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引入小麦秸秆抑制番茄根结线虫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引入秸秆碳源对土壤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病害的抑制效果,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设置3个梯度的小麦秸秆添加量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引入小麦秸秆能够抑制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但添加秸秆量过多会对番茄的生长产生负面作用。以华北农田小麦秸秆还田模式平均输入量为基本单位N,秸秆添加量为1N(2.08g/kg)、2N(4.16g/kg)、4N(8.32g/kg)时对根结线虫病的抑制率分别是:51.4%,94.0%,39.5%;当秸秆添加量为1N、2N时,番茄的株高、茎粗、开花率等指标没有明显下降,但当秸秆添加量升高至4N时,这些指标均明显下降。引入小麦秸秆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植食性线虫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食细菌、食真菌和杂食捕食性线虫的比例均有所上升。1N,2N,4N3个处理植食性线虫的比例分别下降了17.6%,97.3%和2.0%,而食细菌线虫的比例分别上升了100.5%,189.7%和117.8%,其中2N处理的线虫群落结构变化幅度最大;食真菌线虫的比例在4N处理中显著上升,增长率为350%,而杂食捕食性线虫则在1N处理中明显上升,增长率为66.7%。综合番茄生长指标、对根结线虫抑制率及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变化3方面的结果,添加秸秆量为2N时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高粱无融合生殖系SSA-1胚囊的起源和发育吴树彪,韩雪梅,尚勇进,王景雪(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太原030031)牛天堂,张福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榆次030611)无融合生殖是植物种子的一种无性生...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土壤食物网的生态系统复杂性-稳定性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峰  唐政  李慧  韩雪梅  李钰飞  胡诚 《生态学报》2014,34(9):2173-2186
复杂性-稳定性关系是生态学核心问题之一。作为模式食物网,土壤食物网在探索生态系统复杂性-稳定性关系中起了极大的作用。总结了以Moore、de Ruiter、Neutel等为代表的理论生态学家以土壤食物网为工具研究生态系统复杂性-稳定性关系的方法、结论及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Moore、de Ruiter、Neutel等将土壤食物网功能群生物量数据、土壤食物网Lotka-Volterra模型和面向过程模型三者结合起来,描述相互作用强度大小格局、分室、能流组织形式等复杂性特征;将土壤食物网Lotka-Volterra模型与群落矩阵结合起来分析局域稳定性,进而探讨生态系统复杂性-稳定性关系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Moore、de Ruiter、Neutel等证明了与随机食物网相比,真实食物网的相互作用强度格局、分室等复杂性特征提高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生产力与稳定性共同决定了食物链的长度,并指出建立在平衡态基础上的静态土壤食物网模型在探索生态系统复杂性-稳定性关系方面具有较大的不足,动态土壤食物网是未来以土壤食物网为工具研究生态系统复杂性-稳定性关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甘肃省某县级医院基本药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效果。方法 对甘肃省永昌县人民医院院长进行结构化访谈,对2009年12月和2012年12月该医院的用药记录进行调查,对2009年、2012年该医院的统计报表进行调查。结果 基本药物采购及配送过程中存在问题,招标监督管理存在缺陷;基本药物的价格有所降低,非基本药物的价格明显升高;医院发展正常,以药养医的现象仍然很严重。结论 甘肃省县级医院基本药物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土壤食物网中的真菌/细菌比率及测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志平  李德鹏  韩雪梅 《生态学报》2011,31(16):4741-4748
土壤食物网对有机质的分解有两条途径, 即真菌途径和细菌途径。 在不同的土壤生态系统中, 由于提供能源的有机物其分解的难易程度不同, 这两条途径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以细菌分解途径为主导的土壤,有机质降解快,氮矿化率高, 有利于养分供应。以真菌途径为主的土壤,氮和能量转化比较缓慢,有利于有机质存贮和氮的固持。因此,土壤食物网的细菌∕真菌比率, 反映了整个土壤食物网的结构和功能对不同土壤条件的响应。细菌∕真菌比率的常规测定方法有显微镜计数法,选择性呼吸抑制法,麦角固醇法,氨基葡萄糖/胞壁酸法等。磷酸脂肪酸分析法(PLFA)是一种测定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新方法,所测定的真菌和细菌脂肪酸分子团相对量(摩尔浓度)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但由于真菌与细菌的细胞个体存在很大差异, 要把它换算成真菌与细菌生物量碳的绝对比例, 还存在一定困难。对土壤条件和整个食物网结构的了解有助于确定有关转换参数。  相似文献   
16.
