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0-5mol/L的铜离子,滇紫草愈伤组织中色素含量提高了5.5倍,悬浮细胞中色素含量提高8.1倍。细胞培养第21天,加入浓度为10-5mol/L的L-Phe,色素的合成量最大。浓度为10-6mol/L的抗坏血酸,能明显地促进培养细胞中色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42.
宁夏杂草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杂草稻、选育品种、地方品种共143份水稻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的表型鉴定评价,并利用24对SSR引物进行不同类型水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比较、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表型评价表明,宁夏杂草稻表现为矮秆和早熟,表型变异范围较大;多数杂草稻种皮呈红色,颖壳呈秆黄色,均落粒。SSR标记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4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目变异在3~11个,平均为5.8333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2241~0.8065,平均为0.5219。杂草稻种质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选育品种和地方品种。在不同来源杂草稻群体中,来自吴忠和永宁东河的杂草稻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0.4912和0.4814,而来自青铜峡的杂草稻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2802。相似性分析表明,杂草稻与地方品种高度相似,相似系数高达0.9585,而杂草稻与选育品种的相似性较低,其相似系数为0.4584;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的相似系数只有0.3560。聚类分析表明,参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其中选育品种单独聚类于第Ⅰ类群,其遗传背景明显区别于杂草稻和地方品种;第Ⅱ类包括大部分杂草稻和地方品种,不同来源杂草稻及地方品种间分布比较均匀;第Ⅲ类是由小部分杂草稻和地方品种组成。宁夏杂草稻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区域性,宁夏杂草稻与地方品种高度融合且遗传相似性很高。  相似文献   
43.
宁夏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不同阶段主栽水稻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表明,第1阶段(1950-1962年)宁夏地方品种与第2阶段(1978-1989年)、第3阶段(1990-1999年)、第4阶段(2000-2005年)、第5阶段(2006-2012年)、第6阶段(2010-2013年)育成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差异显著,说明通过育种手段宁夏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得到了改良;从第2阶段到第6阶段的变化趋势为生育天数变长,有效穗数减少,穗长、穗粒数、单株粒重、单穗粒重、产量等增加,说明产量性状的育种改良从穗数型向穗粒兼顾型或穗重型发展。利用48对SSR引物对76份宁夏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共检测出29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3~15个,平均6.04个;稀有等位基因有109个,占等位基因总数的37.59%;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1423~0.8783,平均为0.551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的变幅为0.1492~0.8945,平均为0.6032。RM333、RM297、RM249、RM501和RM206引物表现为较高的等位基因数和稀有等位基因数,认为较适合应用于宁夏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6个不同阶段间遗传变异占总体变异的19.27%,各阶段内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占总体变异的80.73%。参试水稻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805处可将其划分为5大类群,12个地方品种都被聚为第Ⅰ类群,具有外来引进血缘的8个常规粳稻品种被聚为第Ⅱ类群,5个优质常规粳稻被聚为第Ⅲ类群,第Ⅴ类群包括2个大穗高产品种,49个宁夏常规粳稻选育品种被聚为第Ⅳ类,说明大多数宁夏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6个不同阶段品种聚类分析,第1阶段(地方品种)独聚一类,第2、第3、第4阶段与第5、第6阶段育成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表明不同年代宁夏水稻遗传多样性有较大差异,2005年后宁夏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趋于变小。宁夏水稻育种中应加强国内外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深入挖掘宁夏稻区地方品种和杂草稻资源的有利基因,拓宽宁夏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以促进宁夏水稻育种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紫杉醇(PTX)联合顺铂(DDP)和氟尿嘧啶(5-Fu)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提高进展期胃癌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改善病人的预后,为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丰富进展期胃癌治疗方法。方法:36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给予紫杉醇35 mg/m2,第1、8天静滴,顺铂20 mg/(m2·d),第1、2、3天静滴,氟尿嘧啶500 mg/m2持续静滴,第1~5天,28天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客观疗效,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后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36例进展期胃癌中2例达到CR,17例PR,9例SD,8例PD,总有效率为52.8%,临床受益率为72.2%。镜检25例(69.4%)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如肿瘤组织坏死、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凋亡、以及间质水肿纤维组织增生等。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7.2%,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41.7%,脱发反应发生率为55.6%。