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草地螟雌蛾生殖系统发育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维杰  陈瑞鹿 《昆虫学报》1991,34(2):248-249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雌蛾生殖系统的发育变化国内已在预测上应用,但国内外尚缺乏形态描述的实验依据。我们在1984年进行越冬代草地螟雌蛾生殖系统发育形态的观察,并探讨供预测应用的雌蛾发育调查分级,提出判别种群发展趋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本文提出较为简单的双部位吸收模型,不仅导出了单剂量药动学方程,而且导出了多次给药下的稳态药动学方程。  相似文献   
33.
为验证喷施不同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紫花苜蓿的响应,该研究以紫花苜蓿品种‘农牧806’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0、5、10、15、20、25 mg·L~(-1))的ALA喷施处理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的紫花苜蓿幼苗,并测定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次生代谢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15%PEG干旱胁迫使得紫花苜蓿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增高。(2)与15%PEG处理相比,ALA+15%PEG复配处理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以及叶绿素总量分别增加,抗氧化酶(CAT, POD, SOD)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以及黄酮和皂苷含量上升,丙二醛、H_2O_2和·OH的含量降低,各浓度ALA对15%PEG不同时长胁迫的恢复效果不同。研究发现,叶面喷施适量浓度ALA能够有效提高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次生代谢物(黄酮、皂苷)含量和光合色素含量,从而增强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并以10 mg·L~(-1)ALA的缓解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34.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达乌里胡枝子群落水分特征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立地下的达乌里胡枝子蒸腾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上午呈上升趋势,于13:00达到峰值,之后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2)不同立地达乌里胡枝子群落0~20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为阴坡12.34%,半阳坡11.29%,半阴坡11.15%,阳坡8.96%.不同立地达乌里胡枝子叶片相对含水量和饱和亏与各立地土壤含水量关系密切.(3)不同立地下各个时期的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地下生物量则表现为阳坡(447.39 g/m2)>半阳坡(409.12 g/m2)>半阴坡(344.92 g/m2)>阴坡(217.01 g/m2).可见,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的水分生理特性及生物量的积累与立地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朊病毒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是一类传染性、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中,细胞正常朊蛋白PrP。转化为异常构象的PrP是至关重要的,但是PrP‘的正常生理功能仍不清楚。国外学者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发现了-个新的朊蛋白相关蛋白-shadoo(Sho)。Sho与PrP。在氨基酸序列和细胞定位的相似性及主要在脑组织表达,使它成为-个非常值得研究的PrP相关蛋白。对Sho可能存在的与PrP。重叠的功能甚至直接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将对今后揭示PrPc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揭示Pfion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多样性现状,探讨保护区蛇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对策。方法采用访问调查和野外样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该保护区现已纪录蛇类有5科45种,占中国已纪录蛇类物种数的22.0%,占广东省已纪录蛇类物种数的46.4%,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82.2%。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蚺双带亚种(蟒蛇)(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以及舟山眼镜蛇(Najaatra)、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灰鼠蛇(Ptyas korros)和滑鼠蛇(Ptyas mucosus)等15种重要经济蛇类。结论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但长期过度猎捕和栖息地遭破坏导致保护区一些蛇类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需加强保护。本文针对保护区蛇类保护问题提出5点建议。  相似文献   
37.
选用冷敏感的大豆[Gzycine max(L.)Merr.]品种“中黄22”为试材,运用薄层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渗控增强大豆种子活力过程中膜类脂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揭示生物膜类脂在抗吸胀冷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用33%(W/V)的PEG6000处理种子,随着渗控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干重都逐渐增加,在渗控72h时,大豆种子中不饱和磷脂如PC、PE的比例增加,各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也发生了变化,PC、PE和PI中饱和脂肪酸16:0的含量显著下降,而不饱和脂肪酸18:2明显上升,使它们的不饱和指数大大提高,并与渗控时间呈正相关。由以上结果可证明,经PEG渗控处理后,提高了冷敏感大豆膜的流动性,为防止吸胀冷害,保持膜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膜正常的代谢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8.
黄土高原适生树种苗木的耗水特性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黄土高原适生树种苗木的耗水特性韩蕊莲,梁宗锁,侯庆春,邹厚远(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杨陵712100)WaterconsumptionpropertiesofadaptablenurserystocksonLoessplateau¥HanRu...  相似文献   
39.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342,自引:8,他引:334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的生存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新近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生态足迹指标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该方法通过将区域的资源和能源消费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需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的面积(生态足迹),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以中国和部分省(区市)199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和部分省(区市)1999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1999年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326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81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45hm^2;分省的计算结果也表明大部分省(区市)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当地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的存在表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同时,将生态足迹计算中得到的不同土地类型面积作为测算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的指标,测算了中国及部分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并采用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分析了各省的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一个较好的预测产出的指标,增加多样性是增加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还分析了生态足迹的多样性与资源利用效益的关系,讨论了生态足迹及其多样性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0.
一株西瓜枯萎病生防菌的鉴定与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引起的土传病害,是西瓜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繁殖,降低其危害程度,已成为西瓜枯萎病防控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筛选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探究其抑菌作用,为有效防控西瓜枯萎病提供生防资源。【方法】从西瓜的根围土中分离细菌,采取平板对峙及温室生测的方法筛选生防菌,通过形态学及gyr 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采用鉴别性培养基测定生防菌的拮抗因子(纤维素酶、蛋白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测定生防菌发酵液对西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于田间条件下检测该菌株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应。【结果】筛选到了一株对西瓜枯萎病具有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SFJ11,经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可以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其20%的发酵液几乎能完全抑制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5%,田间防治效果最高可达78%。【结论】菌株SFJ11对西瓜枯萎病具有较强的生防效果,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