对细胞培养中一种黑色运动颗粒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组织培养中常观察到一种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黑色运动颗粒,它对培养细胞的生长有不良影响,有时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并能在一定条件下随培养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其数量。我们取细胞培养用的小牛血清、培养基和其他材料中的黑色运动颗粒,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其形态学进行系统观察;并用显微摄影观察其活动情况;用紫外分光及电泳透析进行生化分析,结果均证明该颗粒为无膜式结构,无蛋白质成分,中性环境下带正电荷,能谱扫描电镜分析为硅复合物,我们称之为硅小体(B)。证明其活动属布朗运动。本文进一步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了培养液及双蒸水中可溶性的硅含量在不同质量的容器及不同时间的变化,证明了硅小体的增多主要来源于培养液对玻璃器皿的侵蚀,部分来源于被培养的细胞。  相似文献   
17.
草莓试管苗分化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雪梅 《生物技术》1997,7(2):27-29
本研究采用三种培养基(A3、F、MS)进行草莓分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我们研制的A3基对草莓试管苗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连续培养11周,A3的草莓苗总分化率是F基的1.25倍,是MS基的1.51倍。而且,A3基成本低于其它两基。A3、F和MS无机盐含量分虽为:1782.58mg/L、2868.33mg/L和4633.33mg/L。无机盐种类的合理配比及其低浓度有利于草莓试管的分化培养。  相似文献   
18.
琉璃芭(Boragoofficinalis)又名紫草,是紫草科一年生草本香辛蔬菜,原产于小亚细亚、地中海沿岸。由于琉璃窗植株具有宜人的黄瓜香味,因此又被称为“黄瓜草”。该种在18世纪之前就已在欧洲作为蔬菜栽培,目前野生种已遍及欧洲各地及高加索一带。其食用部位主要是嫩叶。琉璃首营养丰富。据测定,它的嫩叶每100克含维生素C17毫克、胡萝卜素3.4毫克,并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K、Mn、Fe、St等。在医疗上,琉璃艺可作为消炎、祛痰、利尿、抗风湿、抗痉挛等药剂使用。心脏功能弱、神经官能症、关节风湿病、肾炎患者经常食用,效果俱佳。琉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具有土层薄和土被不连续等特征的生态脆弱区,人为过度干扰和土地不当利用导致了生境退化甚至石漠化的发生。从“九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为了有效抑制并逆转石漠化趋势,生态修复措施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从土壤微生物、原生动物、线虫、微节肢动物、蚯蚓和线蚓等方面,综述了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喀斯特生境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高于非喀斯特生境,原因是喀斯特具有较高的土壤pH和钙含量;(2)与非喀斯特生境相比,喀斯特生境土壤动物类群数相差不大而个体密度较低;(3)石漠化过程伴随着植被退化,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种类和功能多样性,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也呈现降低趋势;(4)生态修复促进植被正向演替,土壤微生物量和酶类活性逐渐上升,真菌/细菌生物量比值增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增加,有利于土壤固碳和生态修复。因此,土壤生物多样性是适合指示喀斯特石漠化的生态修复的生物学指标。研究建议:(1)在传统分类鉴定基础上,结合宏基因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同位素标记等技术,完善生态修复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8月29日,在河南南阳市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第四橡胶坝下(32°57′10.05″N,112°30′19.15″E,海拔116 m)发现2只鹬类。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郑光美2011)对照片和视频资料仔细辨认,鉴定为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鹬科(Scolopacidae)红颈瓣蹼鹬(Phalaropus lobatus),为该种在河南省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