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观察和比较使用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6.01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的共计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上述患者分别纳入实验组(MIS-TLIF组)与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组)。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功能障碍程度(JOA)及各围手术期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卧床时间,花费,并发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MIS-TLIF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前的VAS评分及JOA评分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经外科手术后,都有显著性改善(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MIS-TLIF组在出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等指标中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作为一种微创术式,能够显著改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和长处,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和总结使用小切口改良Mc Bride矫形术治疗足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2014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踇外翻畸形的10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改良Mc Bride矫形术,观察和比较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3周、6个月时的VAS疼痛评分、踇外翻角测量(HVA)、跖骨间角测量(IMA)及足踝AOF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至少随访至术后6月,优良率为96.2%,患者术后3周、6月VAS评分、HVA与IMA的角度、AOFAS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畸形复发,6例出现足部轻度疼痛,1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余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切口改良Mc Bride矫形术能够有效纠正踇外翻畸形,并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经皮椎间孔镜或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患者192例,其中118例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PELD组),74例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照)。结合随访资料,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后的VAS疼痛评分、Mac Nab疗效、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及住院时间、费用、手术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Mac Nab疗效、总费用、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ELD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或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能够在保证良好疗效的前提下,明显减少出血及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前软骨细胞体外研究多为动物模型,本研究以正常成人软骨细胞研究对象,探讨在适当强度、类型的周期性静水压下不同持续时间对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探究人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合适的时间参数。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正常成人膝关节软骨第3代软骨细胞随机分为4组:4h组、8h组、12h组、对照组。应用高压恒温静水压加压系统,充入含有95%的空气和5%的CO2混合气体,以2MPa压力大小对3个实验组进行周期性加压,分别每天加压4h、8h、12h,三组加压时间均为10d。10d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4组细胞形态,甲苯胺蓝及II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并对II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行半定量分析。MTT法分析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3个实验组细胞增殖均快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4h组、8h组均抑制凋亡,12h组促进凋亡。12h组第6代细胞开始细胞形态即逐渐发生改变。结论: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水平对静水压的作用时间具有依赖性。在2MPa静水压力下,8h组更适合细胞生长,细胞活性更强。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人类模型及组织工程软骨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3D数字技术结合超声骨刀技术在胸椎管黄韧带骨化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胸椎管骨化症,在2016.01至2019.01行手术治疗的共计38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3D+超声骨刀组(观察组,17例)与磨钻治疗组(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如下三大项指标:手术指标(术中出血、椎板切除时间等),疗效指标(术后JOA评分等)及并发症指标(脑脊液漏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椎体节段等指标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3D+超声骨刀组患者在出血量,椎板切除时间等指标中,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JOA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3D+超声骨刀组显著优于对照组。3D+超声骨刀组中出现4例脑脊液漏患者,而对照组中出现8例脑脊液漏患者。两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其中,3D+超声骨刀组中未出现器械损伤硬膜者,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器械损伤硬膜。结论:与传统的磨钻技术相比,使用3D打印技术+超声骨刀技术能够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并且具备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探讨使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在人体下肢慢性创面缺损中的治疗作用,并试图寻找更佳的治疗皮肤慢性缺损的治疗方式。方法:对2016.03-2017.03一年以来在我科治疗,明确诊断为慢性创面缺损的,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的共计16名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实验组(8人)与对照组(8人)。实验组通过对静脉血(肘部)进行抽取离心来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并加以覆盖。对照组则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进行替代。两组患者均以7天为一疗程,进行换药和更换辅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并比较其血液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时观察创面,发现创面无明显渗出及感染征象,其面积缩小约1/4。对照组在1周后进行观察,发现1例有感染可能,给予再次清创并使用抗生素后辅料包扎。其余患者创面肉芽生长可,面积缩小约1/6。在治疗2周后再次进行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缩小约2/3。而对照组患者面积缩小约1/4。在治疗后3周时,实验组所有患者创面已基本愈合85%以上。在延迟治疗1-2周后该组患者全部愈合。对照组患者在治疗3周后有两例患者愈合面积在50%以上。给予继续使用该治疗方法。剩余6例患者接受外科治疗(VSD+植皮/皮瓣)。实验组患者在各治疗观察点皮肤愈合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下肢慢性创面,使用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手术及外科治疗的风险,降低治疗费用,且相对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构建携带针对microRNA-194的shRNA载体及过表达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改变细胞内microRNA-194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microRNA-194对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为探索microRNA-194作为骨肉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PCR扩增pri-miR-194及miR-194-5成熟体,克隆于慢病毒载体plent-i GFP中,转染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收获并浓缩慢病毒颗粒,感染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进行MTT,流式,平板克隆等试验。结果:1.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正确,过表达及抑制过表达重组慢病毒的滴度分别为1.5×108TU/ml及4×108TU/ml;2.microRNA-194过表达的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细胞增殖速度,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相较于其它实验组都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microRNA-194过表达及抑制过表达慢病毒表达载体;miR-194的表达水平对U2-OS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造成显著影响。microRNA-194可能成为骨肉瘤治疗的潜在新靶点,但该基因对骨肉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比较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与传统打包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及后期植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别接受负压引流技术(实验组)及常规打包技术(对照组)治疗的随访资料完整的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共12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手术次数和换药次数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创面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再次清创后感染控制,行植皮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与传统的打包技术比较,VSD技术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及后期植皮,可以更有效地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及减少手术次数,是一种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自稳型插片式椎间融合器(Zero notch self stabilizing cervical fusioncage, ROI-C)在颈椎前路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进一步找寻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颈椎病并行颈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患者,共计84例。根据手术中使用内固定的不同,分为观察组(ROI-C组;48例)和对照组(常规融合器+钢板组;36例)。比较术后3天、1月,及12个月的VAS、JOA及Macnab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功能评分;在术后1年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术后的各个时间截点的比较中,两组患者在VAS、JOA及Macnab评分中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两组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最后一次(术后1年)的并发症的比较中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手术中各项指标的比较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的常规融合器-钢板ACDF治疗方法相比,自稳型插片式椎间融合器能够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但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在临床中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hERG钾离子通道蛋白(human ether-a-go-go-related gene potassium channel)shRNA表达载体质粒,获得稳定转染干扰质粒的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SOSP-9607。方法:将4对合成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形成双链,连接入pGPU6/GFP/Neo表达载体,并测序鉴定。使用脂质体法将重组的质粒转染至MG-63、SOSP-9607,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两种细胞系,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ERG蛋白的表达。结果:测序结果证实shRNA与载体连接正确,免疫印迹实验证实hERG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hERG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稳定表达hERG shRNA的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和SOSP-96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