全组未见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和5-氟尿嘧啶的联合化疗方案是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较好的总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使肿瘤组织产生显著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进展期胃癌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以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为材料, 研究不同强度的UV-B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光合作用及虾青素积累的影响和其作用机理。设置5种紫外线强度, 分别在正常光照培养条件下补充不同强度UV-B(100—500 lx), 标记为CK、U100、U200、U300、U400和U500六组。结果表明, 经UV-B辐射后雨生红球藻细胞密度、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叶绿素(Chl.a和Chl.b)含量等均呈现下降趋势, 且与辐射强度相关。相反, 虾青素含量在100—400 lx强度下随UV-B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相比, 高强度UV-B辐射(U400)36h和72h后藻细胞虾青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5.68%和56.23%, 达到5.82和7.06 mg/L。qRT-PCR检测发现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关键酶基因(IPI、PSY、BCH和BKT)的表达量随紫外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UV-B辐射亦调控紫外光受体UVR8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核心元件(COP1、SPA1、HYH和HY5)的基因表达, 暗示上述基因参与了UV-B诱导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的过程。研究揭示紫外光受体UVR8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虾青素合成的转录调控, 为建立应用UV-B辅助光源促进雨生红球藻富集虾青素的工艺提供了基础, 同时为解析光诱导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6.
[目的]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从四川省阿坝自治州黄龙沟的高山低温环境中分离筛选产纤维素酶的耐冷菌,并研究菌株的产酶特征.[方法]根据菌株的ITS序列分析及形态特征,对菌株进行鉴定.利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酶活性.[结果]从四川省阿坝自治州黄龙沟的高山腐殖土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耐冷菌HD1031,经鉴定该菌为玫红假裸囊菌(Pseudogymnoascus roseus).该菌可在4℃-25℃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6℃-17℃.该菌在以微晶纤维素和玉米芯粉为碳源、硫酸铵和Tryptone为氮源的培养基中,17℃、160 r/min摇瓶发酵8d后产生纤维素酶,其中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366.67 U/mL,滤纸酶酶活87.6 U/mL,β-葡萄糖苷酶酶活90.8 U/mL,酶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50℃.[结论]筛选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耐冷菌HD1031,此菌株所产纤维素酶在20℃-40℃下活性较高,对热敏感,具有低温纤维素酶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
辰植 《植物杂志》2011,(8):10-13
热带花果馆主题为“花与果”,面积5521平方米,最高达21米,由风情花园、棕榈广场和经济植物区组成,收集展示植物种类600多种,其中花卉100余种。  相似文献   
48.
低温胁迫下粳稻选育品种耐冷性状的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来源于中国11个省份和其他9个国家的347份粳稻选育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不同来源粳稻选育品种孕穗期的耐冷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研究表明,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份或国家粳稻选育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冷水反应指数有明显的差异。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云南和日本品种的孕穗期结实率及其冷水反应指数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从总体趋势上看,在自然低温下,除个别省份外,我国纬度相对较高的北方省份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强于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方省份品种;而在冷水胁迫下,品种的耐冷性与其来源地的关系并不密切,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此外,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省份或国家粳稻选育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其品种的地理来源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自然条件相比,冷水胁迫下粳稻选育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其品种的地理来源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9.
雄性不育为农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开辟了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综述了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转基因雄性不育的多种策略,以及繁育用作大田配制杂交种的母本雄性不育系的新方法;探讨了其应用于商业化杂种生产的重要性及前景。  相似文献   
50.
转基因植物的表型变异、分子检测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讨论了转化方法、体细胞克隆和选育过程等影响转基因植物表型变异的因素,并对转基因植物不同群体的表型变异组成和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转基因植物分子检测和遗传分析的技术策略。多数情况下,分析转基因植物回交后代(BClF1)比分析T1代能获得更可靠和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