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韩丽 《菌物学报》2012,31(2):292-297
阐述菌物分类学论文中新种发表的规范格式,包括拉丁学名、中文学名、地名等的规范写法,及新种发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利用Box-Behnken设计,以初黏力为评价指标,对凝胶膏剂处方进行优选。优选出痹痛宁凝胶膏剂基质的最佳处方为聚丙烯酸钠∶高岭土∶甘氨酸铝∶柠檬酸=1.1∶1.3∶0.09∶0.14,最佳处方的初黏力平均值为3.30cm,与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30%。表明Box-Behnken设计适用于痹痛宁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优化,优化出的最佳处方具有较好的初黏力,为痹痛宁凝胶膏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荔枝、龙眼及龙荔的茎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荔枝、龙眼和龙荔茎解剖结构的异同,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组织离析法,对荔枝、龙眼和龙荔20份材料的茎横切面结构和导管分子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各试材的茎横切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周皮、皮层、维管组织、髓和射线,但其结构特征总体上差异较大;龙眼种质的平均髓率(26.19%)显著高于龙荔(22.43%)和荔枝(6.96%),各试材间,褐毛荔枝的髓率最小(3.37%),‘三月红’居中(14.14%),野生龙眼最大(30.27%);荔枝的树皮率(41.93%)显著大于龙眼(33.21%)和龙荔(29.83%)。(2)各试材的导管密度未见明显规律,以‘三月红’的导管密度最小(93.17 个/mm2),龙荔次之,为101.78 个/mm2;荔枝的导管总面积/木质部面积的比值显著大于龙眼和龙荔;‘三月红’的射线宽度(22.13 μm)显著大于其它试材。(3)20份试材的导管分子绝大多数属于孔纹式或网纹式,极少数为环纹式或螺纹式或梯纹式;‘三月红’的导管分子内径(35.97 μm)显著大于其它试材,龙荔次之(33.90 μm);褐毛荔枝的导管分子(238.52 μm)显著长于其它试材。(4)导管分子短、孔径大、端壁倾斜度小(或水平)、无尾、孔纹、单穿孔板均是导管分子进化的特征;在荔枝试材中,‘三月红’的导管分子较为进化,而褐毛荔枝则较为原始。(5)对茎结构特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份试材首先聚为2大类,荔枝12份试材(除‘三月红’外)聚为第1大类;龙眼6份试材、龙荔及荔枝‘三月红’聚为第2大类;在这2大类的基础上又分为8个组,各组均有独自的显著特征。对荔枝、龙眼和龙荔3类植物茎结构特征的比较可知,总体上荔枝比龙眼原始,而龙荔居荔枝和龙眼之间。  相似文献   
14.
将生长抑素(SS)与乙肝表面抗原(S)融合基因插入平衡致死系统原核表达质粒pYA3493中, 转化至缺失asd基因的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 经酶切、测序筛选得到非抗性的目的克隆, 命名为pYA-SS。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 技术分离并检测融合蛋白在宿主菌中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 本试验构建的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原核表达质粒可以在宿主菌C500中稳定、正确表达。此研究为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促生长疫苗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5.
