的皮层发育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有某种机制控制着相互间的协调。背联体棘昆虫在无性生殖周期中总是经历着一个调节成单体的过程,认为这于背联两虫都具有一套结构功能正常的运动胞器(特别是口围带),而产生向不同方向运动的“不协调”的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包囊游仆虫皮层和营养核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研究纤毛虫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结构的分化及其调节机理,本文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营养期包囊游仆虫背、腹面皮层表膜下含3种方式排列组成的纵微管层以及深部微管;口区皮层内含高电子密度的杆状小体;口围带小腹基部含电子致密带和小腹托架,棘毛基体基部及基体下微管束形成围棘纤维篮;背纤毛基体下方也含微管结构;大核染色质附着在核膜上,核膜其他区域有规则排列的核孔。  相似文献   
14.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中,各类纤毛器的纤毛基体上方的大部分纤毛杆退化,或仅保留毛基体,有时部分额腹棘毛的毛基体也瓦解消失。残留纤毛的纤毛杆周围微管和中央微管仍具有“9 2”结构特征,也有少数纤毛杆出现2套“9 2”微管共处于一层纤毛膜内的现象。毛基体中周围三联体微管的中央形成微管形结构聚合体,基体附属结构仅存在基体间连接及纤毛器托架的残余物;非纤毛区皮层表膜下未见微管层。纤毛区皮层含纤毛器腔周围微管层(相当于表膜下微管层)、纤毛器深部及附近的微管束和分散的微管群。并且,纤毛区皮层囊泡内含有呈不同形态的纤毛杆结构;大核核孔明显变大,核孔数目减少,核孔内膜附着染色质。  相似文献   
15.
地衣霉素对细胞膜表面运铁蛋白受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抑制糖蛋白N-糖链合成的地衣霉素处理SMMC-7721人肝癌细胞,3H甘露糖掺入实验显示细胞膜表面糖蛋白N-糖链的合成受到显著抑制,但细胞膜表面运铁蛋白受体内吞再循环的过程无显明变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受体与运铁蛋白的亲和力亦无改变,但细胞膜表面运铁蛋白受体数减少。结果提示用地衣霉素处理细胞后,在内质网合成的无N-糖链的运铁蛋白受体影响其运输到细胞膜表面表达。  相似文献   
16.
屎克螂适宜的繁殖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4年对屎克螂适宜的繁殖条件研究结果:1.土层40cm和60cm的平均温度分别为15.92±6.34℃和15.89±6.08℃;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70±3.74%和23.72±1.88%,使各虫态处于一个几乎恒温恒湿的条件,有利于生长发育与越冬,2.土壤含水量17%、20%、22%、26%和29%,其产卵最多的深度分别在65─70cm,75─80cm,65─80cm,65—80cm和35—50cm,分别占产卵总数的34.16%、42.42%、68.42%、55.40%和90.56%。3.不同土壤的产卵深度,沙壤土以土下45—50cm处最多,占产卵总数的34.78%;沙土以65—85cm最多,占产卵总数的86.67%;粘土以45—60cm最多,占产卵总数的51.11%。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人分裂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作为目的基因,把包括PCNA基因5′端非翻译区(5′NTR)的24bp和编码38个氨基酸114 bp的顺序插入pTZ19R,构建与LacZ’5′端的融合基因。用寡核苷酸定点突变法在PCNA 5′NTR形成SD顺序,再用PCR法在SD顺序左右两侧分别随机突变6个和7个碱基,使它们与结构基因5′端顺序自发地形成各种可能的翻译起始区(TIR)二级结构。重组质粒转化JM109(DE3),以T7 RNA聚合酶-T7启动子调控转录。对288个重组子的β-gal活性测定表明,不同重组的表达量可相差55倍,其中9个表达量不同的重组子的RNA dot blot证实它们在转录水平无明显表达差异。由此提示,该研究策略和方法能有效地改变目的基因的TIR二级结构和捕获具有高翻译起始效率的表达克隆。  相似文献   
18.
捻翅目昆虫是胎生的,胚胎发育和孵化均在母体血腔内进行。稻虱跗Elenchinus japonicus属捻翅目,跗科,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本文报道稻虱跗 卵的形成各阶段:1)雌虫体内无典型的卵巢,所有卵在母体体腔内同步发育和成熟。最早发现的原卵是包囊干细胞,在雌幼虫血腔内。2)每个包囊细胞内含256个姐妹细胞,其中有一个细胞分化成卵母细胞,其余的成为营养细胞。3)成熟卵为椭圆形,大小为75-100×40-50μm。其胚胎发育过程按顺序包括:卵裂、胎盘形成、胚带分节、附肢形成和胚胎背合等阶段。稻虱跗 行单胚生殖。  相似文献   
19.
觉醒状态下脑内组胺神经元活动加强已有的证据表明,组胺(HA)起着神经递质和/或神经调质的作用,且可能和多种脑机能的调节有关。在哺乳动物脑内,HA是在组胺酸脱羧酶作用下由左旋(L)组胺酸脱羧而成的。组胺N位甲基转移酶可使组胺失去活性。HA的中枢作用受突...  相似文献   
20.
蒺藜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