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鸟氨酸-尿素循环(OUC)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循环过程,但在贝类中尚缺乏相关研究。为此,以厚壳贻贝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其外套膜和后闭壳肌组织中的鸟氨酸-尿素循环途径的主要代谢物和关键基因的含量及其表达量;进一步测试了在精氨酸注射条件下,各主要代谢物和关键基因的含量及表达量变化,以及13C标记尿素注射贻贝后,其贝壳中δ13C比值(13C/12C)变化。结果表明,厚壳贻贝外套膜和后闭壳肌均含有较高浓度的尿素;精氨酸注射导致其两种组织中尿素浓度显著上升(P<0.01),以及瓜氨酸浓度显著下降(P<0.01),但鸟氨酸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精氨酸注射显著上调了两种组织中的脲酶基因的表达量(P<0.01),但其他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在两种组织中存在差异,显示出鸟氨酸-尿素循环途径在其两种组织中具有复杂而不同的调控过程。13C标记尿素注射贻贝显著上调了贝壳中δ13C的比值(P <0.01),表明尿素分子可能参与了贻贝贝壳的生物矿化过程。上述研究为深入了解贻贝鸟氨酸-尿素途径与生物矿化之间的关联,以及探讨贻贝对海水酸化耐受性的内在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刘美华 《菌物系统》1998,17(3):218-222
本文报道我国盘菌属中两个具有绣球样子囊果的种。一个是新种贵州盘菌(PezizaguizhouensisM.H.Liu)另一个是国内新记录种希氏盘菌(Pezizashearii(Gikey)Korf)。文中对新种作了拉丁描述并附图,描述了新记录种并附图,还为该属中具绣球样子实体的已知种提供了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的主模式保藏在HMAS,等模式保藏于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防疫站标本室(GZAS)。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道我国盘菌属中两个具有绣球样子囊果的种。一个是新种贵州盘菌(PezizaguizhouensisM.H.Liu);另一个是国内新记录种希氏盘菌[Pezizshearii(Gilkey)Korf]。文中对新种作了拉丁描述并附图,描述了新记录种并附图。还为该属中具绣球样子实体的已知种提供了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的主模式保藏在HMAS,等模式保藏于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防疫站标本室(GZAS)。  相似文献   
2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s)的成员之一。它是哺乳动物和人体中一种非常微量的活性物质,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b FGF生物活性的多效性以及神经营养的广谱性,为其从基础走向临床提供了保证。而b FGF如何发挥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功能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发现及研究,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探索和开发b FGF新临床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b FGF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功能,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5.
为了解氮肥和钙肥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生长的影响,对成熟期烤烟的根系形态、生理代谢指标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施0.12 g kg-1氮相比,施0.20 g kg-1氮的烤烟根系最长侧根长、根系体积、根干重、叶干重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升高,MDA含量极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下降,但对侧根数、CAT活性和O2·的影响均不显著。施钙0.40 g kg-1,根系体积、侧根数、CAT和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提高,MDA含量和O2·则降低;施钙1.00 g kg-1,最长侧根长、根干重和叶干重均提高。氮×钙互作对烤烟的最长侧根长、根系体积、根干重、叶干重和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均极显著,但对侧根数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施0.20 g kg-1氮和0.40 g kg-1钙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烤烟根系形态、生理状况及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6.
甘草药材上的污染真菌类群及其产毒素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娟  杨蕾  蔡飞  杨美华  高微微 《菌物学报》2010,29(3):335-339
对药材市场上霉变甘草样品的污染真菌进行分析,共得到4属7种真菌,包括Penicillium、Aspergillus、Fusarium、Mucor属,其中Penicillium polonicum、Aspergillus parasiticus以及P.crustosum是优势真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优势菌菌株产黄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A的特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parasiticus主要产生黄曲霉毒素(AFG2、AFG1、AFB2、AFB1)和赭曲霉毒素A(OTA);而Penicillium polonicum主要产生赭曲霉毒素A(OTA)。  相似文献   
27.
微红梢斑螟蛀道节肢动物种群结构及生态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我国江苏、安徽和广东7个不同林型的松树林地,对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蛀道节肢动物种群结构及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蛀道节肢动物种群隶属2纲9目13科,分别为蛛形纲蜘蛛目、蜱螨目,昆虫纲弹尾目、革翅目、啮虫目、半翅目、缨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利用相对优势指标判别微红梢斑螟蛀道节肢动物优势种有螨科和隐翅虫科,丰盛种有跳虫科,常见种有啮虫科、蠼螋科、蚁科、锯谷盗科、象甲科、蓟马科和茧蜂科,偶见种有小蠹科、蝽科和微蛛科;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对各种群生态位计算表明,隐翅虫科与微红梢斑螟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说明在各种群中隐翅虫科与微红梢斑螟的跟随关系最为紧密;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判别优势种群隐翅虫的空间分布属于聚集型分布,用零频率方法计算隐翅虫种群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型,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逆零频率制约型。  相似文献   
28.
板蓝根热加工过程中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板蓝根的新鲜植物组织和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中的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板蓝根的新鲜植物组织和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氨基酸在含量上有明显差别。结论为: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中氨基酸含量差别明显,其中碱性氨基酸含量的差别尤其显著,该差异可能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29.
与“全红”瓯江彩鲤体色相关的SRAP及SCAR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分析"全红"和"粉玉"瓯江彩鲤,筛选与瓯江彩鲤体色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从88个SRAP引物组合筛选出的12个引物组合共获得扩增条带104个,并筛选出1个SRAP特异扩增带,即"全红"瓯江彩鲤家系SR2,7173 bp带。该条SRAP特异扩增条带经回收、克隆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发现该片段在GenBank中与斑马鱼的POl多蛋白基因和尿红素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序列信息分别设计了4对正、反向引物(22—26 bp)。用4对引物分别在"全红"瓯江彩鲤F2和"粉玉"瓯江彩鲤F2群体中进行PCR扩增,仅发现SC-3(154 bp)能够在"全红"瓯江彩鲤群体中特异扩增,而且在"粉玉"瓯江彩鲤F2群体中未出现此扩增带。采用大样本对该SC-3标记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在"全红"瓯江彩鲤群体中呈现阳性,而在"粉玉"瓯江彩鲤群体中为阴性,可以区分这两种群体。因此SC-3标记可以作为"全红"瓯江彩鲤群体一个重要的分子遗传特征指标,为进一步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高美华  聊菲 《生物磁学》2011,(16):3017-3021
目的:研究糖基磷脂酰肌醇(GeD)锚固蛋白CD59、CD55在脂筏介导T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协同效应。方法:应用siRNA技术,构建特异性针对CD55与CD59基因的重组载体pSUPER—siCD55,pSUPER—siCD59。实验分为未转染的Jurkat细胞组(I组)、转染pSUPER空质粒的Jurkat细胞组(Ⅱ组)、转染pSUPER—siCD59重组质粒的Jurkat细胞组(Ⅲ组)及转染pSUPER—siCD55重组质粒的Jurkat细胞组(Ⅳ组)。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CD55和CD59基因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别检测CD55与CD59联合作用对4组Jurkat细胞的增殖效应以及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结果:稳定转染后,Ⅲ组细胞CD59分子的表达和Ⅳ组细胞CD55分子的表达被成功抑制。Ⅰ组和Ⅱ组细胞CD55与CD59联合作用后增殖能力和钙离子浓度均明显高于Ⅲ组、Ⅳ组(P〈0.05),Ⅰ组和Ⅱ组之间无差异。结论:CD59和CD55在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通路中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