亲免素(immunophilin)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受体,广泛存在于细菌、病毒、真菌、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中。植物体内亲免素由FK506结合蛋白(FKBPs)、亲环素(CYPs)和parvulin蛋白构成。大多数亲免素具有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活性,可以作为分子伴侣指导蛋白质的正确折叠。该文总结了亲免素在激素信号传递、光合作用、胁迫响应及基因表达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己二酸是六碳二元羧酸,主要用于生产尼龙、化纤和工程塑料等聚合物,年需求量近300万吨。目前己二酸的工业生产主要是利用硝酸氧化芳烃合成己二酸等化学法获得,不仅污染严重,而且是个不可持续的过程,需要发展可行的替代合成方法。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的发展,绿色、洁净的己二酸生物合成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文中就己二酸及其前体物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可能的合成新途径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武丽霞  韩丽  赵宜婷  周璇  杜云龙 《广西植物》2021,41(8):1219-1225
生长素输出载体在植物发育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在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根和胚中的亚细胞定位尚不清楚。该研究首先分析了OsPIN1b和它的同源物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发现小麦(TaPIN1)、玉米(ZmPIN1b)和大豆(GmPIN1b)中的PIN1序列与水稻的OsPIN1b序列分别具有61.5%、62.5%、61.9%的相似性。然后根据水稻‘日本晴’(‘Nipponbare’)的OsPIN1b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OsPIN1b多肽并注射健康的新西兰白兔获得了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在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的有效性后,发现可以利用该抗体有效检测到水稻叶片及根中OsPIN1b的表达。为检测OsPIN1及其同源物在不同作物胚根和胚中子叶细胞的定位,利用制备的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发现水稻的OsPIN1b、小麦的TaPIN1和玉米的ZmPIN1b非极性定位在早期的胚根和胚中子叶表皮细胞的细胞质膜上,大豆中的GmPIN1b非极性定位在胚根表皮细胞的质膜上,而在胚的子叶细胞中是胞质定位。为进一步检测水稻中OsPIN1b的亚细胞定位,对水稻根分生区表皮细胞用蛋白质转运抑制剂BFA (Brefeldin A)及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处理后,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发现水稻中的OsPIN1b可以通过胞吞转运途径从水稻根表皮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中。该研究利用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有效检测了OsPIN1b及其同源物在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胚根表皮细胞及胚中子叶表皮细胞的亚细胞定位,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生长素输出载体OsPIN1b及其同源物通过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而参与作物发育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预测猪肌生成抑制素去信号肽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为生产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噬菌体抗体库、研制针对该基因的表位多肽疫苗、表位核酸疫苗等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猪肌生成抑制素去信号肽蛋白氨基酸序列,应用7种参数和方法分析预测二级结构和抗原表位,包括Garnier-Robson、Chou-Fasman、Karplus-Schulz、Kyte-Doolittle、Emini、Jameson-Wolf及吴氏综合预测方法。结果MSTN去信号肽蛋白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其中B细胞抗原优势表位可能在1-11、41-55、57-64、62-90、99-104、138-144、193-200、202-212、235-243区段或其附近,此结果将为进一步鉴定和合成多肽疫苗和表位核酸疫苗制备抗猪MSTN蛋白抗体提供依据,并为研究MSTN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敏  韩丽  王雅兰  蒋娜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18,37(11):1540-1551
为了梳理和分析近些年国内外菌物学研究的整体状况、研究热点、发展脉络及研究趋势,本文分别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20本菌物学SCI期刊的1 762篇文献、《菌物学报》近10年发表的1 347篇文章以及中国知网中2 128篇食用菌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 5.0R7为数据分析工具,以关键词共现分析和文献共被引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形成文献间引证与被引证的可视化知识网络。通过对可视化网络图谱的分析,揭示了近些年菌物学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分析结果表明,现今国际菌物学研究热点以医学真菌为主,并向生物合成、生物防治、内生真菌领域发展,国内菌物学研究以分类学、食用菌、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和漆酶为主要内容和研究热点。我们希望通过对菌物学文献的数据分析,帮助科学家及时掌握菌物学研究演变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文献,捕捉研究热点,探测研究趋势,从而对学科研究动向做出合理判断,指导科学家未来科研选题。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安国药用植物根区土壤木霉Trichoderma spp.群落组成和物种分布,2017年7月在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种植基地选取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和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等26种药用植物,采集根区0~30 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形态特征结合r DNA ITS序列分析方法对木霉种类进行分类鉴定,探讨木霉属真菌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因子的生态功能。共分离鉴定出10种木霉,包括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突里巴木霉Trichoderma turrialbense、贵州木霉Trichoderma guizhouense、猬木霉Trichoderma erinaceus、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和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其中优势种为绿色木霉、深绿木霉和哈茨木霉,分离频率分别为38%、18%和17%。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根区土壤木霉物种分离频率最高(15%),分离到绿色木霉、深绿木霉、哈茨木霉、贵州木霉和康宁木霉,其香农维纳指数最高(1.359),均匀度指数较小(0.845);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分离频率次之(9%),分离到绿色木霉、哈茨木霉、长枝木霉和突里巴木霉,其香农维纳指数为1.330,均匀度指数为0.959;其他植物均分离到绿色木霉或深绿木霉,多样性指数较低,表明不同药用植物根区木霉群落组成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土壤磷酸酶、有机碳和速效氮是影响河北安国样地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变量。深绿木霉与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显著正相关,哈茨木霉与土壤有机碳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显著负相关;短密木霉与植物种类和p H显著负相关,长枝木霉与速效氮正相关,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对木霉分布有显著影响。方差分解表明木霉多样性主要受植物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