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61.
一株拮抗立枯丝核菌的放线菌筛选、鉴定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峙实验,从采集自黄渤海海域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放线菌SCF-18,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分析。SCF-18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都具有拮抗作用,且对立枯丝核菌生长的拮抗效果最为明显,生长抑制率为89.78%。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CF-18发酵滤液可以抑制立枯丝核菌丝的生长,发酵液浓度越高,抑制力越强;当发酵液浓度达到50%时,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9.78%和80.26%。菌株SCF-18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CF-18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放线菌SCF-18耐盐度可达5%。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放线菌SCF-18初步鉴定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本研究发现,SCF-18菌株是防治立枯丝核菌等病原菌的潜在优良生防菌株,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2.
用包含乳糖操纵子的λplac 5 EcoR1 DNA片段与质粒pBR 322重组,获得一个重组质粒pMG4。几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分析结果表明,pMG4上乳糖操纵子(lac)和抗氨基苄青霉素基因的转录方向一致;Iac插入片段λ区的Hind Ⅲ切点和pBR 322抗四环素基因上的Hind Ⅲ切点相邻近。用pMG4 Hind Ⅲ片段转化大肠杆菌C_(600),筛选Ap~rTc~s lac~ 转化体,得到另一个lac重组质粒pMG401,在β-半乳糖苷酶结构基因近羧基端有一个EcoR1切点,插入外源基因可以置于lac控制下而实现表达。同时,我们还测定了包含pMG4、pMG401或λplac 5不同细胞的β-半乳糖苷酶活力,对lac的表达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3.
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果皮中分离得到5个葫芦素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双氢葫芦素E(1)、endecaphyllacins B(2)、2-O-β-D-glucopyranosylcucurbitacin I(3)、葫芦素E(4)、葫芦素I(5)。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沉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具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巨大口蘑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丽燕  宋舒晴  王越  文华枢  莫美华 《菌物学报》2020,39(10):1897-1904
以巨大口蘑菌丝为受体材料,利用含有双元质粒plasmid4的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首次成功建立了巨大口蘑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PCR鉴定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检测,表明潮霉素抗性基因(Hyg)已经整合到巨大口蘑基因组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在巨大口蘑菌丝中获得表达,并能够稳定遗传。本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巨大口蘑遗传转化体系,为今后巨大口蘑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5.
硒对小麦和水稻种子萌发的生态毒理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水培试验,比较研究了硒在不同浓度下对小麦和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硒在适量范围内(<0.5 mg.L-1)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生理指标有促进作用,高剂量(>5 mg.L-1)时,对种子活力、α-淀粉酶及幼苗和根生长具有胁迫效应。硒对小麦种子发芽各指标抑制率大于水稻,硒对种子根伸长的抑制率远远大于发芽抑制率。对硒浓度与种子发芽各项指标抑制率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应用小麦根伸长抑制率可作为化学物质生态风险评价的一项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6.
目的通过静脉内接种的方法,构建播散性白念珠菌感染的兔模型,并用PCR评价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播散性念珠菌病的疗效。方法在接种后24h,用伊曲康唑注射液5rag/kg对兔模型进行治疗,1次/d,共14d。在不同的时间段取兔模型的静脉血,进行血培养和真菌通用引物以及白念珠菌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监测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播散性白念珠菌感染的疗效。结果在接种白念珠菌后1h、6h,外周血中用PCR方法就能检测到白念珠菌,且能持续到8—10d;实验兔外周血血培养1h后阳性,持续到18h。实验结束后解剖实验兔,治疗组较对照组内脏器官的组织培养阳性率及菌落数低。结论PCR是一种快速和敏感的检测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方法,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播散性白念珠菌病有效,但是真菌的清除率特别是肾脏组织的真菌清除率并不理想,治疗结束7d后,组织匀浆真菌培养仍然阳性。  相似文献   
167.
自云南省永平县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放线菌Y4132。其细胞壁组份中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全细胞水解物含有马杜拉糖。孢子链单轴着生,卷曲威面包圈形或致密的线团形的假孢囊,也有的为螺旋形。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洋红马杜拉放线菌基本相同,但又有差别,认为是一新变种,定名为洋红马杜拉放线菌云南变种(Acunomadura carmtnata var. yunnanensis nov. var.)。该菌株产生一种红色的蒽环类抗生素(Y4132)。  相似文献   
168.
以染料木素为原料,采用相转移催化法与乙酰溴代木糖反应,首次选择性地合成了染料木素4'-O-β-D-吡喃木糖苷。采用聚酰胺柱层析、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产物并对其进行了IR、^1H、^13CNMR和MS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69.
余蓉  项文化  宁晨  罗赵慧 《生态学报》2016,36(12):3499-3509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方法,研究了长沙市区4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和杨树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分别为135.390、100.578、64.497、63.381 t/hm~2;林下植被及死地被物层分别为18.374、22.321、1.847 t/hm~2和2.602 t/hm~2。乔木层林木各器官含碳率为0.405—0.551 g C/g,林下植被层为0.421—0.518 g C/g,死地被物层为0.230—0.545 g C/g,土壤层有机碳含量为15.669—19.163 g C/kg。4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208.671、176.723、149.168 t/hm~2和164.735 t/hm~2,其中植被层为32.789—67.8661 t/hm~2;死地被物层为0.394—6.163 t/hm~2;土壤层为134.642、116.911、115.985 t/hm~2和126.860 t/hm~2。4种森林年净固碳量为15.167 t hm-2a-1,固定CO_2量55.602 t hm-2a-1。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城市森林碳平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0.
湖南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库储量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00—2014年文献和著作资料中的湖南省森林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数据,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15年的实测数据,分析了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结合1983年至2009年湖南省4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研究了湖南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算术平均含量在9.53—22.86g/kg之间,灌木林最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异主要发生在0—40 cm土层,0—80 cm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在95.44—181.30 t C/hm2之间,平均为137.15 t C/hm2,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中,随土壤深度增加,各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差异下降,受森林类型的影响减弱。从1983—1987年到2009年,湖南省乔木林土壤层(0—80 cm)有机碳库储量净增加了414.86×106t C,面积加权平均有机碳密度提高了10.98 t C/hm2,不同乔木林土壤层(0—80 cm)有机碳库储量的差异随着时间进程逐渐增大,主要分布在杉木林、松木林、阔叶林。天然林是湖南省乔木林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主要贡献者,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正逐步提高,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对湖南省森林土壤层(0—80 cm)有机碳库储量贡献不同,且动态变化趋势也不同。森林土壤层有机碳库储量的变化与各森林类型面积的变化密切相关,而各森林类型面积的增减,与各项林业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人类活动深刻影响森林土壤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